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71|回复: 4

[【文史类原创】] 读庄杂感(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9 18: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庄子错了 于丹对了
庄子可以看淡名利,参破生死,实现自己的逍遥游,一种不立文字而尽得风流的逍遥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天,于丹先生借用他的文章来大谈自己对于逍遥游的真知灼见,以此谋取世人眼中的名利双宝,这样的举动,不得不让我感叹的说上一句:庄子错了,于丹对了.
2.逍遥游 思想不设限
鲲鹏展翅,燕雀安知?优游自在,其乐陶陶.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是怎么来得呢?
庄子认为,首先人在思想上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其次人在行动中也要力行无所依凭,不滞于物;再者为了在行动中做到超然物外,人又得在现实生活中把无用当作有用,实现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的这种奇思妙想,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世间有所谓的规律存在吗,如果有,那它又是什么?为了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对立统一的规律也是应该被否定的,包括其他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等等.这种思想的境界,有点类似于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过孔子强调的是不逾矩,而庄子则是彻底的天马行空.
我个人觉得,庄子的这种精神超越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因为人只有精神自由了,他才可以高瞻远瞩,超越世俗的藩篱,从而提出崭新的思想理论.比如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超越,达尔文进化论对基督教中人是上帝创造的超越,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对于牛顿绝对主义的超越等等.
因此,当我们在塑造自我的时候,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精神自由的这条原则,好好地武装自己,不然我们的生命只不过是历史的模仿.同时,我们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毕竟庄子是个神人,我们只能景仰他,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为功名去努力向前.社会是多样的,我们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3.齐物论 物我本一体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物我一体,不论方圆.在我们人类的进程中,共产主义是发展的终极,而在人类思维的螺旋似上升中,齐物论也是它的终极,我这里暂且把它称之为普遍联系.
盲人摸象的故事很有意思.一盲人摸到耳朵,说大象是扇子;一盲人摸到背,说大象是一堵墙;还有一盲人摸到腿,说大象是柱子;最后一盲人摸到尾巴,说大象是绳子.他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而实际上他们都没能说出真正的大象是什么.真正的大象就好比永恒的真理一样,它是普照大地的,却又是默不做声的.
还有庄周梦蝶的美丽想象,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蝶呢,还是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也许我们只能用物我一体或人生如梦来加以阐释了吧,或者我们根本就不用阐释,忘掉是非对错,忘掉生死喜悲,与天地浑然一体,到达无穷无尽的境界.
用庄周的齐物论来反观当前的一些改革新思维,我不得不佩服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的勇气.在传统的思想中,资本主义搞市场,社会主义抓计划,这好象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事,但小平同志超越了这个界限,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使得他的\"猫论\"更富有了一种穿透时空的气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之无常形,却又生生不息.
4.养生主 生死也无常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偶然的,是赤裸裸的,待到我们离开的那一刻,也是偶然的,也是赤裸裸的.生死本无常,生即是死,死即是新生,想通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养生也就有了道,我们的乐生也就有了依据.
现实的生活,知识无涯,名利无限,而我们的人生则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用这有限的生命去追逐那无限的诱惑,那我们会找到幸福吗?当前一些新闻中报道的\"过老死\"很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打理自己短暂的一生呢?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立其中正,方可游刃有余.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始终秉持中正的修为,安时而处顺,乐生尽天年.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自然也象庖丁解牛一样,需要经过目视--心领--神会这三个阶段,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胸有成竹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不过只要我们有这份心,就算最后并没有达到这个与天地同游的境界,也是有福的了,因为这总比当前许多人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做隆胸或增高手术来得幸运的多.
当然,这里有人会问我这个问题,既然生死是无常的,那么我们的生命不是没有意义了吗?对此,我想引用养生主中\"指穷于为蕲,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句话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按白话的意思,这句话可解释为: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为此,我认为,虽然我们生命是无常的,但如果我们在现世的生活中能做到\"薪火相传\",或子子孙孙无穷尽,或留一点正气精神在人间,那么我们的浮生还是有意义的.当前一些人愿意当\"丁克一族\",我不知道当他们看到我的这些文字又会做何许的感想呢?
生死也无常,养生亦有道.行在中正中,自在又逍遥.
5.人间世 无为无不为
艰难时世,为人之不易,做事也多忧.何以立世,无用即有用,无为乃有为.
螳臂当车,犹如唐吉柯德斗风车,自以为才高智盛很有力量,而实际上则是自不量力,惹来杀身之祸.屈原无疑是爱国的,但他碰到了昏庸的怀王,而不是唐太宗,由于不愿同流合污,而且还极力劝说,结果却因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流放异乡中投河自尽了;司马迁无疑也是肝胆相照的,但他却不该在皇帝怒火中烧的时候给他火上加油,结果汉武帝的一道\"宫刑\"指令,使得自己的下半生只能在忍辱负重中与<<史记>>为伴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屈原和司马迁的价值是可以跟泰山比肩的,但对于他们个体的幸福来说,却是一曲曲说也说不完的<<离骚>>.伴君如伴虎,何苦自狂舞?不如示无用,心斋和尘土.
\"匠人石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见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社的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用它来造船可造十余艘。观赏的人群像赶集似地涌来涌去,而这位匠人连瞧也不瞧一眼,不停步地往前走。他的徒弟站在树旁看了个够,跑着赶上了匠人石,说:“自我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从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可是先生却不肯看一眼,不住脚地往前走,为什么呢?”匠人石回答说:“算了,不要再说它了!这是一棵什么用处也没有的树,用它做成船定会沉没,用它做成棺椁定会很快朽烂,用它做成器皿定会很快毁坏,用它做成屋门定会流脂而不合缝,用它做成屋柱定会被虫蛀蚀。这是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它才能有如此寿延。”这颗栎树的长寿秘密,给了我们一个很有意思的哲学命题,有用就是有价值吗?如果从个人的养生来看,在艰难的时世中,无用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从社会的进程来看,在艰难的时世中,有用是历史的召唤.孰是孰非,一切尽在你的选择.
至于我个人,我还是会欣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及天下\"的处世原则,只是这其中如何地把握住进退的时机,我觉得自己还应该多多向范蠡请教才是.
首发链接:http://user.qzone.qq.com/415197607/blog/2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9 19: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原创非首发,有删减,最初发在qq空间上,时间比上面的链接要早几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无疑也是肝胆相照的,但他却不该在皇帝怒火中烧的时候给他火上加油,结果汉武帝的一道"宫刑"指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0 14: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出自己的味道才是得道,能读出一点是一点,日积月累。支持楼主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23:17 , Processed in 0.34353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