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61|回复: 1

朗讯涉嫌行贿受重罚 多次赞助中国官员纯粹观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5 2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tech.163.com/07/1225/03/40HFC98D000915BE.html


朗讯涉嫌行贿受重罚 多次赞助中国官员纯粹观光
2007-12-25 03:45:1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网友评论 153 条 进入论坛  美国司法部的声明指出,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朗讯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用于涉及中国官员的314次旅行,其中包括纯粹的观光娱乐旅行。



电信设备巨头阿尔卡特朗讯近日就涉嫌在中国行贿一事同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将支付250万美元罚金。

美国司法部网站公布的文件称,在朗讯于2006年被阿尔卡特收购之前,曾于2000年到2003年之间邀请部分中国官员访美观光并承担费用,以确保能获得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信设备采购合同。

美国司法部的声明指出,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朗讯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用于涉及中国官员的314次旅行,其中包括纯粹的观光娱乐旅行。

仅在2002年和2003年,就有24起朗讯赞助的针对中国官员的旅行,其中至少12起纯粹是观光。参加这些旅行的人物有政府官员,其中还包括国有电信公司的高管,以及省级电信子公司的负责人。声明并没有指出涉嫌机构和官员的具体名称。

美国司法部透露,2000年到2003年期间,朗讯打着“工厂参观”和“培训”的旗号,为中国政府官员提供了很多次前往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的旅行。实际上,到2001年,朗讯已经将大部分生产业务外包,因此不可能有供客户参观的朗讯工厂。

据美国司法部称,朗讯每次旅行的时间通常为14天,花费在2.5万美元到5.5万美元之间。

美国司法部认定,这些旅行计划获得了朗讯中国公司高管的批准,同时也获得了朗讯美国员工的支持。声明称,朗讯采用违规手段计入了这些旅行产生的支出,而且没有对同旅行和赠送给中国政府官员礼物相关的准备金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阿尔卡特朗讯将向美国司法部和SEC分别支付100万和150万美元罚金,共计250万美元。作为调解协议的一部分,美国司法部将放弃对阿尔卡特朗讯进行刑事起诉。该公司发言人玛丽·沃德(Mary Ward)表示,公司对达成调解协议感到满意。

阿尔卡特朗讯中国方面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切以官方声明为准。

朗讯目前还遭受另一项贿赂调查。美国司法部此前称,朗讯涉嫌于2000年到2004年之间贿赂哥斯达黎加政府官员。

事实上,全球电信市场都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区,目前如西门子等的贿赂案仍在调查之中。易观国际一位分析师表示,电信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合同数额较大,“潜规则”很难根除。不过此番事件亦提醒跨国公司公关要进行合规操作。

中国市场是阿尔卡特朗讯盈利最好的区域市场之一。在完成对中国区的业务整合之后,阿尔卡特朗讯销售额有望超过中兴通讯,在国内市场成为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最近一次大单是在法国总统萨科齐今年访华期间,阿尔卡特朗讯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式签署了总额为7.5亿欧元(约合82.4亿元人民币)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框架协议。


评论:朗讯贿赂门再度拷问商业潜规则

曾经轰动一时的“朗讯门”事件终于有了定论。据悉,在朗讯公司于2006年被阿尔卡特收购之前,曾涉嫌向中国官员贿赂而违反美国相关法律。目前,阿尔卡特-朗讯已与美国司法部与证监会达成调解协议,并愿意就此总共支付250万美元罚款。

阿尔卡特-朗讯为规避刑事起诉,而情愿承担经济上的惩罚,这当然是另一种形式的清晰认罪。在美国司法部门高调对朗讯的罪责作出惩罚之时,朗讯在中国的贿赂对象却依旧不明不白。究竟是哪些电信企业的哪些高管收受了朗讯的好处费,几年来公众所获悉的情况一直语焉不详。这种模糊状况,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这也说明,“朗讯门”事件并未结束,后面的故事还待续写。

正如此前一些舆论已经提及的,“朗讯门”事件与国内商业界一度流行的潜规则紧密关联。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多以各类变种的商业贿赂形式的呈现。当潜规则在桌子底下大行其道,台面上的明规则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大受限制。于是,也有人对朗讯表示出了同情,认为其不过是潜规则流行环境下的牺牲品。

朗讯自身也曾持有类似的看法。自然地,包括朗讯在内,一些跨国公司看法相近——波及面不窄的“洋腐败”事件过错似乎主要在市场环境上。应该承认,这些跨国公司的意见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在国内房地产业界,就不难看到相似的情形。这个行业的透明性与公正性备受诟病,尤其是开发商在土地的获得上,更有几分“各显神通”的意味。一些开发商也这样争辩,自己并非天生喜欢桌子底下的游戏,而是潜规则使然。

说到底,潜规则的问题,还是一个市场环境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远未彻底所致。但反过来说,尽管潜规则如此,但若没人去理,而照走明规则的阳光大道,久而久之,潜规则也就没有了市场。但是,受到利益的驱使,没有人肯做短期利益的牺牲者,将必然成为潜规则的牺牲者。

朗讯们的过错十分明显——美国的司法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也是这么看的。一部颁布于1977年、名为《反海外贿赂法》的法案限制了朗讯等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任意作为。朗讯们争辩说,《反海外贿赂法》对他们其实是不公平的,在一个并非完全公平的市场环境里,老实做事的企业恐怕会失去很多的商业机会。一些机会,被更多具有所谓“灵活性”的企业抢走了。但美国司法部门不认同这种争辩,清醒者大有人在。

事实显示,如果没有这部法律的约束,美国跨国公司对于海外商业机会的追逐会更有胜算,至少能够“入乡随俗”,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公平竞争。但是,一些清醒的学者却这样提醒:“无论如何,‘在道德上比你优越’是一个可敬的、短期内无效率的、长期却会有用的商业策略。”这里的短期与长期利益的考量,既要靠企业自己去把握,也依赖法律去平衡。

“朗讯门”事件有了今天的结果。这个结果,是一种非刑事起诉的惩罚方式。这样一个结果的出现,因为有了《反海外贿赂法》的利剑悬在空中,并不令人感到诧异。不过,对于“朗讯门”事件某种意义上的结局,理应有更多的反思,特别是中国市场作为此事件的发生地,也就有了更可追问的理由。

对于建设公平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人会否认,但是,认识到与真正操作执行是两回事情。市场环境的不尽公平,当然也是一个不够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体现。作为一个仍然处于转轨中的经济体,中国整肃市场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虽然,在文化层面,人们对于潜规则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制度建设方面,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在完善当中,但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对于跨国界的商业贿赂行为,相关方面依然没有更好地作出应对。

原因在于,对于任何既得利益的改变,往往会遭遇阻挡的力量。同时,在制度层面,仍旧有缺失存在。这些因素纠结在一起,使得原本是浅显的道理在操作上变得艰难。阿尔卡特-朗讯被重罚250万美元,但受贿者接受了什么样的处分,公众不清楚——这样的事实,恰恰说明,在肃清市场环境的一场战争中,反作用的力量不可低估。而诸多扭曲商业公平竞争的跨国界贿赂行为,在引起道德和监管层面的忧虑之时,相关法律没有跟上。鉴于“朗讯门”及其类似事件的危害性,中国亟须一部符合国情的反海外贿赂法律。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拒评行贿事件

“我们已经获知这一消息。关于这一调查结论及其细节,请参见美国司法部和证监会的对外发布,我们没有进一步评论。”[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2: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植于北为松,正于南亦为松,正直依然。
群雁春夏北迁时为雁,秋冬南迁时亦然,不曾变鹰鹞。
如此说来,虽南北环境不同,然变与不变,全凭物种自决。善变之物如流水,有着见缝插针的本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1 02:31 , Processed in 0.36618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