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096|回复: 187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2月04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00: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


北大校徽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1919年,北京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4个系、2000多名学生的大学,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
  1919年中国爆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决定以5月4日为校庆纪念日。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曾先后南迁长沙和昆明,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北平。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文、理、法、医、工、农六个学院和一个文科研究所,学生总数为3,000人。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从沙滩迁到燕园,逐渐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科学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到1962年,在校本科生已达到10,671人。研究生280人。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北京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7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评议:北京大学久负盛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0: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1年12月4日
巴金完成长篇小说《家》

当时的巴金
  1931年12月,巴金发表长篇小说《家》,这是作者《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小说以作者自己的家庭为素材,描写“五-四”时期,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是围绕高家长房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爱情,展开了高公馆内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对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觉新本是个有理想的聪慧青年,因高老太爷想早抱重孙,让他成婚。觉新本与表妹梅芬恋爱,由于姨妈反对,加上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最后由父亲用抓阉办法,决定与不相识的瑞珏成婚。这样恋爱三方都陷入痛苦之中。不久梅芬抑郁而死。觉民、觉慧比大哥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也更具有反抗精神,觉民不服从高老太爷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与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恋爱,取得了胜利。觉慧爱上了善良纯洁的奴婢丫头鸣凤,高老太爷却把17岁的鸣凤送与60岁的豪绅冯乐山“做小”,致使鸣凤投湖自杀。从此,觉慧更加仇恨这个家庭,萌发了离家出走成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又私蓄娼妓,变卖家产,赌博闲荡,致使高公馆坐吃山空,露出分崩离析的征兆。高太爷在绝望中死去。服丧期间,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把瑞珏赶到城外一座破房里生产,结果云儿出生,瑞珏却葬送了性命。一系列残酷的打击使觉新对自己“不抵抗主义”的孱弱态度有所省悟,更使觉慧鼓足勇气,愤而出走。高家在沉没,而新一代在崛起。


评议:巴金的文笔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12月4日
蒋介石赴西安促张、杨“进剿”陕北

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在洛阳等地完成了“剿共”的部署后再度飞往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作为“剿共”的临时行辕。蒋介石在临潼分别召见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谈话,要他们听从命令,彻底“剿共”。蒋介石宣称:“剿共已达最后五分钟成功的阶段。”并威胁说,如果反对“剿共”的命令,就要严加处置。然后向张、杨摊牌,提出两个方案逼迫张、杨抉择。第一个方案是:服从剿共命令,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开到陕甘前线,进攻陕北苏区,对红军作战,中央军在后面接应督战;第二个方案是:如不愿“剿共”,就由中央军去剿共,把东北军调福建,十七路军调安徽,让出陕甘,由中央军”剿共”。


评议:抗战前中国先自乱阵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12月4日
军阀吴佩孚病逝

吴佩孚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病死于北平。
  吴佩孚,字子玉,1871年生。山东蓬莱人。秀才出身。1898年投淮军聂士成部当兵。1902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6年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管带。辛亥革命后任第三师师部副官长。1915年随曹锟入川同护国军作战。1917年升任陆军第三师师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吴曾多次通电反对巴黎合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颇得舆论好评。冯国璋死后,与曹锟同为直系军阀首领,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联合张作霖,打败皖系军阀。1921年任两湖巡阅使。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打败张作霖。1923年任直鲁豫巡阅使,驻军洛阳。同年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1924年任讨逆军总司令,指挥直系军队迎击奉军,后败退湖北。1926年和张作霖联合,进攻冯王祥的国民军。同年被北伐军打垮。次年率残部逃往四川投靠杨森。九一八事变后居住北平(今北京)。1938年伪华北临时政府给他特高顾问衔,拒绝接受。1939年12月4日病死。

评议:军阀也能保住晚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7年12月4日,中非帝国皇帝博卡萨为自己靡费加冕

     
          以一只傲慢的铜鹰为陪衬图案的博卡萨在班吉加冕

  1977年12月4日,前法国殖民军上尉,成为新命名的中非帝国皇帝的琼-比德尔-博下萨的加冕仪式充满了矛盾。博卡萨的御座包围在一只铜鹰中间。他的王冠镶有5000颗金刚钻石。加冕典礼是在被装饰了的体育馆举行的。在加冕典礼上演奏了莫扎特的音乐,但从远处又传来部落的击鼓声。博卡萨为他自己加冕所举行的晚会据报耗资3千万美元,但他的国家属于全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

  那里的矛盾并没有停止。博卡萨的国家独立了,但法国仍为他支付巨款。国王由于残酷而闻名,但他显然是受到他的人民的热爱的。他疯狂的举止似乎是个手段,他希望对他加冕典礼的张扬将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评论:近代有名的独裁者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0: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12月4日
昆仑关失陷

昆仑关克复前夕,蒋介石亲临前线视察参战的主力部队之一--第五军
  1939年12月4日,日军攻陷南宁东北处的军事要地昆仑关。
  18日,北路军第5军在杜聿明指挥下,向昆仑关发起正面进攻。国民政府急调大批部队向桂南集结,对日军展开反击。28日,中国军队主力开始向占据昆仑关的日军展开进攻,至31日,杜聿明部新二十二师及余汉谋部第一五九师,经四昼夜激战攻克昆仑关,残敌向九塘方向退却。据白崇禧报告,是役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联队长三木以下4000余人,中国军队因采取攻势,伤亡较大,约为14000余人。

评议:保家卫国,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06年12月4日,中国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领导人、同盟会会员刘道义

  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浏醴之役”,是同盟会策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的武装起义。1906年春,同盟会总部派会员刘道义、蔡绍南从日本回湖南运动军队、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刘在长沙主持全局,蔡往萍乡策动龚春台联合各地山堂,成立“洪江会”,推龚为大哥。拟于丙午年(1906年)旧历腊月底乘清吏封印时分3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清军突袭浏阳麻石起义总机关。12月初,龚春台、姜守旦等遂在江西萍乡高家台率众起义。12月4日,起义军占领浏阳高家头。旬日内,萍乡、醴陵、浏阳等地群众纷起响应,起义遍布附近几个县。起义军均以头缠白巾,手持白旗为号,推举龚春台为都督。起义军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宣布废除数千年之专制体制,建立共和民国。数日内,起义军发展至3万余人,屡败清军,声势浩大。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宁)军队数万人进行镇压,起义军在分散作战的情况下,至月中失败。清吏大举“清乡”,刘道一、蔡绍南等先后被捕牺牲。

评论: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12月4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南京的作战开始。

           
                 战前南京的航空照片

  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占上海后,即分路向南京推进。11月2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戎司令官,指挥第2军团和第66、71、72、74、78、83军及教导总队等部,共14个师约11万余人,组织南京保卫战。28日,日军接连突破吴(江)福(山)、钖(无锡)澄(江阴)防线,分3路包抄合击南京。12月初,丹阳、镇江、溧水、宣城一线被日军占领。12月4日,双方开始小部队接触、作战。6日,各路日军对南京达成三面包围,7日发起攻击,经过两天战斗突破外围阵地。9日,日军又向城内发起总攻。守军顽强抗击日军。12日,中华门、光华门、雨花台等处相继失守。当晚,唐生智奉命率部突围,向江北撤退。部队涌向下关争船抢渡,10万守军倾刻失控。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连日屠杀中国军民达30余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

评论:多灾多难的旧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逝世


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8月出生于江苏无锡。他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亲生子,但却

以义子和徒弟的身份生活在父亲身边。
  他的母亲吴氏,因为是寡妇改嫁,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悒郁而死,当时阿炳仅4岁。阿

炳父亲善于演奏各种乐器,阿炳从小就跟他学习音乐。18岁时阿炳的演奏技艺已经被他的同

行所公认,被称为“小天师”。阿炳一生擅长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多种乐器,能演

奏300多首乐曲,并擅长演唱。
  阿炳一生坎坷。华清和去世后,阿炳继任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他参加当地的吹鼓手乐班

的演奏,被道士们认为是有失道家尊严,逐出了寺院,又由于他常独自一人到街头为群众演

奏,惹恼了吹鼓手乐班,又被排挤出吹鼓手乐班。从此阿炳就成了经常出没在无锡街头巷尾

的流浪艺人,由于贫病交加,阿炳30多岁患眼病双目失明,后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作为一个民间盲艺人,阿炳深受恶浊社会的迫害,饱尝人间的凄惨苦痛, 因此他愤世

嫉俗经常通过歌喉对旧社会进行抨击和抗争。北伐时期, 他用琵琶演奏了革命歌曲《打倒

列强》。蒋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他又自编自唱揭露敌人。这一时期

无锡人民在街头巷尾,茶馆车站还经常听到他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

等爱国曲子。40年代,阿炳还编唱过《金元券满天飞》,以讽刺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正是因

为阿炳经常唱出人民的心声,所以他的名字深深印刻在无锡一带人们的心里。阿炳在长期的

漂泊卖艺生活中,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全国解放不久, 中央有关单位派人去采录阿炳编奏的乐曲,由于阿炳在旧社会积劳成

疾,于1950年12月4日吐血而死,他编奏的更多曲子没能被采录下来,这成为音乐界的一件

憾事。已录下来的只有琵琶与二胡乐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

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二泉映月》这首二胡独奏曲描绘了无锡名胜—惠

泉山的“天下第二泉”的优美景色,其旋律如歌如诉,娓婉动听,充分表示了作者对祖国秀

丽风光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作品也描绘了人间的辛酸与对未

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使听者时而感到平静、安适,时而感到一缕凄楚悲怆,时而又进

入明朗、刚劲、振奋的意境中……。二胡曲《听松》借松树之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琵琶

曲《龙船》表达了他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炳的音乐造诣已被中外人士所公认。名为《二泉映月》介绍阿炳生涯的影片,在1979

年公演。1983年9月11日文化部、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音乐会,专门纪念阿炳诞辰90周年


  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等,

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外国乐队都演奏过经过改编的《二泉映月》。

评论:二泉映月感动了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33年12月4日
美国解除长达14年的禁酒令


喜气洋洋的年轻女士们开禁后第一次在公共酒吧里度过夜晚
  1933年12月4日,在美国,饮酒的人们兴高彩烈,为禁酒令的撤消而频频举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合法地饮酒了,确切地说,快14年了。
  从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
  禁酒法案生效前一天,道路上的运酒车络绎不绝,人们都赶着时间把酒运回家里收藏。到了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原来人们都聚在家里或其他公众场合举行最后一次合法的的“借别酒会”。一位参议员在晚餐会上举杯说:“今天晚上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这番话引来了阵阵热烈掌声。
  在联邦政府通过这个法案以前,美国已经有25个州拥有自己的禁酒令。但纽约市长拉加第对这项法令的可行性表示怀疑,他指出,单是在纽约一地,要切实执行禁酒法令,需要动员的警力便高达25万名,由于禁酒法无视执法上的困难,以及忽略了人的欲望无法纯粹以压抑的方式消解,最终产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让酿造私酒成为庞大的非法事业。美国黑社会在私酒利润的滋养下变得空前繁荣。
  第18修正案终于在1933年12月4日废除了,此时正是犹他州继其余35个州之后最后一个批准第21修正案。全国性的长期禁酒运动从而结束。
  美国总统罗斯福提醒全国人民注意节制,以免导致像1920年禁洒那样他所称为的“个人厌恶的情形”再度出现。他还要求各州不要让酒吧卷土重来。


评论:酿造私酒的利润变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12月4日,《义勇军进行曲》被恢复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下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3000多名人大代表举手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下面是新华社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常委夏衍的通讯摘录:

  “《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奋,鼓舞人心,催人前进。重新把这首亿万人民喜爱的歌定为国歌,深得人心,意义重大。”83岁的全国政协常委夏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他的感想。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受到全国人民衷心欢迎的革命歌曲。它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是抗日战争的前奏曲,是救亡歌曲的代表作。在战争年代里,它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以天下为己任,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有多少革命者,在它的鼓舞下浴血奋战、英勇冲锋,一个战士倒下去,千万个战士又冲上来……”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的是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

  “共产党员田汉刚刚写出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就被捕了。”夏老心情激动,言语间充满了对已故老战友、对过去革命生活的深情怀念。“田汉被捕后,我接手他的未完之作,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电影。主题歌的作曲任务交给了年轻的共产党员聂耳。”

  谈到过去有的报纸介绍说,夏衍曾对这首歌词进行过修改,夏老摆摆手说:“那是误传。真实情况是,田汉写主题歌的那页纸,放在故事梗概稿本的最后一页,有些字被水浸湿了,我怕别人看不清楚,就在旁边重新誊写了一下。”

  夏老说,聂耳在配曲时,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倾注到了每一个音符当中。歌曲的基调积极、高昂,激励人们向上。前奏曲,象嘹亮的进军号;中间的“起来!起来!起来!”把音位推向高潮;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使人觉得歌声并没有结束,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夏老感慨地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这体现了全国各族同胞的心愿。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歌词不让唱了,因为田汉在被打倒之列。”

  谈起十年内乱的遭遇,夏老的心情沉重。他接着说:“1978年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改定国歌歌词,各方面对这一直有不同意见。这次全民讨论宪法修改草案中,各地各方面要求恢复国歌的原来歌词,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现在人代会决定恢复国歌原词,意义深长,我举双手赞成!”

评论:人心所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首犯战争罪犯33人



这是1956年7月前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出庭作证。

1959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首批战争罪犯33名。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在特赦之列。

评论:战犯改造取得了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家刘伯承出生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亲密关系一向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之间团结互助的宣传典范,后人以“刘邓不可分”来形容两人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段友情一直延续到刘逝世。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四川开县(现重庆市开县)。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
  1930年8月——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书记。
  1932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组织夜袭阳明堡机场。建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0年8月—12月——与彭德怀一同领导百团大战。
  1947年6月——与邓小平率领12万军队进攻大别山,被认为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
  1951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1月起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刘明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少年时投笔从戎,立志报国。1911年在开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在攻占丰都时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沪顺起义,任起义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留学苏联。1930年夏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37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拥护毛泽东的主张。5月,指挥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证了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尔后与聂荣臻率先遣队为全军开路,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5月25日率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

评论:我党出色的军事家,战略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重了,请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木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伦敦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CH)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可悲的是,烟雾事件在伦敦出现并不是独此一次,相隔10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的烟雾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直到70年代后,伦敦市内改用煤气和电力,并把火电站迁出城外,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骇人的烟雾事件才求在伦敦再度发生。


评论:环境污染的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0: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开始动工兴建



  1935年12月4日,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开始动工兴建。雕刻家们在山的东北面的花岗岩上雕刻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的巨大头像。每个头像约高18米。1941年雕像完工开放。现在每年有200万人前往参观。

  全美闻名的拉什莫尔山耸立在南达科他州巴登兰以西不远的地方,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著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从左至右,这四位总统是:开国元勋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佛逊、奠定20世纪美国之基础的西奥多.罗斯福和解放黑奴的领导者林肯。

  这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巨作系出自美国艺术家夏兹昂·波格隆之手。1923年美国历史学家多恩·罗宾逊首先萌发出在群山上雕刻巨像的念头,但他只设想在山头上雕刻一些西部武打好汉供入参观。1924年秋,他邀请波格隆前来观看地形。波格隆一眼望见由花岗石形成的拉什莫尔山居于群山之上,沐浴在阳光之中,便认定这是他实现自己的夙愿、雕凿美四位著名总统头像最理想的地方。1927年8月10日,柯立芝总统宣布将拉什莫尔山辟为国家纪念场,雕塑工程也与此同时正式破土动工。工程伊始,资金全靠私人捐助,联邦政府到后来才给予财政支持。由于经费短缺和气候恶劣。工程经常被迫中断,所以工期长达十四个春秋,而实际施工只有六年半。工程动功之时,波格隆已年逾六句,从此他把亲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件艺术杰作上,仅艺术造型,就反复设计达九次之多。1941年波格隆与世长辞,没能亲睹工程计划完成。他的儿子林肯继承父业,于1941年底勉强完工。

  这四尊巨人头像与山峰浑然一体,十分壮观,游人来此无不肃然起敬。石像的面部高达18米,仅鼻子长就有6米。华盛顿像是一座胸像,肩部与胸部巧妙地依山形雕出。其余三人都是头像,西奥多.罗斯福和林肯的像只雕刻了面部。因此四人的肖像十分突出,他们的表情都严肃而庄重。那紧闭着的嘴唇、凝视着远方的眼睛,维妙维肖,颇为传神。同时四人又各具特色,显示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可谓栩栩如生,音容宛在。

  为了表示对四位总统的崇敬之情,拉什莫尔山禁止游人攀登。在山脚下设有观瞻中心,上午阳光洒满山峰是瞻仰巨像的最好时机,每年6-9月,这里还备有照明设备,即使在夜间也能真切地欣赏这一艺术杰作。

评论:美国历史上的四大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6: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1639年12月4日英国天文学家霍罗克斯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是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发生的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当金星凌日出现,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像一个黑色圆盘从太阳表面划过。通常都是用小时来计算金星凌日的时间(2004年和2012年,持续大概6小时)。原理上类似于日食,虽然金星的直径有差不多月亮的4倍。我们从地球上看金星要小的多是因为她离地球更远一些。现代天文学之前,人们通过观察金星凌日,用视差来测量日地之间的距离。

评论:罕见的天文奇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6: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894年12月4日宋子文出生

宋子文(1894~1971)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早年毕业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继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3年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后主管国民党财务。1924年在广州创办中央银行,任总裁。1925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1928~1930年间通过谈判收回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有权确定关税税率和监督税收。1942年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曾与美国国务卿赫尔签订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次年与外国谈判收回各国在华的治外法权。1945年出席联合国大会任中国首席代表,同年6月去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8月签订中苏友好条约。1947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去香港,后移居美国纽约。1971年4月卒于旧金山。



评论:资本家、金融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6: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12月4日台湾台湾气象史第一个十二月侵袭台湾的台风南玛都;

台风南玛都(英语:Typhoon Nanmadol,菲律宾命名Yoyong,台湾中央气象局分级:中度台风。日本气象厅(JMA)国际编号:0427,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临时编号:30W,JTWC分级:超级台风),是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在西北太平洋水域生成的一个热带气旋。南玛都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的台风名称,来源是当地著名的废墟南玛都尔(Nan Madol) 。

评论:12月份的台风是在是罕见,该不会是全球变暖的信号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06: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27年12月4日——韩国前总统金泳三诞辰

金泳三(김영삼, Kim Young-Sam, 1927年),韩国庆尚南道人,第14任韩国总统。 1927年12月20日生于庆尚南道巨济岛。1952年毕业于汉城大学文理学院哲学系 。1974年在美国获名誉博士。1951年任总理秘书。1954年和1960年两次当选为国会民议院议员。1961年任新民党青年部长。1963年任民政党宣传部长。1985年任民众党院内总务兼发言人。1967年任新民党院内总务。1971年任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1973年任新民党副总裁、政务会议副议长 。1974年任新民党总裁。1976年任新民党顾问。1979年再次当选为新民党总裁。1987年任民主党总裁,并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后落选。曾历任第六、七、八、九、十和十三届国会议员。1990年民正、民主、共和3党合并后,任民自党最高委员。1992年12月当选为韩国第十四届总统。上任后,采取了比较严厉的廉政措施。1998年2月卸任。
  在1987年第13届总统选举,卢泰愚成功当选总统之后,与金钟泌及손잡고三党合党。之后在第14届总统选举中,金泳三成为民主自由党的总统候选人,并在选举中胜出,成为第14任总统。
  


评论:韩国前总统,因亚洲金融危机而下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15:58 , Processed in 0.49677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