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jarodlau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8 00: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12月18日,昆仑关战役激烈进行中。当日,中国第5军继续猛攻昆仑关。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急令第21联队从南宁出发增援昆仑关,该部突破沿途中国军队阻击后与昆仑关日军会合。

         
                   中国第5军的战车部队

评论:中国军队打得很艰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1865年12月18日 美国废除奴隶制





  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对非洲黑人奴隶的贩卖和奴役构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内容。黑人奴隶制在北美殖民地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殖民地急需大批劳动力。从1686—1786年的100年间,约有25万非洲黑人被贩卖到英属北美殖民地。黑人奴隶在北美殖民地的地位极其悲惨,特别是那些在田间终日劳动的黑奴,被当作“耕畜”使用,每天被迫劳动18—19个小时。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制定了联邦宪法。但宪法保留了奴隶制,维护了奴隶贸易。到1860年,美国黑人奴隶已达到400万。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人民开展了广泛的反对奴隶制运动。30年代起,废奴主义在美国广为流行。废奴主义者加里森和纳普编辑出版《解放者》周刊,宣布“为我国的被奴役的人们的立即解放而斗争”。加里森创建了新英格兰反对奴隶制协会,并领导成立了全国性废奴主义组织——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到40年代,废奴团体已达2000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虽然反动势力多方压制和迫害,但废奴主义者仍坚持开展多种活动。他们出版书籍、报刊并散发传单,到各地宣传演讲,控诉奴隶主的罪行,揭露和抨击奴隶制的罪恶。废奴主义者还组织“地下铁路”,通过隐蔽的方式,经由秘密的路线和食宿站,指引和协助大批黑人奴隶逃离南方。女奴出身的女英雄塔布曼冒着生命危险19次只身潜回南方,协助数百名奴隶逃出南方,获得自由。这种组织奴隶逃亡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
  19世纪40年代,一些废奴主义者开始主张采取政治斗争。道格拉斯和塔潘兄弟等人组织成立了自由党,推行废奴主义。有人竭力主张开展武装斗争,但加里森等人坚持只用道德说教的方式,反对组织废奴政党和武装斗争。虽然在斗争手段上存在分歧,但整个废奴运动仍在不同道路上取得进展。
  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书中对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作了动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1859年,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率领21名白人和黑人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向高潮。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了南方叛乱各州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1865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修正案》,规定奴隶制或强迫奴役制,不得在合众国境内和管辖范围内存在。1865年12月18日,《宪法第13条修正案》正式生效,从此,奴隶制在美国被废除。


评论:黑人终于获得法律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00: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879年12月18日,瑞士裔德国画家保罗·克利出生

 保罗·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 ),出生于德国艺术家庭,对后来他的艺术生涯奠定基础。年轻时受到象征主义与年轻派风格的影响,产生一些蚀刻版画,藉以反映出对社会的不满。后来又受到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这时的画风为分解平面几何、色块面分割的画风走向。后来在1920-1930年任教于鲍豪斯学院,认识了康丁斯基、费宁格等,被人称为"四青骑士"。1935年得到皮肤硬化症,1940年因心脏病而去世。
  保罗·克利的画作多以油画、版画、水彩画为主,代表作品:《xxx带风景》、《老人像》等人物画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古根汉美术馆等美术馆都有收藏他的作品。
评论:他和他的朋友俄国画家康丁斯基,都是当时包浩斯的名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1890年12月18日,阿姆斯特朗诞生。阿姆斯特朗是美国无线电发明家。他发明再生电路、超外差电路和宽带频率调制即后来的FM无线电收发机系统,为现代无线电和电子学奠定了基础。他身后被国际通信联合会推选为像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等人一样列入世界电阿姆斯特朗是美国无线电发明家学领域的伟人。他于1954年因病逝世。




评论:和电信巨头进行了多次的争斗,但自己本身的归宿却很悲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18日是国际移徙者日。这是第55届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4日决定设立的。



2000年12月18日, 大会考虑到世界上移徙者众多,而且数目日益增加, 决定宣布12月18日为国际移徙者日(决议 55/93)。1990的这一天, 大会通过《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决议 45/158).

请各会员国、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举办国际移徙者日,除其他外,宣传移徙者的人权和基本自由、分享经验以及制订确定保护移徙者的行动


评论:人口流动带来文明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56年12月18日 联合国接纳日本为会员国

  1956年12月12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致决定向联合国大会推荐日本为会员国。
  12月18日,联合国45个成员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一项关于接纳日本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列名提出这个提案的国家中间有苏联、波兰、美国、英国、法国、亚非国家、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和西欧国家。
  同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接纳日本为联合国会员国,从而使联合国的会员国从79个增加到80个。
  大会是根据安全理事会的一致推荐和最后有51个国家附署的要求接纳日本为会员国的一项提案通过接纳日本为会员国的。
  苏联代表团团长库兹涅佐夫发言欢迎日本加入联合国,他认为这是联合国朝着成为一个普遍性组织前进了一步。库兹涅佐夫说,如果日本在联合国里能够奉行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政策,那就会对联合国组织有所助益。

评论:由于不正视历史,仍旧很多国家人民表示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2月18日首都文艺界纪念吴晓邦百年诞辰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代舞蹈宗师吴晓邦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布赫、周巍峙、胡振民、陈晓光、覃志刚、廖奔、贾作光、白淑湘、于平、冯双白等有关领导,吴晓邦先生夫人、著名舞蹈家盛婕以及首都文艺界代表、吴晓邦家乡代表等出
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吴晓邦百年诞辰座谈会暨吴晓邦文集、画册出版首发式。

  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吴晓邦1906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太仓沙溪镇,他是二十世纪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和实践者,为新中国舞蹈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为大众而舞”的艺术主张和毕生实践,将中国舞蹈艺术引上了社会之路、大众之路和革命之路,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舞》等舞蹈作品给予民众巨大鼓舞,他的《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作品被誉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舞蹈学校;举办了我国第一个个人舞蹈晚会。他曾担任过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创作并出版了大量理论著作,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舞蹈艺术的表演和创作人才,对我国舞蹈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布赫、周巍峙、贾作光、于平等先后在座谈会上致辞,回忆当年同吴晓邦的亲切交往和跟随吴晓邦学习成长的经历。吴晓邦夫人盛婕女士和江苏太仓市市长谢鸣代表吴晓邦亲属和家乡人民在会上讲话,深情回忆了吴晓邦奋斗的一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代表主办单位,向代表赠送了刚刚出版的五卷本《吴晓邦舞蹈文集》和大型纪念画册《百年吴晓邦》。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敏宣读了全国各地艺术团体为纪念活动发来的贺词、贺电和贺信。

  此次吴晓邦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的内容,还包括日前在江苏省太仓市举行的吴晓邦舞蹈艺术思想研讨会和“为人民而舞——中国当代舞蹈精品展演”、在苏州举行的昆舞研讨会以及日前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到明年春节前、全国近50个艺术团体共同举行的纪念吴晓邦诞辰百年演出。



评论:缅怀一代宗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12月18日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谢胡“自杀身亡”


  穆罕默得·谢胡(1913~1981),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前部长会议主席。生于马拉卡斯特的乔罗什村。1932年于地拉那农业技术学校毕业。1935年赴意大利那波利军事学院学习。1937年参加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国际纵队第12旅。曾入西班牙、意大利共产党。1942年回国后加入阿共产党(1948年改名阿劳动党),任发罗拉州委委员、州委组织书记。翌年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任民族解放军第一突击旅旅长、师长,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少将军衔。战后,赴莫斯科“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46年回国后任人民军总参谋长。1948~1954年曾历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内务部长,1949年晋升中将军衔。1954年7月起任部长会议主席。1974年10月至1980年4月兼国防部长。1959年、1966、1967年访华。1981年12月18日“自杀身亡”。

评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7日”

日本首颗3吨级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升空


12月18日,日本首颗3吨级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技术试验卫星8号搭乘H2A204新型大运力火箭从日本种子岛升空。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东京12月18日电(记者钱铮)日本首颗3吨级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技术试验卫星8号于当地时间18日15时32分(北京时间14时32分)搭乘H2A204新型大运力火箭升空。
  18日,日本南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大型火箭发射场上空并未出现人们担心的雷暴,天气晴朗。发射27分36秒后,火箭飞到赤道上空附近,进入近地点高度250公里、远地点高度36156公里、轨道倾角28.5度的静止转移轨道,并实现星箭分离。最终,卫星将经过4次点火调整轨道,于圣诞节前后进入圆形的静止轨道上。

小日本最近太空技术也是发展不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1402年12月18日 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

评论:明智的决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2月18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开幕

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18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中国、朝鲜、美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代表团出席开幕式。本轮会谈主席、中方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

  中方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发言中表示,六方会谈经历了风雨和考验,只要各方保持耐心,持之以恒,以诚相待,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达到胜利的彼岸。

  武大伟指出,“9·19”共同声明凝聚了各方的共识,是六方关于半岛无核化总体目标的政治宣言,是各方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共同声明的通过标志着我们完成了“承诺对承诺”。今后的课题是按照“行动对行动”原则,具体落实共同声明。中国代表团愿与各国代表团一道,以积极、灵活和务实的态度参加会谈和磋商,为使本次会议能够取得积极成果作出建设性努力。

  韩、俄、美、朝、日五国代表团团长对六方会谈的重启表示欢迎,感谢中方为复谈作出的不懈努力。各方代表团团长还围绕如何落实共同声明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提出了相关设想。各方重申继续履行在“9·19”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实现半岛无核化,实现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实现东北亚地区长治久安。



评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年12月18日 美国迫使巴拿马签订“美巴条约”


  拉丁美洲是美国嘴边的一块肥肉,它从立国那天起,就对这块肥肉馋涎欲滴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提出“美洲人民利益一致”,倡导“泛美主义”。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对拉丁美洲的侵略也在不断加紧。1898年的美西战争揭开了美帝国主义向拉美全面扩张的序幕。

  “大棒政策”的发明者是老罗斯福总统,他说:“我非常喜欢西非(洲)一句格言,言语温和与带一根巨棒,你将走得更远。”他就是这样不断挥舞巨棒,干涉拉美各国内政。它利用巴拿马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策动一次“革命”,使巴拿马脱离大哥伦比亚联邦而独立。之后,又挫败了争夺巴拿马的对手英、法,于1903年12月18日,迫使巴拿马签订了“美巴条约”,以一次付给1000万美元和每年交付租金25万美元的低价,攫取了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和对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在开河过程中,有六、七万民工因条件恶劣而死亡,因此巴拿马运河两岸被称为“死亡的河岸”。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凿通,全长81.3公里,宽91.304米,是一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从运河中流线两侧延伸16.9公里,划为巴拿马运河区。美国通过“美巴条约”,将运河区变为中国之国。在这个区域里,驻美国军,升美国旗,官员美国任命。美国每年从运河通行税中掠走1亿多美元。这引起巴拿马人民的强烈反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斗争,直至1977年9月,美国政府才被迫和巴拿马签署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新条约规定废除1903年条约,取消美国永久占领运河区的特权。这是巴拿马人民的胜利。

评论:巴拿马人民的耻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7日”

洛马公司即将开始对首架F-35B战机进行试验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12月18日下线了首架短距起飞与垂直着陆型(STOVL)F-35B战斗机。该机将于2008年初开始悬停坑(hover pit)试验,预计2008年5月完成首次飞行。

  这架BF-1飞机下线时还未喷漆,不过飞机已基本完成装配,准备开始地面试验。洛·马公司执行副总裁兼F-35项目总经理Dan Crowley称,飞机下线时已安装上普·惠公司F135发动机和罗·罗轴驱动升力风扇,但在悬停坑试验开始前,将被替换掉。F135发动机将用经过验证试验的发动机替代,以确保其不会出现高循环疲劳涡轮叶片故障。升力风扇也将被替换。

  洛·马计划下线后将BF-1移至燃油试验室进行油箱测试,然后进行地面振动试验。之后飞机将到达悬停坑进行推进系统试验,届时飞机起落架将固定在夹具上。洛·马计划在飞行试验开始前不进行垂直起飞和着陆试验。

  飞行试验开始时该机将进行常规起飞与着陆试验,然后进入垂直飞行,波音在其X-32 JSF概念验证机试飞中就采用了这一方法。首先在较高高度飞行中进行从常规飞行到垂直飞行的转换,逐渐过渡到在较低高度飞行试验这一转换过程,直到有足够信心进行垂直着陆。

这个飞机比较强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271年12月18日 大蒙古国可汗忽必烈下诏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

忽必烈(蒙古语西里尔字母拼写:Хубилай хаан,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称孛尔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共四子)。中国元朝的创立皇帝,庙号世祖,汉文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文谥号薛禅皇帝(Sečen Qaγan)。他还曾自立为第五代(最后一代)的蒙古大汗,但并未获得普遍承认。

其长兄蒙哥即位后,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则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他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和姚枢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军进攻位于今云南的大理国,国王段氏投降,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蒙哥在1259年去世后,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立为大蒙古国大汗,而忽必烈则在中原开平在精兵拥立下自立为大汗。幼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此发动战争争夺汗位,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定为一尊,迁都大都,上都为陪都,并继续推行汉法、任用汉族官员。但四大汗国之中的三国则因他违反历来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行汉法”的主张而纷纷终止藩属关系,脱离了他的统领范围。仅伊儿汗国(首任伊儿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义上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实际上伊儿汗国也处于半独立的地位,而在忽必烈去世后则完全独立了。至此,他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原地区、今新疆东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开始南下攻打南宋的计划。他的军队用了六年时间攻陷重镇襄阳,但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正式君临华夏。

忽必烈后来亦有派遣军队进攻一些其它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事最有名,也最惨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元军两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一般认为台风(日本人称这两次大风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不过后世也有认为是元朝的行军习惯不相适应所致(蒙古人习惯上打陆战,而攻打日本则是海战)。

忽必烈晚年饱受肥胖与痛风病痛之苦,爱妻察必与皇太子真金先行离世,使他悲痛不已。为了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他享用了更多的美食与醇酒。过度的饮酒,让他的健康亮起红灯,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于宫内与世长辞。

评论: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时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7日”

玛塔荣膺FIFA世界足球小姐 巴西双子花表情迥异


北京时间12月18日凌晨,巴西女足球星玛塔荣膺国际足联年度最佳女足运动员。图为玛塔与克里斯蒂安妮在颁奖现场。

我们国足啥时候能有人家女足强也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7日”

1950年12月18日 埃特纳火山爆发。

埃特纳火山(意大利语:Etna,英语:Mount Etna) ,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海拔3326米,埃特纳火山下部为一个巨大的盾形火山,上部为高300m的火山渣锥。由于埃特纳火山处于几组地层断裂带的交汇处,一直活动频繁,期喷发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迄今为止已喷发过200多次。2002年10月28日曾大规模喷发。

评论:希望没有伤到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7日”

“友谊-2006”中巴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圆满结束


12月18日,实施联合围歼作战行动的参演部队进行机降。 12月18日,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区举行的历时8天的“友谊―2006”中巴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圆满落幕。

新华社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12月18日电  (记者 李宣良)随着实兵演习课目的完成,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区举行的“友谊-2006”中巴联合反恐军事演习18日圆满落下帷幕。中巴两军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演习结束仪式。

在演习结束仪式上,中巴两军观摩团首长检阅了参演部队,对演习的重大意义、两军官兵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双方各10名军官和10名士兵颁发了奖章。随后,双方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演习取得的丰硕成果、中巴两军合作发展前景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们和巴基斯坦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863年12月18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出生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1863年12月18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子,皇帝独子皇太子鲁道夫于1889年精神病自杀后成为皇位继承人。1914年与其夫人苏菲视察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扩张,激起塞尔维亚族的极力反抗,塞尔维亚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被奥匈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企图摆脱奥匈控制,同塞尔维亚合并,组成南斯拉夫,对此奥匈帝国力图阻止。1908年,奥匈帝国乘土耳其革命之际,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该两地长期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8年该两地被奥占领,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激起塞尔维亚的极大愤怒。塞尔维亚在边境部署力量,俄国支持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也在边境集结军队,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德国支持奥国,于1909年3月21日向俄国发出通牒,并威胁说,俄国干涉不仅意味着要对奥匈作战,还要对德国作战;德国还要求俄国承认奥匈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吞并,否则就对塞尔维亚开战。俄国由于日俄战争(1904~1905)中战败,力量大大削弱,又得不到英、法的支持,无力同德、奥匈抗衡,不得不暂时让步,承认奥匈对上述两地的占领。1912~1913年和1913年,曾发生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斯拉夫人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要求和塞尔维亚合并,建立大塞尔维亚国。奥匈帝国反对塞尔维亚扩大,图谋吞并塞尔维亚。奥塞冲突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斗争的焦点,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库。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6月28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坚决支持奥匈的行动,俄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1914年7月23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通牒内容极其苛刻,要求制止一切反奥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派员共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7月25日,塞尔维亚复文,除拒绝会审外,全部接受其余条件,但奥匈仍不满。当天奥匈即与塞尔维亚断交。7月28日对塞宣战。7月30日,俄国宣布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借口德军破坏了比利时中立,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卷入了战争。意大利出于自身利益,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后来又转向协约国方面,对德奥宣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于8月15日向德国发出通牒,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于11月参加到同盟国方面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评论:斐迪南出生不重要,他的死影响了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年12月17日 在阿登战役中,派佩尔率领的纳粹德国军队在比利时马尔默迪屠杀了约90名美国战俘。

突出部之役〔英语:Battle of the Bulge,法语: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语:Ardennenoffensive〕当时盟军方面的媒体原依战役爆发所地称阿登战役或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则称之为守望莱茵作战),是指纳粹德国在1944年12月16日在西部战线发起的作战。此次作战包含许多支援的次作战,如地板作战(Operation Bodenplatte)和麒麟作战(Operation Greif)等。这些作战的计划中的目标是撕裂英美盟军战线、占领安特卫普,并包围和消灭盟军的四个军团,迫使盟军在有利轴心国的条件下和谈。阿登战役的计划是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完成,几乎完全无线电静默,因此即使是“Ultra”——盟军破译的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也未对即将来临的进攻显示出任何迹象。更糟的是,盟军的过份自信、忙于自己的进攻计划、差劲的空中侦察和相对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第一军团,提升了德军突击的效果。盟军的情报部门完全未能察觉即将来临的攻击,而这意料之外的攻击是发生在盟军的强大空军不能起飞的阴天,由德军向盟军防线薄弱部份发起进攻。而“突出部”正正是意指德军在战斗初始时在盟军防线制造出来的“凹痕”。

美军大部份的伤亡发生在最初三天,当时美国第106师三个团中的两个被迫投降。整体而言,突出部之役是美国在二战所经历最血腥的一役,19,000名美国人的死亡数超过任何其他战役。对美国陆军而言,参与阿登战役的美国部队人数与敌军人数皆超过美国在二战前经历过的任何冲突。作战失败后,德国许多有作战经验的部队的人力和装备被严重耗竭,残存者撤回防守齐格菲防线。


评论:不屠杀俘虏是国际惯例,可好像德国人没把这个惯例当回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00: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8日”

李明博在竞选活动上向支持者致意


12月18日,韩国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明博在首尔举行的竞选活动上向支持者致意。
12月18日,韩国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明博在首尔举行的竞选活动上向支持者致意。韩国第17届总统选举投票于当地时间19日上午6时(北京时间19日5时)在韩国各地开始举行。

总算也当上总统了,虽然遇到了金融危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10:35 , Processed in 0.52181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