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207|回复: 182

金豆  留住记忆“04月20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0 00: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lign=center]1949年4月20日
百万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解放军渡江突击队冲上长江南岸

1949年4月20日午夜,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人民解放军中、东、西三集团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长江北岸,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排山倒海地强渡长江。江阴要塞7000余官后估炮台总台长唐秉林、游击炮团团长王德熔、守备总队长李云蔡等率领下战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致使国民党海军无法进入这段江域。



国民党海防第2舰队司令林遵率1200余名官兵、25艘舰艇在南京附近江面起义,解放军第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右2)在林遵(右1)陪同下参观永绥舰

4月23日,解放军先后攻占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宁沪铁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员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解放军投降。解放军东突击集团第八兵团第三十四军乘胜渡江,以猛烈攻势突入南京、镇江。中突击集团一部占领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址地区歼国民党军第二十军大部和第九十九军一部。西突击集团乘胜攻占贵池、青阳等地,歼国民党第八兵团一部。


江阴江面上拒绝投降的国民党军舰“新安号”被解放军击中起火

评论: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0年4月20日
哈雷彗星到达近日点

科学家第一次对哈雷彗星进行拍摄和光谱观测
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到达近日点
哈雷彗星是惟一可以预报的大彗星,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其回归周期及

轨道,为表彰他的成就,遂将该彗星命名为哈雷。它成为公元前240年以来有32次回归记录的“熟客”。哈雷

彗星的周期约为76年。在20世纪有二次出现。1910年回归时条件良好,因而形象颇为壮观:4月20日过近日点

时彗尾已亮得肉眼可见,一个月后过近地点时彗尾长达125度~150度。其时,由于它距离地球只有2500万千

米,故有人担心完全被彗尾笼罩的地球生物会全部死亡。其实彗尾非常稀薄,而地球未发生任何异状。不过

哈雷彗星横扫夭际的景象着实使当时的人们心惊肉跳。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
评论:不知还有没有机会上看到彗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3年4月20日
邓肯宣布无限期取消一切演出活动

现代舞蹈的先驱伊莎多拉-邓肯和她的剧团在一起
1913年4月20日。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在得知她的孩子在巴黎惨死的消息后,无限期地取消了她的一切演出

活动。当她年幼的女儿迪尔德丽和儿子帕特里克与他们的女保姆坐车从塞纳河桥上经过时,轿车失控从桥上

掉下落入河中,3人全部淹死。
邓肯小姐的悲剧是她的事业达到成功之巅时降临到她头上的。邓肯1877年生于旧金山,她摒弃了她在孩提

时受到的微不足道的芭雷舞训练,创造出自己的优雅、奔放、无拘无束的舞蹈风格。她曾到过英格兰、俄国

、法国演出,用自己的话说她曾在“柏林风靡一时”。在匈牙利,她在李斯特作品《拉克西进行曲》的快速

节奏下特意为纪念匈牙利革命者而翩翩起舞。
全世界爱戴她的数百万人民在分担着她的悲痛。当克洛德-德彪西听到这一消息后,走进她的工作室肃立后

,坐在钢琴前弹奏起他的作品《死亡舞蹈》。
评论:福兮祸所伏啊,悲剧是她的事业达到成功之巅时降临到她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0: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889年4月20日 阿道夫-希特勒出生

        
            孩提时的阿道夫-希特勒

     
           图中箭头所指为希特勒

     
       右四希特勒,右五纳粹同党鲁登道夫将军
         右六为政变的军事指挥克里布尔中校

        
           1924年希特勒在狱中度过35岁生日

         
             《我的奋斗》封面

  阿道夫-希特勒于1889年4月20日出生于德奥边境莱因河畔小镇布劳瑙。他的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的小职员。

  希特勒1901年6月在林茨中学上学时的全班合影。由于他前一年留了级,所以重读一年。拍摄照片时规定,成绩最坏的排在最后排,希特勒不仅排在最后一排,而且还是右数第一名。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1920年4月1日,把德国工人党改组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或国社党),自任党魁;1921年,纠集一伙法西斯暴徒组织冲锋队;1923年11月8日,他组织了夺取巴伐利亚政权的阴谋活动(即啤酒馆政变),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希特勒被判刑5年,而实际上只在兰茨贝格监狱时服刑264天,并且舒适而自由地住在一间小牢房里。在服刑期间,希特勒口述、由他的忠实党徒莫里斯和鲁-赫斯笔录成书。1924年首次发出广告,书名冗长,题名为《四年半来对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出版公司经理马-阿曼把这个累赘的书名改为《我的奋斗》。

评论:千夫所指的屠夫横空出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0年4月20日
《了望》创刊

1980年4月20日,新华通讯社主办的中国时事新闻综合性期刊《了望》月刊,在北京创刊。1984年1月改为周

刊,16开本。读者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各级、各行业干部。以集一周大事于一刊。文图并茂为特色。设有

“中国南海纪事”、“了望论坛”、“本刊专访”,“第一线报告”、“时事纵横”、“在市长岗位史料”

、“国情与战略”、“文献与史料”、“珍珠滩”、“专题报道”、“周末对话”等栏目。1984年9月1日,

又创刊《了望》海外版(中文),在纽约印刷,发行到北美洲各国;1986年1月,采用繁体汉字在香港印刷出

版,发行到港澳及北美、东南亚等地区。
评论:了望,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脚步,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0: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879年4月20日
国民党元老于佑任(1879-1964)诞辰

于佑任(长髯老者)在台湾与复旦校友餐叙

于佑任,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震旦学院肄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积极宣传革命。1912年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7年起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陕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审计院长和监察院长。后去台湾。擅书法。著有《右任诗书》。


评论:影响了不少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429年4月20日

中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诞生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候的一位数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圆周率的精密计算。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例数。过去这个数字一直计算得不够精确,祖冲之决心攻破这个难关。当时,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都是用筹码(小竹棍)进行计算。祖冲之常常天不亮就起床,一遍又一遍地挪动筹码,直到深夜。他计算了一万多遍,终于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的人。欧洲的数学家奥托,在祖冲之以后一千多年,才算出了这个数值。所以,有人主张把圆周率命名为“祖率”,来纪念祖冲之在这方面的贡献。

祖冲之对天文学也很有研究。他曾经根据自己对太阳、月亮运行规律的推算,创造了一种新的历法《大明历》。《大明历》所规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日,比现在采用的365.2422日只差0.0006日。

评论:中国历史上的数学是先进的,可惜后来落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与加蓬建交(1974年)-----

  加蓬,位于非洲中西部,面积267667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人,有芳族、巴普努族等40多个部族。官方语言为法语。5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余为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首都利伯维尔。
  加蓬的经济支柱是采矿业,其二氧化锰和金属锰产量占世界前列;此外,还有石油冶炼、木材加工、食品、电力等工业。农业落后,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0.5%,主要农作物有木薯、芭蕉、玉米、可可、咖啡等。主要出口石油、木材、锰和铀,进口食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等。
  加蓬1891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为法属赤道非洲四个领地之一。1960年8月17日独立,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7年实行一党制。1980年4月该行多党制,并组成联合政府。
  1974年4月20日与我国建交。

评论:当年的亚非拉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4月20日
画家朱屺瞻在上海逝世
   

1996年4月20日,画家朱屺瞻在上海逝世。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他早年入上海国画美术学院学习西洋画,1917年入日本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回国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员、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朱屺瞻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历任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顾问。

在晚年,朱屺瞻坚持艺术“变法”,作品返璞归真,达到古今许多艺术大师梦寐以求的境界。近10余年来,海内外曾举办他的大型个人画展11次。1995年上海“朱屺瞻艺术馆”落成,屺老将历年创作的精品100幅捐献给艺术馆

朱屺瞻先生(1892-1996)

  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祖父长熠公,字湘舟。业商,有儒行,性沉默,设集善堂,立七义祠,于乡里多善举。父大坤,克承祖业经营酱园,一生亦乐善好施。母施氏,浏河镇儒商施莲史之女。出版有《朱屺瞻画集》、《癖斯居画谈》、《朱屺瞻画选》等。??

  先生八岁时丧母。父为其聘秀才童颂禺为塾师,在新镇老宅家塾馆修竹吾庐内读书。童塾师多才艺,每于馆课之暇,画兰竹以挥洒自娱,先生耳濡目染,逐自习作画。先生与其母感情独深,每当思念,啼泣不止。童塾师为之黯然,抚其头顶口诵《诗经·魏风》云:“涉彼屺兮,瞻望母兮!”于是为先生更名屺瞻。之后,于家塾苦心读书,学画不辍。约在抗站胜利后,又自号“起哉”十四岁时,先生得舅父支持,入宝山县学堂读书。其间常作画给上海《时报》投稿。十七岁时,先生毕业于宝山县学堂,考入上海实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亲得校监(即校长),著名国学家唐文治的教益。其间,先生于学习课程之处,仍不断自习作画。唐大师谆谆告诫:“习字作画,点划皆须着力,切忌浮滑。”为日后显示用命于画坛念念不忘旨要。

  先生从八,九岁起,开始学画,一生对艺术追求近一个世纪。他在《癖斯居画谭》里说“多年来,余总以‘独’,‘力’,‘简’三字自求。‘独’者,即忠于自己的面目,不依门户;‘力’者,凝神静气,奋笔挥洒,也蕴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简’者,即画面练洁,简约,不受世俗束缚,不执着,不粘带”突击作品的“灵合”,“透脱”。体现显示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先生那谦和,豁达,勤奋的美德是世所公认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画比别人好,也从来没有满意过一张自己的画。他总是谦虚的说:“我画不来,瞎塌塌(意:乱画)。”他不因名高而自封,不因年长而自大,也不为荣誉而陶醉。先生经历里百余年激荡变化的社会风云,对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共产党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从前画画为一口饭吃,今天画画为艺术,为国家创造精神财富。从前的生活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安稳,共产党好。”1991年,先生百岁时,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年长的一员。他在党旗下这样说:“白天唯有赤心存,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是我一生最庄严最重要的选择。1996年4月20日,先生之病因不治而平静的走了,但他的艺术力量和人品德行将与山河同在,日月同存。家乡浏河人民永远怀念着先生。



一代艺术大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4月20日
画家朱屺瞻在上海逝世


1996年4月20日,画家朱屺瞻在上海逝世。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他早年入上海国画美术学院学习西洋画,1917年入日本东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回国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员、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朱屺瞻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历任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顾问。

  在晚年,朱屺瞻坚持艺术“变法”,作品返璞归真,达到古今许多艺术大师梦寐以求的境界。近10余年来,海内外曾举办他的大型个人画展11次。1995年上海“朱屺瞻艺术馆”落成, 屺老将历年创作的精品100幅捐献给艺术馆。

评论:我国著名画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4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
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 同年 10月1日改今名。建厂初期以拍摄纪录片为主,先后摄制的故事片有《智取华山》、《龙须沟》等。1956年,另行组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改为摄制故事片的专业厂。此后,在影片创作上大胆探索,逐渐形成了以改编文学名著为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风格。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优秀影片。同时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传统戏曲片。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少量样板戏影片外,基本未拍故事片。1976年后,除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边城》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外,还摄制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小花》、《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迷人的乐队》等。还与外国制片厂商合作, 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等。建厂以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创作人员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节或评奖活动中获奖。

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现在的北影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实力,全厂职工1350人,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 厂内除设有文学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配备有世界最新或较新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强大,设备配套完善,工艺技术先进,从剧本创作到拷被贝制作,均可独立完成。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 北影厂建厂初期为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纪录片为《毛主席莅平》,随后又拍摄了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拍摄的故事片有《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龙须沟》等。

1956年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 1956年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洪湖赤卫队》、《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多部传统戏曲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摧残,大批艺术家、技术专家遭到迫害,厂房、设备被搁置,除拍摄少量“样板戏”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但受到“四人帮”多方刁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重获新生。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双雄会》、《边城》等多部历史及文学名著题材影片,同时也拍摄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小花》、《泪痕(1979)》、《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受到观众好评。为配合国家改革形势,先后拍摄了《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乐队》等多部改革题材的影片,受北京电影制片厂多年来在漫长的影片创作、生产道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影片清新、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改编、导演、摄影、音乐、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 北京电影制片厂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具有年产30部故事片、200余集电视剧的能力。建厂至今,有百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有将中国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优势和传统;并有与国际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经验,其合作拍摄的影片中有50余部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img]中国电影故事片生产基地之一。1948年北平(今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制片厂,并从延安及东北抽调一批文艺工作骨干,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 同年 10月1日改今名。建厂初期以拍摄纪录片为主,先后摄制的故事片有《智取华山》、《龙须沟》等。1956年,另行组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后,改为摄制故事片的专业厂。此后,在影片创作上大胆探索,逐渐形成了以改编文学名著为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风格。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优秀影片。同时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等传统戏曲片。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少量样板戏影片外,基本未拍故事片。1976年后,除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边城》等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外,还摄制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小花》、《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迷人的乐队》等。还与外国制片厂商合作, 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等。建厂以后,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影片、创作人员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节或评奖活动中获奖。

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建于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电影事业的成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并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于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同年10月1日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
现在的北影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实力,全厂职工1350人,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 厂内除设有文学部、导演室、演员剧团等创作部门之外,还设有摄影、美术、录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妆、服装、道具等工作车间及电影艺术、电影技术、电影经济研究室。厂区建有4个摄影棚、1个特技棚、2个对白录音棚、1个音乐录音棚、1个效果录音棚、1个混合录音棚,并设有电视节目制作部。配备有世界最新或较新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强大,设备配套完善,工艺技术先进,从剧本创作到拷被贝制作,均可独立完成。年生产量为20-25部故事片。 北影厂建厂初期为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以拍新闻纪录片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纪录片为《毛主席莅平》,随后又拍摄了大型纪录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拍摄的故事片有《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龙须沟》等。

1956年原建制中拍摄新闻纪录片的部门分出,另行组建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改为拍摄故事片的专业厂,汪洋继续担任厂长。 1956年改为故事片专业厂后,在影片创作和生产管理上开始大胆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先后拍摄了《祝福》、《林家铺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风暴》、《红旗谱》、《洪湖赤卫队》、《停战以后》、《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改编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多部传统戏曲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电影制片厂受到摧残,大批艺术家、技术专家遭到迫害,厂房、设备被搁置,除拍摄少量“样板戏”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开始恢复故事片生产,但受到“四人帮”多方刁难。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北京电影制片厂重获新生。拍摄了《大河奔流》、《伤逝》、《知音》、《骆驼祥子》、《包氏父子》、《寒夜》、《双雄会》、《边城》等多部历史及文学名著题材影片,同时也拍摄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小花》、《泪痕(1979)》、《瞧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妇女》受到观众好评。为配合国家改革形势,先后拍摄了《血,总是热的》、《代理市长》、《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乐队》等多部改革题材的影片,受北京电影制片厂多年来在漫长的影片创作、生产道路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影片清新、质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在改编、导演、摄影、音乐、美术各方面都有创新。
1949-198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共拍摄故事片180部、舞台艺术片58部、新闻纪录片17部,共计255部。此外,还译制了外国影片10部,协助各兄弟电影制片厂拍摄、加工影片多部。这些影片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80年代以来,还与国际制片厂、商合作,拍摄了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立体故事片《侠女十三妹》,并协助拍摄了《马可·波罗》、《末代皇帝》。 北京电影制片厂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技术专家,具有年产30部故事片、200余集电视剧的能力。建厂至今,有百余部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获奖。有将中国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的优势和传统;并有与国际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经验,其合作拍摄的影片中有50余部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评论:为我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程砚秋(左)与画家徐悲鸿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时,在布拉格合影
1949年4月20日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1949年4月20日,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第二次在战后,冷战兴起,威胁居民的和平生活。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千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件,并选出常设委员会。

评论: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金正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

金正日
开放分类: 政治、人物、领导人、朝鲜、社会主义


金正日简历
金正日(김정일 Kim Jong Il),为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人民的伟大领导者金正日是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金正日于1942年2月16日诞生在朝鲜的白头山密营,是金日成主席和抗日女英雄金正淑的儿子。
1950年9月至1960年8月,在平壤念完了普通教育课程;
1960年9月至1964年3月,在金日成综合大学念完了高等教育课程。
1961年7月22日加入朝鲜劳动党。
1964年6月至1973年9月,历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指导员、科长、副部长、部长。
1972年10月,在朝鲜劳动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9月,在朝鲜劳动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74年2月,在朝鲜劳动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委员,被推戴为金日成的接班人。
1980年10月,在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82年2月至2003年9月,当选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七届~第十一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
1990年5月,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
1991年12月,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
1993年4月,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被推戴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1997年10月,当选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1998年9月,在第十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和2003年9月第十一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金正日以精力充沛的思索和探求进行全面而深奥的思想理论活动,发表了收录在《金正日选集》(总十四卷)和《为了完成主体革命事业》(总十卷)的著作等许多著作。
1975年、1982年、1992年,先后三次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1978年、1982年、1992年,先后三次被授予金日成勋章。
1973年2月被授予金日成奖等许多勋章和奖章。
被授予世界许多国家很多勋章和奖章、名誉称号、名誉教授和博士称号。
金正日有三个儿子以及三个女儿。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为金正男(长子)、金正哲(次子)、金正云(三子)、金敬蕙(长女)、金雪颂(次女)、金春松(三女)。


对朝鲜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0: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02年4月20日 新艺术作品在巴黎展出
   

新艺术时期的台灯
  1902年4月20日,在法国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孕育了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的新艺术的精华,展现在巴黎人面前。
  “新艺术”的法语词原是塞缪尔·宾在巴黎的装潢艺术品商店的名称。由于受到了日本绘画和处于复兴时期的19世纪洛可可式与哥特式艺术的影响,新艺术风格具有遒劲有力、线条长而曲折的特点。将新艺术风格付诸实际应用的人中,最有影响的有两位;一位是法国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尔,在他的作品中、人们最熟悉的是巴黎地铁车站入口处的花式金属铸门;另一位是雷内·拉利克,他的玻璃制品和珠宝饰物在展出期间令人兴奋。

   
属于新艺术时期的建筑


这是新艺术的精华展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1: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3年4月20日 陈镜开创造次轻量级抓举151公斤世界纪录
  

9次破世界纪录的中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
  陈镜开,中国举重运动员,广东省东莞县石龙镇人。从小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举重,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中,他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特的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1956-1964年,在上海、广州、北京、太原、莫斯科、莱比锡等国内外的重大举重比赛中,先后9次打破最轻量级和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陈镜开先后任举重队教练员,曾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广东省体委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中国举重史上为国争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4月20日 毛泽东等电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6年4月2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分别致电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成立。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达赖喇嘛首先致开幕词。陈毅副总理宣读国务院命令,并代表国务院把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印鉴授予达赖喇嘛。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由达赖喇嘛担任。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担任第一副主任。张国华担任第二副主任。《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的社论。


达赖喇嘛今非昔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4月20日 宋庆龄等呼吁全体总动员武装抗日
  

呼吁武装抗日的宋庆龄
  1934年4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以上海反帝大同盟、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工会联合会等为组织基础,经宋庆龄、何香凝等联合发起,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由宋庆龄任主席,何香凝、马相伯、李杜、胡汉民等为委员。该会制定简章,拟于上海设总会,各地设分会,以自动武装民众进行抗日斗争。
  该会发起人及赞成人共1779人,该会发表了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签名《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纲领共6条: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全体人民总动员;全体人民总武装;立刻设法解决抗日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财产,没收一切卖国贼的财产,国库一切收入用作对日作战经费,实行财产累进所得税,在国内人民、国外华侨及一切同情中国的外国人士中进行募捐);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出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为抗日总机关;联合日本帝国主义的一切敌人。纲领指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才是中国人民自救亡国的唯一出路。

  
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00余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纳领》



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爱国之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4月20日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1999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首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今日在京宣布成立。该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金融企业,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由中国建设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
  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筹措、融通和配置生产建设资金的主渠道,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出台之前,国有银行在控制贷款质量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1993年之前,银行从未提取呆坏账准备金,没有核销过呆坏账损失。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贷款不断累积,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这是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如果久拖不决,将会危及社会稳定,影响我国下一步的发展和改革进程。先从建设银行开始试点剥离不良信贷资产,并由新组建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来实施对不良信贷资产的专业化处置,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我国经济、金融现状客观判断并借鉴国际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表明了我国政府对现有金融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全额拨付。该公司设监事会,行使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审议和监督的职能。该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并根据业务需要在北京以外地区设立5个分支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免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承接、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一切税收。

第一家经营不良资产的公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1893年——胡安·米罗诞生,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雕塑家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胡安·米罗14岁时(1970年)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艺术学院学习,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如文森特·梵高、马蒂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当然,这成功还得益于他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正如米罗自己所述,“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他的代表作为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

他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

米罗 (Joan Miro, 1893-1983)

米罗于1893年4月20日出生在欧洲的巴塞罗那,他的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从小米罗对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尤其是他所长大的地方。画画对于安静及敏感的小米罗来说,似乎是一总习以为常的工作。

14岁时,米罗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 艺术学院。1950年代,米罗投入蚀刻和平面印刷的工作,同时也画了许多水彩、粉蜡笔画,及在铜板及纤维板上作画。他的陶瓷雕刻尤为显赫,特别是他的1957-1959年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1983年,米罗在12月25日逝世,享年90岁。

米罗是一名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因他企图要毁灭理性和逻辑的主宰,把无意识和非逻辑心灵的冲力从中解放出来,且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的奥秘。



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0 0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879年4月20日
国民党元老于佑任(1879-1964)诞辰



    于佑任(长髯老者)在台湾与复旦校友餐叙

    于佑任,陕西泾阳人,原名伯循。震旦学院肄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积极宣传革命。1912年后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长、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7年起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陕西省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审计院长和监察院长。后去台湾。擅书法。著有《右任诗书》。

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诗人、政论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0 09:02 , Processed in 0.42389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