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71|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古代货币概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18: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CCTV-10曾播放过的一期文化史节目整理而成[原创首发]
      中国古代最早以铜为货币本位,圆形方孔钱折射出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汉初地方、民间均可铸币,使得货币的成色不断降低。著名的盐铁会议对货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废除地方和私人铸币权的建议,并使用严刑峻法打击私铸钱币者,五年中处死者达数千人,基本杜绝了私铸现象。汉代的五铢钱,货币边缘已体现了防伪的技法,具有统一规范的风格。上林苑为当时官方的铸币机构。
五铢钱的重量在3.5~4克左右,这与西方古代流通最广的金银货币质量相当,质量大小的确定是个长期摸索的结果。五铢钱一直流行到唐初,但其间有曲折。王莽时代滥发货币,有已废止的布币、刀币等重新使用,其中“一刀平五千”币一枚当五千铜钱使用,虽铸造较精良,且在货币收藏上颇有价值,但实为聚敛民财所用。“一刀”二字是用黄金错上去的,这种“错”的技术古已有之,但主要用在高级青铜器上,张衡有“美人赠我金错刀”的诗句。因忌“刘”字,王莽还将“货钱”改为“货泉”。新朝最多发行货币达28种,且相当混乱,后直接导致王莽政权覆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劣币泛滥的时期,出现了大量“剪廓钱”。聚敛金钱、挥霍财富在当时也成为士大夫的一种“风尚”,这与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是密切相关的。石崇等的奢侈让人咋舌,甚至与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竹林七贤里的王戎家里的钱也是难以计数。在此背景下,晋代南阳人鲁褒写出了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钱神论》。魏文帝曾废止五铢钱,用粮食等充当一般等价物。
唐高祖李渊发行了开元通宝,约4克,已不用重量来命名货币,使用了约300年,“通宝”这一名称也被其他朝代沿用。这标志着人们对货币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中介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货币进一步符号化。开元通宝的实际价值和它的面值基本相当,符合货币规律。古代的铸币技术有钱范铸币法、叠铸范(都用范模,后者效率更高,范模有石范、铜范等)、翻沙法制币(《天工开物》中有记载,还要进一步加工、挫磨)
      宋代先在四川民间产生了交子,后被政府采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金、元三代的纸币都有边缘印制复杂,或加上编号的防伪措施,而当时对制伪者的处罚也非常重。元代更是将纸币作为基本流通货币,开始发行时是以大量贮备金为基础的。《马可•波罗行纪》:“在大汗统治的广阔疆域内,没有人敢冒生命的危险拒绝使用这种纸币”,大大开阔了西方人的视野。后因元统治者穷兵黩武,滥发纸币,同时一些伪钞集团(如河北的伪钞集团)与官府勾结,在兑换旧币时截留真钞,放出假钞,敲诈民财,使得纸币在明清基本不被使用。元曲:“人吃人,钞买钞”。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纸币在封建社会完全是政府控制的,其发行往往不依照货币规律,易造成通货膨胀。西方的近代货币则是以黄金为基础的,由代金券控制,主要受经济控制,为经济服务。
      西方一位哲人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西方的金本位制是与古代西方的经济特点相联系的。希腊化时期的小亚细亚最早产生金银铸币,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工商业已比较发达,橄榄油等商品的大宗买卖需价值较高的货币。而我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铜铸币得以长期使用。我国古代也有金银铸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布币,(楚)汉代的金五铢,但在明清前均未得到普及,这和我国并非金银丰产国也有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殖民者在墨西哥发现了丰富的银矿资源,他们用白银铸币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白银在数百年时间内大量流入中国,数量多达数亿两,为中国自产的1.5倍,熔铸后重新打造,客观上保证了明清时期银本位制度的顺利实行。钱庄等兑换机构也应运而生,当时大宗用银,小宗用钱,人们往往需要到钱庄去把铜钱兑换为白银。白银的价值由成色、重量确定,形状多样,有圆形、茶花形、元宝形、螺纹形、饼形等。后来英帝国主义发动的鸦片战争从某个角度看也是一场争夺白银的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2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大凡是太平盛世,那造的金属钱就没说的,要型有型,要美有美,可谓铸造工艺和书法美术完美统一,要逢乱世、衰世,那就遭了,因为金属——主要是铜生产量减少,造假就层出不穷,只举下列二例:

1、汉初,中央政府因无力大规模发行货币,便允许私人,那些郡国诸侯、地方豪强就自由铸钱。汉初曾经多次出现严重的货币贬值,百姓深受其害。汉代墓葬中曾出土一种轻小如榆荚的小钱,仅重2克。甚至可在水中飘起来,却当半两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例如洛阳烧沟东汉晚期墓葬中,发掘出一种奇怪的钱币。它们的外廓被冲凿掉了。这就是所谓“剪廓钱”。剪去又被拿去铸钱,真是“一个钱掰作两个花”。折射当时的通货膨胀。

2、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大内战时期。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国库空虚和满足挥霍,他们把发行货币当作一个聚敛财富的手段。劣币泛滥正是这种乱世在货币上的反映。

3、即使盛世,又如何?请看:唐朝开元之初,就有私铸问题。尽管法律规定“盗铸者死,没其家属”,但是“私钱犯法日蕃”,“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则天长安中……自是盗铸蜂起,滥恶益众。江淮之南,盗铸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涛险峻,人迹罕到,州县莫能禁约……亦堪行用”。原因还是由于财政危机时政府实施货币贬值政策,官府首先铸造不足值恶钱所致。民间仿铸牟利,造成“钱益薄小,百物踊贵”。“私钱”和“法钱”相比,不具备无限法偿的权力。在“法钱”轻小的情况下,大量的“私钱”能在流通中被人们接受,不过造的私钱质量往往优于官钱!!因此没造成通货膨胀,私钱反而有助于国家稳定,真是绝妙的讽刺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0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不一定啊,例如宋徽宗大观年间,政治经济咋样不需要多说,可铜币贼美(偶上传过的)质地也不错,偶专门请教过搞考古并且转整送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08: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hong2007-01-25 01:01发表的“”:
不一定不一定啊,例如宋徽宗大观年间,政治经济咋样不需要多说,可铜币贼美(偶上传过的)质地也不错,偶专门请教过搞考古并且转整送钱的。。。

    宋代政治军事都积弱积贫,但经济、商业和文化是很发达的,并且超过唐代。即使动荡的徽宗年间也是如此,尤其在商业发达的情况下,劣质钱币的铸造就更受到局限,因此在商业已经很发达的宋以后,造伪钱的机率大大减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7 16:55 , Processed in 0.36089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