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26|回复: 1

[【文史类】] 《宋诗纪事补正》好还是《宋诗纪事补订》好?(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8 13: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宋诗纪事补正》到《宋诗纪事补订》

杨绛先生关于《宋诗纪事补订》的说明

  我为《宋诗纪事补正》(注)写的序文里,指出这部“补正”的手抄稿共有三稿,第一、第二稿曾由钱锺书审阅。第三稿他审阅了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审阅。按事实,辽宁人民版的这部“补正”应该是锺书的未完稿。当时,觉得这分未完成的事,经“多方努力”居然完成,该是一件可喜的事。
  这部书出版之后,有一个问题在我心上逐渐明朗起来。锺书这部未完稿,应该有个终止的界线。界线以外,是栾贵明君添补完成而未经钱锺书审阅认可的。他认可和未认可的部分,应该有个区分。
  我为了对事实负责,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把这道界线划分清楚。
  据栾君说,第三稿把第二稿扩增了一倍不止。料想未经锺书审阅的“补正”,量还不小。我曾希望能够看到钱锺书在二、三稿上的亲笔批注和便条,试图划分这道界线。可是很遗憾,我未能如愿。而据栾君说,那第一、第二、第三次的手抄稿,现已无从区分。那么,纯粹的钱锺书对《宋诗纪事》的“是正”,只有未经“整缀董理”的手迹了。于是,我就把万有文库本《宋诗纪事》十四册书上锺书的补订,交给三联书店影印出版,是以说明。
杨绛
二〇〇三年十月十五日

  (注)这个书名是栾贵明君嘱我题写的。我最近翻阅锺书一九八三年我访欧期间“备忘而代笔谭”的日记,看到他每日“阅《宋诗纪事》补订一卷”,我不知“补正”有何依据,可惜我无从考证。今据锺书的日记,定名为《宋诗纪事补订》。



  杨绛先生为《宋诗纪事补正》写的“序”(节选)

  栾君觅得一部乾隆十一年厉鹗序杭州田氏木刻本《宋诗纪事》,把书拆开,一页页贴在大张稿纸上。他找到“补正”所据的原书,一一核对,然后把“补正”謄录在稿纸上。锺书很欣赏他的“手工”,但謄录如有错误,就请他重新核对。栾君对钱先生的记忆心悦诚服,一抄再抄,于一九八三年八月謄清了锺书写在原书上的全部“补正”。锺书闲暇时,一天审阅一卷(全集共一百卷),一九八三年年底校阅完毕。
  锺书校完第一稿,觉得还有遗漏,又一再添补。他引用某书某文,往往只写首尾几字,中间用删节号“……”,栾君把全文补上。增添的文字不止一行半行,不能填写在字里行间,得另纸謄录,然后将原稿裁开,把增添的稿纸贴在上下文之间。这就大大增加了篇幅。这第二稿是一九八四年完成的。锺书又把全稿从头至尾校阅一过。(他增添“补正”的大量批注,一部分还保留在原稿上,一部分保留在指明操作的便条上。)
  八十年代后期,锺书见到电子计算机对文献工作的功用,嘱栾君用计算机再查核某书、某书。计算机所查获的资料,果然比人力更为详尽。但计算机只能罗列事物,不能判别真伪、选择精要。锺书嘱栾君把计算机所提供的资料,连同原书一并搬来,对照研究,指点如何判断、选择;如有不能定夺的疑难处,就把不同的资料全部录下,供后人抉择。于是栾君謄录并贴成更详尽的第三稿。锺书又校阅了前六十九卷,并查看了他选出的另几卷,对栾君说:“行了,不用我再看了。你自己再仔细核对,不要有重见复出。”锺书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宋诗纪事〉补正》工作。

转自孔夫子:http://www.kongfz.com/trade/trad ... 1%E4%BA%A4%E6%98%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4: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栾贵明先生整理的《宋诗纪事补正》出版后,颇赚恶评,俺看了几篇,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近日购得《宋诗纪事补订》,翻了开头部分,觉得钱公手迹,不易辨识,且间有批文漶漫处。于是去图书馆翻了一下《宋诗纪事补正》,发现两书补正/补订的条目数量及内容颇多不同。比较上面杨绛先生的说明,似乎影印的《宋诗纪事补订》只是第一稿,而经钱公校阅全稿的第二稿并校阅7/10的第三稿(包括便条)中增补的内容,只见于《宋诗纪事补正》。果是,则作为读者,宜购《补正》,尽管该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却没有《补订》那么大的缺陷。购《补订》,得不偿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0 04:00 , Processed in 0.28983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