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18|回复: 0

王石的公益符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 1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石的出位技术向来都是一流,在经历多年的登山明星效应之后,他渐渐向着公益形象靠拢。今年夏天的空气如此火热,人们忽然听到王石站在众人需要仰望的道德高度和秩序高度,放出房地产的泡沫终究会破灭,房子价格将回归理性的大言来。
   如何解读王的言论,是个问题。有人可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手上资金不太饱满但是却又夜夜夜夜梦想房子的人,他们会觉得王石的话简直就是福音;有人说万科可能正在酝酿战略转型;当然也有人说他只是继续制造明星效应,其目的还是要销售他的房子,只是这一次王石没有选择继续登山,或者航海,而是摆出一副宏观思想者的姿态,并拉出了美丽的公益概念。
   客观的看,如果仅仅把王石的这次出位当成某种明星效应,显然低看了他。万科的公益计划从2006年就已经开始,主要表现在不断增加对中低收入人群住宅调研和建设预算,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公民公益体系,拨出一笔预算专门来做社会公益事业,这笔预算不仅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在股东大会上也得到了99.7%的赞同率。显然,这种制度层面的公益计划,为王石和万科团队赢来了相当不错的道德优势。
   现在王石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批判性发言,应该也是万科公益计划的一部分,其目的当然是在进一步寻求公司的道德市场。
   更有价值的是,事实上王石是在用一种比较的方法向全社会阐释万科的道德立场,这与公开叫嚣只给富人造房子的任志强形成了有意思的对比,更把那些联手捂盘,逼着房价往上涨的商人们彻底比了下去。王石的公益符号立即清晰起来,他甚至有点像一位公共利益的捍卫者。人们太需要在业内树立这样一位道德代言人了,王石的话语再一次让众人共鸣。
   但有两个方面的疑问需要我们理清。
   首先是我们不能再一次陷在某种二元对立的思维结构里。对王石的公益行动,对他在宏观经济的高度理性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诸多言论,我们当然抱以尊重,但我们却不能从王石这里出发,轻易否定任志强的火爆立场。仅仅就商业操作的层面,王石的公益立场和任志强的富人立场,并没有高下之分,他们都只是在张扬一种市场技术,是众多市场技术的两个部分,事实上还有更多的市场技术存在。我们不能过于强调道德价值,公平意识,就遮蔽一个市场化的公司应该具备的市场定位和效益理念,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强调市场定位和效益理念,就对企业的公益事业,企业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合理支持嗤之以鼻。我们今天被王石的公益言行感动,但谁能否认,今天看起来急功近利,为富不仁的任志强们,有一天不会去回馈社会,建设社会呢?至少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到,王石的房子并不比任志强的便宜很多,在北京的东六环边上,王石都能把房价卖过万元大关,而在王石楼盘的周围,却是贫瘠的乡村,低矮的农房。
   看来人们的赞美和批判都来得太快。中国文化传统向来对道德的力量追捧过高,并由此忽略掉市场的细分。其实市场并不复杂,有人给穷人造房子,我们支持;有人给富人造房子,我们却没有权利否定,市场永远都是多元的,一个多元的市场结构,才能带来共赢。
   其次,我们要对公益概念加以进一步的厘清。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对公益概念的认识并不是那么清晰,更多时候会把它和慈善混同在一起。这显然是个误区,慈善(charity)的原意是基督之爱,行动上表现为以宽厚仁慈之心乐善好施。公益(philanthropy)则具有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含义,它的拉丁字根是“爱人类”,引申为促进人类福祉的行为,较慈善,公益的社会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更侧重长远目标和效果。例如,在东南亚海啸中,香港市民或者团体自发捐助受灾地区,就是慈善行为,但用组织化、经常化的方法,设立进一步探究灾害根源的项目和机构,制定各种计划,并加以实施,就发展成为公益事业了。
   在国家发展的层面,已有的经验证明,公益事业的良性存在,在社会发展和改良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有人将美国20世纪社会渐进改良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政府改良、公众批判和公益基金三大主要力量的共同作用。以此模式来观察当下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内地的政府改良正在进行,公众批判有所进步,但公益基金的力量基本空白。如此局面下,以我们对王石的了解,要么他是想在这方面发力,毕竟他向来底气十足,志存高远;要么他也像大众一样,对公益事业的认识有所不足,只是仓皇地拿起了这个美丽的工具。
   就像当年牛根生在捐赠股份时,同样也在是强调公司的公益使命一样,我们可能因为强调企业公益责任,就做出背离现代企业制度的事情来。这是另一个向度上的错误。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里是能够找到这方面的驱动力的,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牛根生捐出个人全部股份,就是多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教育战胜了理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制度意义上,老牛显然是把企业制度当成了道具。放眼所有现代企业,似乎捐赠企业股权的少,捐赠企业利润者多。这么说来,牛根生算是开辟了一种新现象:道德意义和个人意义明显大过了企业制度意义。他用一场豪迈的捐赠,曲解了公益理念,同时也给企业的制度建设带来了硬伤。 当然,王石是不会这么做的,他的公益符号明显没有与企业制度建设形成冲突,可能他仅仅只是为了拉动市场,可能他比我们都看得高远,他需要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现在的王石就站在一个高拔的地方,我们所做的,应该不是仰望,而是平视,不是急于赞美,而是谨慎的观望,适当的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15:29 , Processed in 0.64553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