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7月2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8 02: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0年07月28日英国女作家、世界名著《牛虻》作者伏尼契逝世。《牛虻》中塑造的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牛虻形象,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道路。

  

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于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

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参见刘小枫文)。

伏尼契还创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说《杰克·雷蒙》(1901),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奥利芙·雷瑟姆》(1904),叙述“牛虻”离家出走后13年的经历的小说《中断了的友谊》(1910)。

伏尼契晚年迁居美国纽约,苏联文学界人士曾到她纽约的寓所访问,并为她放映根据小说《牛虻》改编的电影。1960年7月27日伏尼契在纽约寓所去世。

评论:一个作家一生有一部《牛虻》这样的作品足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08: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821年7月28日,秘鲁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宣布独立。

评论: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09: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站是中国在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2004年7月28日,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

考察站目前已经建成极光观测实验室、固体地球与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生态与雪冰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实验室,部分队员在前三个实验室中以站为基础进行研究:科考队员采回的海水、冰雪等样品将在分析实验室内进行初步处理。

2003年11月17日-2004年3月12日,个别科考队员在这里越冬进行了极光观测,获得了900个小时的极光观测数据,并和国际同行在极光观测中进行了国际合作。

南极北极我们都要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09: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伯斯比尔(Maximilien Fran鏾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是法国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领袖人物,是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之一。

1791年9月3日,制宪会议通过宪法,30日会议解散。由于罗伯斯比尔的提议,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原制宪会议成员不能参加新成立的立法会议选举。他在制宪会议结束后返回故乡阿拉斯,直到11月才回到巴黎。在此期间,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了第一次反法联盟,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法国。立法议会中吉伦特派的领袖之一布里索呼吁惩罚逃亡贵族并直接向列强发起主动进攻。国王和王后希望依靠外国势力恢复昔日的王权,也同样积极支持法国表现出强硬态度。

罗伯斯比尔返回巴黎后起先也拥护吉伦特派的好战立场,但随后改变了看法,从12月初起与布里索展开了长达数月的激烈辩论。除在雅各宾俱乐部发表演讲外,他还创办了《宪法保卫者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声明自己并非反对一切战争,但指出法国并未做好战争准备,人民手中缺乏武器,而军队掌握在贵族手中,而宫廷阴谋推翻革命,真正的敌人其实在法国内部。他驳斥了布里索等人向欧洲输出革命的说法,指出外国民众不会热情地欢迎侵略者。他强调战争会大大限制自由民主,而很容易引向军事独裁。

尽管罗伯斯比尔继续得到雅各宾俱乐部的支持,但当时的巴黎并不欢迎他的反战言论,他的声望一度降低,而法国最终在1792年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战争爆发初期,法国部队接连失利,而王室也和吉伦特派发生激烈冲突。罗伯斯比尔起初仍然主张维持君主立宪制,反对通过起义实现共和,希望通过立法会议争取民主,但在7月开始逐渐向准备起义的科德利埃俱乐部靠拢,8月8日终于再次提出废黜国王。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入王宫并推翻了王政。罗伯斯比尔并未直接参与起义,随后也拒绝了审判阴谋者的法庭庭长职务。但以巴黎公社代表的名义对立法会议施加影响。9月2日,凡尔登被包围的消息传道巴黎后,巴黎民众担心监狱中的保王党和拒绝宣誓的教士进行报复,闯入监狱私刑处死了一千多名犯人,史称九月大屠杀。罗伯斯庇尔似乎并未煽动或设法阻止屠杀,但在此期间,他曾指控布里索阴谋与王室勾结。布里索在丹东和佩蒂翁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同年9月21日,法国成立新的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共和国。罗伯斯比尔作为巴黎代表中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进入国民公会。12月,审讯国王,他发言11次,强烈要求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法国大革命时的头头,最终还是上了断头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09: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7月28——中国新的国家歌舞团——中国东方歌舞团,整合了原中国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成立于2005年7月28日,是在原中国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基础上组建的国家歌舞团。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作为国家重点艺术表演团体,是文化部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数十载春华秋实,数十载薪火相传。在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创建的中国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都经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两团都有着雄厚的艺术实力,都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都有着辉煌的艺术成就,都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巨大的艺术声誉,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艺术奇葩。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歌舞团与东方歌舞团沐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遵循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勤奋耕耘,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在相当一个时期,集中代表了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与此同时,两团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已任,足迹遍布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为祖国和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还在新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发挥了“文化使节”的独特作用。
  在中国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深化改革,组建的国家歌舞团——中国东方歌舞团,这是在日臻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优秀传统,博采世界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众多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舞蹈艺术的崭新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建设好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对内具有强大的艺术主导力,对外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艺术事业的国家队的必然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家投资效益,创新生产方式,不断做大做强,通过提升艺术生产的集中度,有效地催生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的必然要求。
  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的定位:集中体现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具备当代世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强大的市场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国家重点艺术表演团体。
  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的发展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优秀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精华,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探索新样式,形成新风格,研发新品种,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舞蹈艺术的崭新成果,充分发挥国家歌舞团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伟大事业中的导向作用、代表作用和示范作用。
把我们的艺术展示给全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09: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戈·拉斐尔·查韦斯·弗里亚斯(西班牙文:Hugo Rafael Chávez Frías,1954年7月28日-目前是第52任[1][2]委内瑞拉总统。身为玻利瓦尔革命的领导人,查韦斯提倡他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3][4]、拉丁美洲的整合、和反帝国主义。除此之外,他也大力批评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以及美国的外交政策。[5]

查韦斯早年担任军队军官,于1992年发动政变失败而入狱数年,出狱后查韦斯创立了左翼的第五共和运动以对抗民选的委内瑞拉总统。他以拯救委内瑞拉的大量贫穷人口为号召,在1998年当选总统[6],并且在2000年再度当选连任[7]。从那时以来,他还击败了2002年的政变,以及2004年的总统罢免投票。[8]

在国内政策上,查韦斯展开了玻利瓦尔任务:一连串以减轻贫穷和财富不平等为目标的社会计划。在国外政策上,查韦斯对抗华盛顿共识,宣扬与之相反的经济计划形式,并积极提倡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团结。查韦斯的改革在委内瑞拉国内和国外都引起争议,获得许多称赞与批评。过半数的委内瑞拉人认为查韦斯拯救了贫穷人口,但许多人则认为他越来越偏向独裁,而且误导了经济发展。一些外国政府则视查韦斯为全球石油价格和地区性稳定的威胁,但一些国家则相当欢迎他的双边贸易以及相互的援助协议。

查韦斯敢和美国对着干,胆子不小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09: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慧娴(英文名:Priscilla Chan,1965年7月28日-),1980年代至1990年代在香港稳占第二把交椅的著名实力派歌手,仅次于当时的乐坛大姐梅艳芳。90年代中偶像派歌手周慧敏在宝丽金成名,陈慧娴一直待在宝丽金,但备受冷落。1998年,她决定离开宝丽金过档同系的新艺宝时,根据当时香港娱乐版新闻的报道,宝丽金“惊觉”陈慧娴的离开使宝丽金的收入骤减,原因是过往一直把资源投放在周慧敏身上。结果在当年,宝丽金一如既往的透过大量推出陈慧娴的怀旧唱片来赚钱[1]。而在1995年,陈慧娴歌迷亦是当时乐坛在坊间调查中是继王菲之后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在她活跃的年代,以清晰而充满感情的唱腔著称。她的许多粤语歌曲亦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中国大陆倍受女性歌迷推崇。

个人觉得他的 飘雪 很好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2: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750年07月28日——巴赫逝世,德国作曲家(1685年出生)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

生平: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 国图林根省的爱森那赫市。这里是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的故乡,又曾是十六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托马斯·闵采尔 领导农民起义的中心。生活在这个小城镇的人们非常热爱音 乐,据说在它的古代城门上刻写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上 回响”几个字。

巴赫出身于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他的高祖面包师 菲特·巴赫就是个音乐迷,甚至在他去磨房磨面的时候,也 带着他心爱的齐特拉琴(一种在德奥流行的弹拨乐器)。他 的曾祖约翰内斯(约1580—1626)是远近闻名的乐师。约翰 内斯的长子约翰(1604—1673)是巴赫家族的第一位作曲家, 现在还存有其三首作品,栩栩如生地反映了三十年战争时期 的社会风貌;次子塔利斯朵夫(1613—1661)是巴赫的祖父, 也是个乐师;三子海因利希也是个著名的音乐家。巴赫的父 亲是爱森那赫市的小提琴家。到巴赫已是第五代了。巴赫的 儿子们也都是著名的音乐家。二百年来,巴赫家族先后出现 了五十多位音乐家,以至于巴赫的姓氏在当地简直成了音乐 家的同义语了。巴赫家族最后一人殁于1871年,这伟大的 一脉到此也就告终了。

这个家族常年生活在德国的中心地图林根丛山所集的诸 小邦国里,对外面的世界难得闻问。他们以音乐为职业,象 那时的铁匠、裁缝等行业的习惯一样,也是辈辈相传。大抵 都从事教堂管风琴手、学校音乐教师兼教堂圣歌队队长。城 市公共团体的吹奏手等职业。和这个家族来往的也大都是手 艺人。

他们每年总在图林根地方举行家族聚会。在聚会中,他 们要聚餐、跳舞、唱歌、议论工作。

巴赫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民族的和群众性的音乐 生活中长大。同时,他的父亲安普罗修斯·巴赫向他传授音 乐技艺。七岁那年,巴赫入当地一所教堂附属的拉丁语学 校上学,是个成绩超群的学生。他还参加由学生组成的圣歌 队,在各种节日演出中,在婚丧大事的仪式上唱宗教歌曲, 挣一些钱交学费。

九岁那年,小巴赫不幸父母相继去世。他的长见约翰· 赫里斯托夫(1671~1721)将他带到奥尔得鲁夫城,在那里 他一边上学,一边跟哥哥学音乐。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 且表现出突出的歌唱才能。

小巴赫对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他开始不满足兄长那 种手艺匠式的教学,他那没完没了的提问,也使他哥哥恼 火。据说他哥哥藏有当时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大师韩罗伯盖尔 (1616—1667)、凯尔(1627—1693)多人作品的手抄谱。小巴 赫好几次想看这些谱子,都遭到他哥哥的拒绝。但小巴赫在 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起来, 从书柜里拿出这些谱子,借着月光抄起来。就这样抄啊,独 啊,半年过去了,终于被他抄完了。有一天,这件事被他的 个哥哥知道后,竟无情地从孩子手中夺去了这些辛苦抄来的乐 谱……。

顽强的性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刻苦勤奋的自学,导致 了将来的成功。巴赫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小提琴、古钢琴, 特别是管风琴的演奏练习上。他哥哥是当时德国大音乐家帕 赫贝尔(1653-1700)的弟子,通过哥哥,巴赫学习了帕赫 贝尔的风格,对他日后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奥尔得鲁夫一晃五年过去了。当哥哥有了第五个孩子 后。早有独立生活夙愿的巴赫离开了哥哥的家;只身来到了 吕奈堡。这时他才只有十五岁。

吕奈堡是德国北部宗教歌唱音乐中心,这里的童声合唱 团相当出色。少年巴赫以他美妙的歌喉,灵巧的小提琴、古 钢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圣·米歇尔教堂附属的 “优秀歌手”合唱团录取,同时入神学校学习。在这里虽然 可以得到一些微薄的薪水,但还得和同学们上街卖唱。

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不少古代德国和意大利音乐家的作 品,巴赫一头扎进去,用全身心钻研这些手稿,大大开阔了 巴赫的音乐视野。他又与另一教堂的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 彪姆交往,向他请教,并且不只一次地到汉堡去听彪姆的老 师、管风琴大师莱因肯的演奏,聆听了德国歌剧作曲家凯塞 (1674—1739)的歌剧。他又为了研究法国音乐,到且勒宫廷 去当临时乐师,从而接触了法国作曲家吕利(1632-1687) 的弦乐曲,还听了许多法国古钢琴音乐的演奏。

巴赫象一块海绵那样,尽力吸收、融合了当时欧洲各流 派的艺术成就,愤发地进行了刻苦的钻研,成为一个杰出的 演奏家、乐器鉴定家和作曲家。一后来,当有人问起巴赫地的 艺术是怎样达到这样完美的境地时,他严肃而简单地回答 道:“这是由于我下过一番苦功,谁如果象我这样下一番苦 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

巴赫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虽然大部分已散佚,但留下 的也不少,约有五百多部。音乐史上作品多产的作曲家也不 乏其人,但一直到今天,在乐坛上能与之相比的人却是寥寥 无几。除歌剧外,巴赫的创作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作裁。其 中以声乐作品最多,作有三百来首宗教大合唱、二十来首世 俗大合唱、三部受难曲(取材于《圣经》福音书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的声乐曲。)以及清唱剧(内容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弥撒曲(这是一种天主教里所用的复调风格的声乐会曲。)(其中以《b小 调弥撒曲》最著名)、众赞歌(一种教会众人合唱的赞美诗,为混声四部合唱曲.十六世纪以后,被改偏为器乐曲或清唱剧。)等。器乐作品有管风琴音乐、 古钢琴音乐、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 以及为一架或数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由乐队伴奏的小 提琴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长 笛奏鸣曲等。

巴赫的音乐作品包罗万,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这一点叠民亨德尔截然不同,亨德尔成功的道路正是从歌剧起始)。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

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乐》(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像巴赫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817年7月18日——简·奥斯丁逝世,英国小说家(1775年出生)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奥斯汀的作品都是名著,只是太可惜英年早逝未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3: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41年07月28日——维瓦尔第逝世,意大利作曲家。(生于1678年)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肖像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生于威尼斯,1741年7月28日(或27日)逝于维也纳),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生平
维瓦尔第的父亲乔瓦尼·巴蒂斯塔·维瓦尔第(Giovanni Battista Vivaldi,1655-1736)十岁的时候离开布雷西亚到威尼斯,并在那里成为一名理发师。他和当地姑娘卡米拉·卡里吉奥于1676年结婚,育有9个孩子。安东尼奥为长,其出生当天据说还出现了地震。1685年乔瓦尼成为圣马可大教堂的小提琴手;他是一个成功的小提琴手,并且因为其西西里亚联会会员的身份,在威尼斯的音乐界迅速赢得名声,还被认为是一名出色的炫技小提琴家。安东尼奥自小就不输其父,年纪轻轻就能代替父亲上演。他的音乐理论可能来自于乔瓦尼·列坚齐(Giovanni Legrenzi)。但这又显得不太可能,因为列坚齐在1690年去世,当时维瓦尔第才12岁。

维瓦尔第在15岁的时候即行剃发并且接受了首次世俗圣职仪式,但当时这并不表示他已当神父,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当他18岁时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时,维瓦尔第才力下心当神职人员。他在附近的两个教区接受了神职教育(神学)并毕业。25岁时,维瓦尔第成为神父。

接着他就当上了S. Maria della Pietà教堂的神甫,并且在教堂属下的女童音乐学院中当小提琴教师。

维瓦尔第在那里读了一年半的追思弥撒之后就永远放弃了神职工作,但他依然持有神父的地位。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他写到自己是因为健康状况而辞去教堂职务的(他写到“strettezza di petto”,意为胸闷,可能为心绞痛,也可能是哮喘)。但最近研究表明,他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或心理方面的不适。一方面他的作曲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去分心,另一方面教堂职务带来的收入对他来说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根据他在威尼斯的皮耶塔医院(Ospedale della Pietà)的收入单据来看,维瓦尔第在此之后不但是小提琴,还是抒情维奥尔琴跟大提琴教师。还有逸闻说道他还演奏羽管键琴。

他从父亲那边遗传得来的头发颜色使得他被称为“红发神父”。很多威尼斯人不晓得维瓦尔第,却知道红发神父。

维瓦尔第指导着Ospedale della Pietà的少女乐团,开始作为不同弦乐组的教师,后来则是代理指挥。乐团很快就赢得了美名,吸引了很多意大利的旅游人士前来。而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奏鸣曲就是大部分为Ospedale而写的,作为宗教仪式上的配乐。维瓦尔第在这个职务上一直服务到1716年(其中有一段时间间断1709年2月到1711年9月)。接着他就被任命为“Maestro dei concerti”(音乐会大师)。

在威尼斯发表两部奏鸣曲集(12首三重奏鸣曲 op.1 和 12首小提琴奏鸣曲 op.2, 在1705和1709年付梓)之后,维瓦尔第发表了协奏曲集“L'Estro armonico”(和声的灵感)op.3(1711年印制),这部作品为他赢得了欧洲范围内的名声。直到1729年他共写有12部曲集,打op.3后都在阿姆斯特丹印制。其中有12首协奏曲 op.8(1725)Il cimento dell'armonia e dell'inventione(和声与创作之争),当中前四首即是著名的“Le quattro stagioni”(四季)。

早在Ospedale della Pietà任职时维瓦尔第就已经开始了歌剧创作,其第一部歌剧Ottone in villa于1713年在维琴察首演,之后到173926年间他写有歌剧达50部。在此之后,维瓦尔第除了Ospedale della Pietà的职位外,日益频繁地担任维琴察圣安格洛剧院的主持。

后来在威尼斯维瓦尔第有了争执,他决定1718年迁到曼图亚,供职于地主飞利浦·冯·黑森·达姆斯塔德(1671-1739,路德维希六世之子,伊丽莎白·阿玛莉(Elisabeth Amalie)之侄,也就是斐迪南三世之妻埃列诺拉(Vgl. Titelbl鋞ter zu den Opuswerken X und XII: “...S.A.S.Il. Sig'r Principe Filippo Langravio d'Hassia Darmstadt”)的母亲。他在那里主要是当音乐会主持和创作歌剧。1721年他多次在罗马逗留,两次在教宗面前演奏,因此赢得了大量的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委托。1726年他以圣安格洛剧院音乐总监的身份返回威尼斯。这一次,身为作曲家和提琴演奏家的他在那里赢得了全欧洲人的敬仰,甚至是很多音乐家朝圣的对象。在此期间他认识了16岁的女歌手Anna Giró,后者陪伴他进行游历。


1730年左右他发生了风格转变,从以前的巴洛克风格转到优雅的风格,但这种风格的作品却不怎么受欢迎。因此维瓦尔第在63岁的时候迁往维也纳,想寻求查理六世的支持。但查理六世却于1740年10月去世。当时维瓦尔第的健康也不见得比国王强多少,到达维也纳后一个月即1741年7月28日,他就逝世了。这位名满天下的作曲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世了,他的简陋的墓地位于卡林迪亚,现在维也纳技术大学(卡尔广场)之所在。

直到1940年,维瓦尔第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法国音乐研究员马克·宾舍利和其他收藏家在20世纪30和40年代买了大量的手稿。这些手稿被藏在城堡和寺院等地超过200年。宾舍利尝试为维瓦尔第的作品编号,但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和新发现的作品来看,这套目录并不完备。另有一套目录,是由安东尼奥·凡纳(F)编制的。丹麦音乐科学家彼得·旅昂(*1937)在 1973年发表了一套更新的目录,即Ryom-Verzeichnis(缩写 RV),代替前两套成为目前流通的维瓦尔第作品编号目录。

作曲家大多不长寿,但却留给世界丰富的音乐财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3: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7月28日——夏培肃出生,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

  

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23年7月28日生于四川重庆,原籍四川江津。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和试制,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人员。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曾经创办《计算机学报》,并创办国际性期刊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担任第一任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培肃育人理念,是:做学问的人,做人做到什么境界,做学问才能做到什么境界。
她和丈夫杨立铭为一对院士夫妇;杨立铭,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就是需要这样的高科技人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3: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29年07月28日——杰奎琳·肯尼迪出生,美国前第一夫人。(1994年逝世)



  

杰奎琳·肯尼迪杰奎琳·李·鲍维尔·肯尼迪·奥纳西斯(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昵称杰基·肯尼迪(Jackie Kennedy),(1929年7月28日 – 1994年5月19日)曾经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自1961年至1963年美国的第一夫人。




早期生涯
杰奎琳·李·鲍维尔出生于纽约,父亲约翰·沃努·鲍维尔三世是一个证券经纪人,具有1/4法国人血统,其余的为爱尔兰人血统,是一个xxx。母亲杰奈特·诺顿·李来自马里兰州,祖先也是爱尔兰移民。杰奎琳从小就喜欢在外祖父的农场中骑马,骑马成为她终生的爱好,并且为此得过许多奖项。此外她还喜好读书、绘画、写诗。她母亲由于她父亲的花心而离婚再嫁,她父亲终生没有再娶。

1944年-1947年杰奎琳在波特小姐学校就读,1947年-1948年在瓦萨尔学院就读,1949年曾去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51年毕业于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绘画,获得艺术学位。

杰奎琳的第一个工作是为华盛顿先驱时报担任摄影记者,在华盛顿特区周围进行人物专访并为他们摄影,为此她邂逅了当时一颗政坛新星—民主党马萨诸塞州参议员肯尼迪。


婚姻生活
杰奎琳原已经和证券经纪人胡斯·泰德订婚,准备于1952年6月结婚,但最终破局。当1953年6月她在伦敦采访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大典时,肯尼迪打电话向她求婚,当年9月12日他们在罗德岛州结婚。

他们生有4个孩子,长女是个死胎,两个儿子,长子小肯尼迪于1999年飞机失事丧生,另一个儿子帕特瑞克·鲍维尔·肯尼迪于1963年去世,只有一女卡罗琳·鲍维尔·肯尼迪在世。

婚后第一年他们住在华盛顿N大道上,他们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肯尼迪经常有外遇,她只好把时间花在购买衣物和装饰房间上。杰奎琳性格喜好安静、内向,她和肯尼迪家族爱好体育、竞争和吵吵闹闹的气氛格格不入。她很勉强地参加肯尼迪家族的足球赛,一次在他们家族的棒球游戏中还扭伤了脚,肯尼迪家族的女人们经常戏称她为“新来的”。但她的公公很赏识她,认为她具有作为政治家妻子的良好的公关潜力。


第一夫人生涯
1960年肯尼迪以微弱多数击败尼克松成为美国第35届总统。1961年杰奎琳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第一夫人。她也曾为竞选出力,甚至向杂货铺老板们讲解议会的组成。在西弗吉尼亚州访问时她受到强烈的震撼,以前她从没有见过如此贫穷的现象,后来在白宫装修需要订货时,她曾经建议购买贫穷地方公司的产品以帮助这些地方。

她不喜欢“第一夫人”这个名称,认为像给马取的名字,虽然她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都会暴露在媒体和公众的眼光之下,她希望保护孩子们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她不允许对孩子们拍照曝光,但当她外出时,肯尼迪会让白宫的摄影师为他们拍照。

杰奎琳会说流利的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她喜好法国风格的食品和时装,在安排白宫国宴时经常选用法国烹饪,但作为第一夫人穿着法国时装她又怕被人批评不爱国,因此叫美国的服装师模仿法国的风格为她设计制作服装,她已经成为国内和国际的时尚偶像。在访问法国期间,她和戴高乐用法语对话,受到法国人的热情欢迎。

杰奎琳做的第一件重大工作是恢复白宫内部的本来模样,在由准备退位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夫人带领她巡视白宫时,她就为其充斥着没有历史感的复制家具而感到沮丧。她认为白宫代表着国家,就应当恢复其历史形象。她要求组成一个美术委员会,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到处寻找古董家具和历史艺术作品,甚至亲自向曾经设计过白宫的人写信。完成恢复工作后,1962年2月14日她自己出面带领CBS的电视主持人拍摄专题参观巡游整个白宫的电视节目。

杰奎琳主持的许多社交活动使得总统夫妇成为国内文化界的焦点,在美国的历史上第一次对音乐、艺术和文化如此关注,杰奎琳的每次招待使得每位到白宫参加国宴的客人感到都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杰奎琳将原来的U形餐桌撤走,改成八人的圆桌。在维也纳美国总统和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会谈中,杰奎琳和赫鲁晓夫的交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总统谈判以失败告终,但赫鲁晓夫很欣赏美国总统夫人。

基于上述原因,杰奎琳被认为是60年代美国妇女心目中公认的时尚引领者。


肯尼迪遇刺

1963年8月,她的小儿子帕特瑞克去世,杰奎琳几乎再也没有在公众中露面。11月肯尼迪要求她和他一起去德克萨斯州协助竞选,1963年11月22日在达拉斯肯尼迪遇刺身亡时,在汽车中她坐在肯尼迪身旁。

杰奎琳随后表现出的勇气令全世界为她赞赏,她拉着两个孩子的手主持肯尼迪的葬礼,在国会大厦和女儿一起在灵柩前下跪,随着灵车从白宫一直步行走到圣马修斯教堂,最后在阿灵顿公墓点燃她丈夫墓前的常明火炬。《伦敦晚报》称赞她:“杰奎琳·肯尼迪给了美国人……他们最缺少的一种东西——皇族的威仪(Majesty)”。但是,近年来有研究指杰奎琳在肯尼迪葬礼上的表现实际为精心策划之表演,目的是最后一次作为第一夫人向公众展示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据称肯尼迪遇刺后杰奎琳实际上是非常冷静和理智的。[1]

肯尼迪去世一个星期后,杰奎琳接受《生活》杂志记者的专访,她将肯尼迪在白宫的日子比喻为亚瑟王神秘的圆桌骑士们,说肯尼迪喜欢当时正在百老汇演出的音乐剧。她说“肯尼迪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神话了,可是他宁愿还是一个男人”。

此后一年中她都没有再在公众中露面,她的女儿曾在学校中告诉老师,她妈妈终日以泪洗面。杰奎琳一度想死,但为了儿女还得坚持活着。


第二次婚姻

1968年7月,肯尼迪的弟弟总统竞选人罗伯特·肯尼迪被暗杀,杰奎琳认为肯尼迪家族已经成为暗杀的目标,为了保护儿女,她决定离开美国,她于1968年10月20日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奥纳西斯有足够的金钱和势力可以保护她。为此欧纳西斯离开了他的情人歌剧演员玛利亚·卡拉斯,杰奎琳失去了美国当局对她进行保护的特权。

虽然他们结婚了,但婚后两人很少在一起,奥纳西斯和杰奎琳的儿女相处很融洽,(奥纳西斯的儿子和小肯尼迪一起在飞机失事中丧生),但杰奎琳和奥纳西斯的女儿不和,因此她经常外出旅游和购物。1975年3月15日 奥纳西斯临去世前填了一张离婚书,当时杰奎琳和她的孩子们正在纽约。根据婚前协议杰奎琳没有能得到奥纳西斯的遗产。他的女儿用3千5百万美元换取杰奎琳放弃全部遗产的声明。

此后杰奎琳一直生活在纽约,作为《双日报》的编辑,和一位比利时裔的已婚钻石商人和企业家同居。20世纪60年代曾领导反对拆除纽约中央火车站,80年代领导反对在中央公园附近建设摩天大楼。

1994年她被诊断出患有淋巴腺癌,5月19日夜里10:15她在第五大道的公寓中去世,享年64岁。

5月23日她的葬礼经由电视向全国转播,虽然她自己希望葬礼只是局限在亲属之间。她被安葬在阿灵顿公墓已故的丈夫肯尼迪身边,克林顿总统发表书面演讲,她的两个孩子为她献上鲜花,标志着美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杰奎琳·肯尼迪——美丽和神奇的“第一夫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7月28日,王军霞获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5000米金牌。图为王军霞夺冠后身披五星红旗向观众致意。

那一刻,曾让无数中国人骄傲与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4: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7月28日,著名雕塑家张松鹤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张松鹤,生于1912年10月10日,广东东莞人。年秋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院。1936年夏入国民第二军第四师任中尉艺术科员,绘编抗日宣传画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东江抗日纵队,历任抗日民主区长、联区主任,东江南岸第三战线副指挥,华北《行军快报》、《行军画报》主编。建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从事雕塑创作。是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自上世纪60年代起,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一直享有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其代表作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与陈淑光合作,获1987年首届全国城雕评奖最佳奖)、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坐像》、《鲁迅浮雕像》等。作品分别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永远怀念这位逝去的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4: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7月28日,当珠海渔女迎来第一缕阳光之时,一个隶属中国创威集团、具有高尔夫风格、民族特色的品牌Sunwik诞生了!
  Sunwik品牌涵盖了高尔夫休闲服、T恤、裤子、球包、球、背心、风衣、帽、手套、鞋、袜子等系列产品。自创立之初就以“用专业的高尔夫服务高尔夫专业”为宗旨,把产品研发中心设在世界服装时尚之都-----意大利罗马,引进国际一流设计理念,着力打造产品核心竞争优势,凸现高尔夫贵族的传统、经典、时尚、简洁的设计风格,质感细腻、线条流畅、选料考究,充分展现Sunwik品牌差异化、时尚化的魅力。
  2002年,在深圳高尔夫博览会上,Sunwik推出由意大利名师设计的五大高尔夫系列服饰:图案系列、净色系列、格仔系列、碎花系列、秋冬装组合系列等,引起业界轰动,爆发了中国高尔夫休闲服革命。
  至2005年,Sunwik已在中国250家高尔夫球会、450家高尔夫练习场建立了Sunwik品牌连锁店铺,以上乘工艺、高档面料、风格稳健、气度豪迈、品位经典的专业形象,创立了中国独特的高尔夫休闲服饰文化,深受高尔夫业界人士和富商巨贾喜爱、追捧,销售畅旺。
  Sunwik经营高尔夫用品十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高尔夫产品专业集团公司,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培养了大批经营管理人才,如博士8名、硕士(含MBA)20名、中级管理层全部具备大学以上学历。
  同时,Sunwik还和一些世界500强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DANA、JORDAN、CURTIS等;聘请国内外优秀管理教授、业界管理精英(如以上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裁)担任顾问,对Sunwik品牌进行管理咨询、策划推广。
  2006年,时值创威集团诞辰十周年之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金浩东先生提出了Sunwik品牌要“以专业的高尔夫服务更广泛的高尔夫、以专业的高尔夫提升生活价值”的战略决策,本着先树品牌、建网络、再创名牌、图效益的发展思路,采用“样板市场自营、区域代理下的特许加盟”的经营模式,以“形象第一、服务第一、代理第一”的经营思路,以品牌、规模、市场三管齐下的品牌推广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全面推行代理政策,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稳中取胜,逐步扩张。

如今,Sunwik已成为名声鼎盛中国的高尔夫第一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4: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三座极地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北纬78度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这是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王曙光(前左)等为站牌揭牌。

期待中国在北极科考中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8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7月28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大连拉开帷幕。本次交易会作为唯一的国家级软件交易会,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吴仪、薄熙来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及有关活动。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日立,携其率先进入中国的系统运行管理软件JP1及丰富的解决方案亮相会展中心,并凭借优秀的服务信誉及技术经验摘得了2004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最信赖的中间件产品奖,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中间件软件市场增加了更精彩的内容。

  JP1软件是日立1994年就已推出的产品。十年间,JP1已经发展到第七代产品,并且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在日本连续6年市场占有率居首;2004年在日本国内的用户满意度调查中,日立第三次蝉联网络/系统运行管理软件第一位。日立还是日本国内IT服务管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并率先将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的内容渗入自身的产品。2003年JP1来到中国,凭其约20000个遍布于金融、通讯、制造业、交通、保险等各个行业的实践经验和业界领先的用户满意水平,赢得了国内用户的迅速认可。

  在交易会期间,日立还联同合作伙伴为JP1举行了一系列的宣传和市场推进活动。其中包括由大连信产局与日立共同举办,众多知名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商参与的交流研讨会。日立通过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凭借良好的服务和信誉,协同众多合作伙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必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软件产业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智力引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姓名:庾澄庆 (曾用名庾承庆)
  绰号:哈林 (Harlem)
  前妻:伊能静 (2009年3月20日双方发布离婚声明)
  儿子:庾翰睿(哈利)
  籍贯:云南墨江
  性别:男
  生日:1961年07月28日
  身高:175cm
  体重:63kg
  血型:O
  星座:狮子座
  生肖:牛
  学历:台北工专
  职业:作曲、编曲、演奏、演唱、制作的全能歌手 主持人

华语首席创作王——庾澄庆, 在音乐演唱、作曲、编曲、制作及演奏上的功力众所公认,他的每张专辑必有二至三首歌为各大KTV点播冠军。而他所制作的广告歌曲,如可口可乐、雪碧汽水、柯达胶卷、黑人 牙膏、三阳机车、Motorola 呼叫器、舒跑运动饮料等更是支支家喻户晓、曲曲朗朗上口。庾澄庆在Decca发行的首张专辑《伤心歌手》,即创下国语歌手作曲、编曲、演奏、制作、演唱全能之记录。 到加入新力音乐的几张国语专辑,叫好又叫座的成绩,都再再证明庾澄庆的魅力,更为国语唱片市场创造多项纪录。
  庾澄庆更在音乐创作之外,不断的挑战自己。在与主持界天后张小燕联合主持的综艺节目 "超级星期天" 中,以他独特的才华,为台湾主持界带来耳目一新的风格,更使该节目不断的创下收视佳绩。
  评论:音乐老顽童,近来不顺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0: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慧娴出生


  
  英文姓名:Priscilla Chan
  出生日期:1965年7月28日
  出生地点:香港
  籍贯:广东(吴川博厚村)后来跟父母移居广州番禺
  身高:1.58m
  体重:94磅
  血型:A
  生肖:蛇
  星座:狮子座
  兴趣:唱歌
  喜欢的歌星:Carpenters
  喜欢的演员:Michael Douglas
  喜欢的颜色:黑 白
  喜欢的电影:Out og Africa,Somewhere in Time,A Passage to India
  中学入读当时跑马地蓝塘道的名校玛利诺中学(已更名为玛利曼中学),香港著名女歌手林忆莲就是她中五时的同班同学,预科后考入浸会学院英文系,1986年因发展事业退学,1990年就读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主修心理学,1994年尾以GPA-3.66分优异成绩毕业。

以清晰而充满感情的唱腔著称的香港歌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7月28日越南阮朝最后一位皇帝保大的皇太子,也是皇朝的继任人阮福保隆逝世

  

阮福保隆(Nguyễn Phúc Bảo Long,1936年1月4日—2007年7月28日)是越南阮朝最后一位皇帝保大的皇太子,也是皇朝的继任人。

保隆于顺化出生,1947年随皇后抵达法国,并分别在诺曼底及巴黎接受教育,主修法律及政治。1953年,他获邀代表越南皇室,赴伦敦参加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随后他加入法国外籍兵团,参加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其表现获得多个嘉许。10年后退出外籍兵团,回到法国,并在一间私人银行工作。

1997年,保大逝世,保隆继承阮氏家长的地位。一直隐居巴黎,没有参与政治,跟“越南君主立宪制联盟”等争取恢复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团体一直划清界线。

评论:这年代搞君主立宪制是违反时代潮流的。但是作为皇太子不参与政治是很难能可贵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8 01:53 , Processed in 0.51146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