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6|回复: 0

[【社会视角】] 人生的平衡感(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7 15: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的道路由无数选择组成,选择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可大致归纳为“取”与“舍”:一次次的取舍,决定着人生的一个个拐点,既是魅力所在,也是难题。

  在很多情况下,“取”与“舍”都不能让你心满意足,任何一个决定都让你遗憾万分:选了文科就牺牲了追寻UFO的希望,选了理科又跌出了当苏东坡的梦境;要进象牙塔就远离了浪迹江湖的乐趣,不去爬学位的阶梯又不知道自己的文凭还能管用多久;选定一个MM去追就牺牲了追N多MM的潇洒,N个MM一齐追吧,又怕结果是“扁担挑缸钵,两头都滑脱”……
 
  既然选择无法回避而所有的选择都有遗憾,那么,人生的平衡感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放弃的同时看到被放弃者的价值,把似乎较好的选择作为人生的一种无奈,由此对自己的选择和舍弃都留一点余地:在认可的同时持一点保留,在否定的同时存一分关注;在全力以赴的同时别忘了人生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在必须放下的同时牢记多元才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珍惜而不溢美,倾心而不热狂;疏远而不冷落,搁置而不践踏;斗争而不恶贬,拥护而不吹捧……要献身于缪斯,也做一点逻辑思考的训练;攻读了天体物理,也理解对星空灿烂的赞美和讴歌;去做学问了,也不忘红尘大千的乐趣;矢志于追寻余纯顺的脚步,也不忘带一张《国学集萃》的光碟用于考究关于徐霞客的诸多生僻字词……

   这样做,也许会少了些壮怀激烈慷慨悲歌,但也就避免了执迷不悟的愚蠢和无法回旋的尴尬,以及顾此失彼的困境和悲剧。那些一往无前的痛快和义无反顾的绝决,多半是不谙世情的浮躁或急火攻心的偏失,有的还源自别有用心的煽动和蛊惑,多半要结出人生的苦果。所以古人告诫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绝不是庸人们所理解的含含糊糊、马马虎虎,更不是首鼠两端、无可无不可。对它的正解是“执两用中”,就是永远把对立的两端看得清清楚楚,也注意保持必要的平衡。

  “执两用中”的精髓,一是“执”,一是“用”:既然要“执”,就得“执着”、“坚执”、“固执”,就得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否则连一端都不知究里,谈什么比较和选择?既然要“用”,就得“应用”、“运用”、“活学活用”,就得重实效看结果救人救彻杀人见血,否则搞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顶个屁用。 “执”是深刻的淬炼,是开阔眼界、充实灵魂、丰富内在的过程,也是深究鹄的包罗万象渊渟岳峙的序曲;“用”是灵活的弃取,是谨慎选择、精心拿捏、解决问题的实践,也是金鼓齐鸣协律谐音穿云绕梁的华彩乐章。如果没有沉醉、坚定的“执”,你多半会在复杂纷纭的世事中稀里糊涂、莫知所从;而如果不能求实、智慧地“用”,你就难免要在诡谲多端的变化中顾此失彼、遗憾无穷。

  有了这样的“执”和“用”,“中道而行”的思维方式,就不仅仅适用于选择以后的一种平衡,更重要的是为你提供一种内在的张力,而这种张力——就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对于我们思索人生、审视世相、防范尚未觉察的问题、探寻未来的种种可能性,都是非常有益的。视野的开阔、思路的灵活、谈吐的气韵和腹笥的魅力,都和你能作多少、多深的“执两”,能做出什么样的“用中”,密切相关。而待人接物的妥贴周全、言谈举止的从容大度、矛盾当前的折冲樽俎、面对诱惑的掂量斟酌……无不取决于你的思维空间中装了多少“两执”的深刻和“用中”的经验,以及尝试过多少“中道平衡”的智慧。概而言之,这就是“人生的平衡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22:47 , Processed in 0.46866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