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38|回复: 0

[科普教学♡] 科普  知识简简单单谈乐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0 11: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乐理就如同做人的道理,仅一个人的世界是完全不需任何道理存在,必须 要有多数人存在,需要有道理的规范。因此音乐是许多音符的集合体,乐理 便是在研究音乐里的规范。

首先应该让大家了解的就是目前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符到底有多少?简单讲, 首先大家只需认识十二个音,我们可以从钢琴键盘的排列是七个白键加五个黑 键为单位不断重复循环。其实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件事,从J. S. Bach於十八世 纪确立十二平均律以来,後世的作曲家就以这十二个音为创作音乐的规范。 虽然其过程与变化不是这麽简易及单纯,但是这是十分重要与基本的概念,往 後我们将继续深入地谈下去。

钢琴键盘上的十二个音,大家应该会好奇这是如何订定出来的。 在此就来谈谈调性的问题。声音是由振动所产生,频率的快 慢就代表著音的高低。声音的和谐与否跟频率的比例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例如 八度的频率比即1:2、完全五度为2:3、大三度为3:4…,基本上数字愈小的 比例愈和谐,这所谓纯律(just intonation)。然而以大三度循环上去如降 A、C、E、#G为例,降A与#G就不会正好成为八度,而略有偏差。为解决这种 情况便产生了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等 分,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为半音。如此确实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但是
对 我们的听觉而言却不是十分理想。这对於演奏键盘乐器的人不是问题,但是对 於大、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而言就是一番考验。

平均律最著名的运用当属巴哈(J. S. 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共48首前奏曲与复格曲,即24个大小调每个调子有 二首曲子,并分成二部分。这是第一部实现平均律的作品,使人能在各调上作 均
等的弹奏。

以上只是简略介绍有关调律的概念,若要深入研究,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甚至需要具备高深的数学底子才行,因此这个主题就在此打住,下回将谈谈 有关调性(Tonality)的问题。

★调性(Tonality)

调性(Tonality)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我 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著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 七个不同的音名。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调为例,C,D,E,F,G, 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余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性音 乐为主。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还是习 惯接受调性音乐。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为什麽会这样呢 ?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最後总 应该再回到家里。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乐曲通常 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 於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於音阶的排列上。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果一 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亲疏之 分。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们可以解大小 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主音(tonic) 、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 、下中音(submediant)、导??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个小 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和弦

三和弦:

三和弦的构成是由三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和弦最下面的音 称为根音,根音上的三度音称为三音,根音上的五度音称为五音。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 三和弦。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 三和弦。

(3)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减五度的 三和弦。

(4)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增五度的 三和弦。

七和弦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 根音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 弦。也称为属七和弦。

(2)大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 弦。也称为导七和弦。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 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
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 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好象第一个精确地使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十二平均律”合音频 率的人是我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姓朱的音乐家。这也算是我国人民为 世界音乐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吧。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就是一种曲式落(废话:-D),也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吧.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 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框架怎么看呢?靠的就是重复,变 奏和对比这三个要素.只要抓住这三点,听音乐就不会茫无头绪了.

由于音乐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东,音乐家一定要重复一些旋律, 节奏什么的来加深我们的印象.但单纯的重复无疑是非常枯燥的, 于是要加以变化,这就是变奏.

最常见的变奏是在保留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和声,音色, 加装饰音等手段来改变音乐的效果和情绪(听过<动物狂欢节>吧, 一首欢快的进行曲被极大地拉慢了节奏之后变成了<乌龟>,令人忍 俊不禁).复杂的变奏则比较混沌,什么要素都变了,当然还保有原型 的一些特征,否则也就不是变奏了.

对比则为音乐添加了戏剧性的因素.两段情绪,效果不同的音乐 先后出现,此消彼长,互相缠绕,互相融合,是不是很有趣呢?

那么就可以说说奏鸣曲式了.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自小巴 赫以来,经海顿,莫扎特的发展和贝多芬的完善成为交响乐,奏鸣曲, 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等大型乐曲必不可少的结构.而且一般都用在第 一乐章(快板)中,所以又叫\"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或\"奏鸣曲-快板\" 曲式.

它的结构从大轮廓上讲分成三大段: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我以老柴的<悲怆>第一乐章为例讲讲吧.

呈示部把本乐章的主题提了出来.通常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以达 到对比的效果.所谓主题就是一段音乐啦,不要被这些名词吓倒.这 两个主题被叫做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或者简称主题和副题.主题往 往写得快速,有力,沉重,粗暴...总之希望一出手就镇住你.而副题 则往往写得温婉如歌,令人爱怜(想起\"对比\"这个要素了吧).为了增 加音乐的复杂性,显得作曲家不是草包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 子;在主题副题之间再写上一段音乐,往往被称为\"连接部\"或\"插部\"; 在副题结束后再加上个尾巴叫做\"结束部\".这里的\"结束部\"是呈示 部的\"结束\",可不是整个奏鸣曲式的\"结束\"哦.

在<悲怆>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大管(greenfir?:->)低沉阴霾 的音乐就是引子;接下来的快速不安的旋律就是主题了,它被不断重 复和变奏之后,出现了一个温暖到人心里去的旋律:

3 2 1|6 5 3 5 1. 6|5 - .... 这就是副题了.

----- ------- -

副题再被不断重复,变奏,由温柔而热烈,最后由平静的结束部结束 了呈示部的音乐.

展开部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添写出许多新的东东来,按 某些人的行话叫它\"发展\",按咱们中国老小说的叫法是\"敷衍成文\". 在<悲怆>中,展开部显得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结束了展开部.

再现部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题副题(实际上是呈示部)重复出来, 当然要经过一点变化落,不然岂不显得作曲家很没本事?有时再现部 被写得很精简,引子,插部之类都被省掉了.在尾巴上常常加上一个尾 声.<悲怆>的再现部很完整,先是强烈地重现了主题的旋律,然后变奏 一次,再连主副题间的连接部分也再现了.接着重现了副题,可以注意 到它的音色已经同在呈示部时不同了,顺带把\"结束部\"也再现了.最 后加上了一个柔和的尾声.

至此,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就结束了.
[p: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8 13:11 , Processed in 0.15378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