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0|回复: 0

[【IT电脑】] 九成鲜蘑菇被漂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4 1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昨公布市场有三个样品表面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据分析来自包装污染

近日,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专家称,增白剂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称,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检测实验地点:

中国农大微生物实验室

张皓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科学探究班”的学员,“鲜蘑菇是否被荧光增白剂污染”的实验,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实验室做的,并由校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指导,实验使用的方法是“暗室中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

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老师刘建华介绍,听说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卖相好看、延长保质期,使用荧光增白剂来浸泡食用菌的行为,张皓从不同的零售和批发市场,选择了不同产地的十六种消费者常吃的食用菌样品,其中包括口蘑、金针菇、白灵菇、平菇、香菇、草菇、花菇、双孢菇、木耳等,样品中还有两份标注“有机”的,以及两份干蘑菇。

经过调查后,张皓出具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该报告称,暗室实验检测结果表明,除一份“有机金针菇”样品和两份干蘑菇没有检出荧光增白剂外,其他所有样品都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荧光增白剂主要残留在菌伞边缘和菌柄根部。

报告证明,93%的鲜蘑菇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了,而干蘑菇样品中没有水分,保质期长,不需要用荧光增白剂保鲜,所以荧光增白剂残留量几乎为零。

农大博士表示:

小学生调查可信度100%

记者看到,张皓的妈妈把整个检测报告非常完整打印出来,其中有购买、采样、清洗的过程以及在紫外成像系统的检测过程,最后的检测报告都会以图片的形式,甚至非常清晰的彩色图片的形式表示出来,每一步都写得非常严格,按照多少克,多长时间的照射,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买的这16个样品中,九成都有荧光剂的成分。

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张皓的实验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

对于张皓同学调查的可信度,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表示,该调查可信度100%。高瑞芳博士称,不光是蘑菇,他们还对木耳进行了调查,发现木耳也使用增白剂浸泡过。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

昨公布抽检合格率超九成

针对北京小学生张皓的调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昨天公布了近期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3个样品表面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抽检合格率为97.73%。据专家分析,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此次专项监测,从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区县的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抽样地点包括锦绣大地、新发地、岳各庄、八里桥、大洋路、水屯等批发市场和首联、京客隆、物美、美廉美、超市发、家乐福、乐天等商场和超市。其中,鲜食用菌46个样本,干制食用菌74个样本,食用菌罐头12个样本。种类包括香菇、滑子菇、金针菇,茶树菇、鸡腿菇、平菇、冬菇、黑木耳、蟹味菇、草菇、杏鲍菇、白灵菇、花菇、珍珠菇、白玉菇、双孢菇(口蘑)、秀珍菇、榛蘑、鲜味菇、秋木耳、猴头菇、鲍鱼菇、黄牛肝菌、高山老人头菌、美味牛肝菌、金钱菇、山榛菇、黄花菜等。
http://news.163.com/10/1202/08/6MSSL9NM00014AE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8:38 , Processed in 0.28777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