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31|回复: 0

[【图书推荐】] 身体的语言——古希腊医学和中医比较(经典与书写,翻译子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09: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直手头在读这本新书(新翻译过来的),也算是闲书。先大致说下中文译本的信息:

身体的语言——古希腊医学和中医比较

译者: 陈信宏 张轩辞 译
作者: [日]栗山茂久
副标题: 古希腊医学和中医之比较
ISBN: 9787545800210
页数: 258
定价: 29.80元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装帧: 平装32
出版年: 2009年3月

豆瓣上的介绍如下:

本书比较了古希腊与古中国身体论述及其文化根源。身体在中国医家眼中是全身孔穴、由一条条经络联系而成;西洋医家看到的却是肌肉纠结,全身充满了神经与血管。栗山从“触摸方式”、“观看方式”和“存在(being)方式”三方面加以探讨。本书是中西医学比较方面的开创性著作。
  目录:
  中文简体版出版说明
  导读:身体感的历史
  前言
  第一部 触摸的方式
  第一章 领会生命的语言
  第二章 文字的表现性
  第二部 观察的方式
  第三章 肌肉与自我认知
  第四章 颜色的表现性
  第三部 存在的状态
  第五章 血与生命
  第六章 风与自我
  后记
  参考书目说明

台版下面的介绍:
    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關於身體,我們如何認識?如何陳述?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發展出來完全不同的認識與判斷,好比古希臘醫學與古中國醫學對人類身體的想像就大相逕庭,前者重視肌肉,後者強調穴脈。千百年來,中西醫各自對身體形成一套觀察與治療的語言,兩者間有何異同,演變至今是否有相互為用的可能?本書從典籍、學理爬梳中西醫源流,探索身體的語言,是一本特別的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建民 導讀推薦 /中研院院士暨故宮博物院院長 杜正勝
  是什麼造成了活人與死屍的不同?生命的存在可由感官察知,但卻也一直無法為我們所充分理解。我們可以清楚看見一個人在跑步、停下腳步、回頭、臉色轉白時之活力的變化﹔我們可以從明確的語彙、音調的暗示中聽出生命細膩的力量﹔我們甚至可以用手指在手腕上感覺到生命力的律動或流動。但是,生命的謎題依然存在。在醫學的歷史發展中,有個深邃的謎。我們通常認為人體結構及功能是舉世相同、全球一致的真相。不過,一旦回顧歷史,我們對於真相的看法便不禁有所動搖。不同醫學傳統對於身體的敘述通常有如在描述彼此相異、而且幾乎毫不相關的世界。本書就中國與希臘醫學在觀念與方向上的歧異,指出了一條清楚明確的道路。 

因为现在手头正在边读边写,感觉翻译不错,这是个台湾译本,繁体转简体,添加了编校。译者文笔相当好,读来清爽。笔记完了之后抽空发到坛内请各位大侠指教,这里就不多说了。
偶尔发现的原书(英文)下载地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23:11 , Processed in 0.39098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