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9|回复: 0

[【社会视角】] 实体书店成为网络书店的样板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每当书店出现危机,人们往往会感叹阅读之风不再,却忽视了其生存之道在于自身模式的创新。那些文艺青年们会去书店却不再买单,回家后精打细算比较几个网店后再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实体书店一时之间成了网络书店的样板间。

每当书店出现危机,人们往往会感叹阅读之风不再,仇视电商冲击,痛恨房租昂贵,抱怨不解书情的政策和赋税。然而,书店作为一个商业经营空间,根本的存活之道在于自身模式的创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陈娟发自北京 11月26日,在北京五道口城铁西南角,一家知名台湾甜品店的招牌高高挂起,他们在微博推广的地址栏里赫然写着:原光合作用书社。而在同一时期,厦门中山路“光合作用”四个大字依然醒目,门口却贴着“旺铺招租”。

2011年仿佛是实体书店的寒冬。新一轮传统书店倒闭潮,正以一种令人沮丧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倒闭的潮水在10月底淹没了“光合作用”两家直营书店,一度以“悦读”著称的阳光书房开始消逝在人们的视线中。

而曾经的“光合作用”,是引领实体书店度过漫长冬季的一面旗帜。

难道,纸质阅读这项产业即将路断人稀?

正在消失的书店

“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们的鼓翼之声了。”1995年孙池以诗一般的美好情怀,开启了关于“悦读”的“光合作用”之旅。其实,“光合作用”最开始叫“阳光书房”,是一个藏身于湖滨南路深处居民楼下仅80平米的小店。而它的出现其实也是中国民营书店的开场。

此后,从地下室、xxx、学校周边再到居民小区,一个个书店暗暗生长起来,在城市荒漠中散播着文化的种子。

藉着“在书与非书之间,悦读延伸世界”的理念和“悦读”的氛围,再加上90年代全球书店扩张热潮,“光合作用”十几年间,从一家小门店发展到31家连锁店,足迹遍布北京、厦门、上海等中国城市。

尽管它已坐上了中国民营书店的第一把交椅,但还是逃脱不了关门的结局。

其实,光合作用不过是近年来众多陷于困境中实体书店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上海“季风书店”、天津沪文书店、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都走到生死存亡的边缘。此前,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就已经在一份调查中指出,过去10年有近5成的民营书店倒闭,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

即便是国外著名的书店,在互联网冲击和数字化革命大浪的冲击面前,也难逃倒闭之劫。

今年7月22日起,曾号称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的连锁书店Borders,开始关闭旗下的399家店面。同时,美国最大书商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的生存问题也暗涌流动,其华尔街股票迅速贬值。著名的英国水石书店则宣布2009年至2010财年利润同比下滑70%。

那个社区中曾经书店林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网络的冲击如此之大

11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提早进入圣诞节购物之旅。他和两个女儿进入一家书店买了好多书,并和书店的民众寒暄握手。当一些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也许对实体书店和纸质书命运不那么悲观。但更多的人,看着实体书店慢慢走向死亡,还是深感自己的生活被高科技打死了。

Borders总裁迈克·爱德华兹,今年发表声明称:“我们都曾努力试图取得另外一种结果,但我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都面临逆风,迅速变化中的图书行业、电子阅读器革命以及混乱的经济状况等,将我们带到现在这一步。”

上世纪70年代,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两兄弟汤姆和路易斯一起创办了Borders,当时它还是密歇根大学的一家校园书店。20年后,Borders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期,员工将近2万人,连锁书店达650多家,遍布美国各个角落,仅次于全美书店巨头巴诺书店。如今走向没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Borders最大的失误,就是未能预测亚马逊和顾客消费习惯变化会带来威胁。

2001年,网上购物开始兴起,Borders将旗下互联网业务转让给亚马逊,亚马逊藉此成为全世界网络书店的霸主。直到两年前,Borders才试图重建其购书网站,但随着图书在线销售浪潮的兴起,Borders很快被亚马逊和有自己销售网站的巴诺书店甩在身后,无力回天。

同样的错误也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孙池身上。早在2003年,孙池并不怎么担心网上书店的威胁。在她看来,光合作用书房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各种针对精英市场的文化产品的销售平台,以及一种有着某类心境的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个单调的买书的地方。凭着这份自信,光合作用开始扩张,甚至在传统图书零售格外凋敝的2007年至2008年,仅在北京一地便新开了11家连锁店,北京店面总数由此达到15家,全国30家,一举跃升中国民营书业第一品牌。当时,孙池一定不曾想到今日网络书店的热闹场景:

最近,“0元售书,72小时颠覆全网”的口号出现在苏宁易购的首页上;当当网以“12周年店庆”为由头,打出“图书音像满100返200、满200返400”的宣传;与此同时,京东商城则在网站上打出“图书周年庆第3波”的标题,“畅销书1至3折限时抢购”,“新书免运费直接送上门”……

那些文艺青年们会去书店,却不再买单,回家后精打细算比较几个网店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实体书店一时之间成了网络书店的样板间。

怀念翻书的声音

此外,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成为实体书店走向颓败的推手。

60余年前,美国著名出版社兰登书屋的创始人贝内特曾说:“出版业一向比较稳定,所有行业全线崩溃时,书籍又变成一种最便宜的娱乐方式。”然而,时光流转,从手机到ipad,从psp到“电纸书”,如今,人们的目光开始集中到手中小小的屏幕上。

今年8月,上海社会调查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课题组发布的《上海文化需求调研报告》显示:五成白领从不去图书馆,两成白领从不买书,一半白领每月的购书花费在100元以下。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书籍正在淡出人们生活,对于不买书,有41%的人认为“可以网上下载,不需要买”。与此同时,上网看电影在白领群体中很普遍,看手机的报的白领人数占44%。

“现在很多杂志和书都有客户端,而且视觉效果很美,完全给人一种‘翻书’看的体验,而且价格又合理,为什么不呢?”在研究所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杨小姐出门时带着iTouch,在家就抱着iPad,偶尔会去书店听听讲座和沙龙,但很少再买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副教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他认为电子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海量储存且随身携带;互动及多媒体阅读带来更具娱乐性和更强的感官体验,这两点非常符合现在这个浮躁、匆忙、读图时代的社会现实。

网友段静欢对于无纸化时代的到来有些抵触,她在微博里说“很怀念小时候妈妈坐在床头捧着书给我讲童话故事,那清脆的翻动书页的声音,就像是童年最美丽的音符。很难想象以后的孩子,如果再也听不到妈妈翻书的声音,是不是也少了一抹色彩呢?”

阅读,藉此反击

尽管电子化的力量坚不可摧,但学者、万圣书院经理刘苏里不认为实体书店会最终消亡。他在2009年就曾预测:互联网冲击下的实体书店,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没有任何特色的中小书店,其次是大型书店(连锁和单体),再次是网络书店,最后是专业独立书店。

事实上,当大量的民营书店关闭时,也有新的一批地理坐标出现在城市中。近日,在广州爱马仕店旁,占地1800平米的书店——“方所”开业,卖书的同时,也卖服装、咖啡和创意商品。很多读者认为这是“书的天堂,我的游乐场”。

今年4月PAGE ONE书店进驻寸土寸金的国贸,经营在网上不便购买的原版艺术设计类图书和外文图书。店铺装璜极具个性,购物环境轻松舒适。

有专家认为,现在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书店不再只是书店,它可以坐下来喝一杯,可以听听音乐或仅仅为了享受精神阳光。货架上除了书,还有唱片、电影、海报、作者的手稿或任何与精神生活相关的东西,现代人不再只是渴求知识,也需要找一个灵魂休憩之地。

每当书店出现危机,人们往往会感叹阅读之风不再,仇视电商冲击,痛恨房租昂贵,抱怨不解书情的政策和赋税。然而,书店作为一个商业经营空间,根本的存活之道在于自身模式的创新。

“如今年轻人越来越依赖手机、互联网,阅读自然就搬到互联网上。估计今后除了新华书店,小城市只会剩下一家书店,大城市可能剩下两家书店。”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传统的出版业必须转型,但要成功转型,专业化、前沿性的海量内容必不可少,而且要面向特定人群(比如财经类图书到底面向专业人士还是股民),当然还得有自己的特长、品牌和营销渠道。

目前,光合作用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下成立了重组小组,有望重新“作用”。曾经的“光合”人也联合起来发起“光合再生计划”,原光合作用品牌部主管及悦读工作室负责人杨函憬就是此计划的发起人之一。他对书店未来的模式进行探讨和设想,认为书店可以是图书馆、文化商场、主题酒店、经典文学馆、畅销书馆、国学馆等主题书店,还可以是文化便利店。

实体书店所提供的这些生活方式和态度是网上书店所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拥有着最直接的生活体验感。“阅读,藉此反击。”,他坚定地说。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http://discovery.163.com/11/1204/10/7KE3MRHM000125LI.html

阅读的人少了,阅读方式也改变了,纸质书会越来越少,相应的就会越来越贵,最后读纸质书会成为一项贵族活动,穷人都看电子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7 14:09 , Processed in 0.37032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