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19|回复: 0

[[电影]] 郑和下西洋大航海600年 大型纪录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0 2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第五次从永乐十五年秋到永乐十七年七月,与前次航线相同,抵波斯湾,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据《明史》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所率部众就有二万七千多人,船舶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就有六十二艘,规模之大,史所未有。前后七次所经国家凡三十余国。这样的空前壮举,较之葡萄牙的达·伽马由伊斯兰教徒导航横渡阿拉伯到达科泽科德早八十多年,也加深了中国和所到各地贸易和文化交流。而郑和远航对东南亚地区的开发,贡献尤大。


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宝船的大小,一直是历代专家学者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有说是长60米、宽13米,排水量1200吨的;有说是长136米,排水量8000吨的……其中以1999年版的《图说中国古代科技》所举数字最为具体,它据明尺1尺相当于今天0.317米折算,得出郑和宝船总长度为140.74米,宽57米,总排水量在2万吨以上。并附“宝船复原模型图”,又举南京出土的长达11.07米的宝船舵杆为证,说明这确是一艘“体势巍然,巨无以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艨艟巨舰。笔者并非专家,对上述意见不敢妄加置评。这里,只打算从我国历代的造船业情况给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些资料。

在一般人印象中,包括许多国人在内,都以为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国人是个不善于航海的民族。对此,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这样看是“大错特错了。他们(指中国人)在航海技术上的发明,随处可见……中国的海上舰队,在1100年~1450年之间,肯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李约瑟的这一评价,大概很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事实上,作为一个沿海国家,我国仅大陆就有长达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先民就和海洋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在距今约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就曾发掘出不少海蚶壳,而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上出土的木桨,更证明我国至少有7000年以上的造船历史,在商周时已开始制造木船,并在工艺技术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春秋战国时已有楼船(甲板上有重楼结构,最多达10层)、舫船(双体船)等多种船型问世。就战船而言,也有大翼、小翼、突冒、楼舡、桥舡之别。而从产地区分,又有福船、广船、沙船三大类。及至秦汉,造船与航海业更为发达。据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汉武帝在昆明湖训练水师时,有“豫章船一艘,载一千人”。可见当时已能制造相当大型的巨舰了。从“宝船”的复原图分析,郑和当时所乘的应为一艘福船。这种船,底尖上阔,艏艉高昂,头尖尾方,吃水深,稳性好,宜于远航。如果说,上述还仅是文字记载,不足为信的话。那么,笔者还可举出1987年8月于广东阳江海陵岛附近海底发现的宋代货船“南海一号”作为实物为证。据探测,这艘800年前沉没的货船长200余米、宽10米,重约3800吨,船上满载各种瓷器及金银珠宝约5至8万件,已打捞出水的约4500件。宋代是我国造船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已出现了先画船样图制成模型再按比例放大的先进工艺。从宋到明又有数百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开拓,对外贸易往来的频繁,造船的工艺技术更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说,李约瑟博士的断言是有充分根据的。郑和当年下西洋时所率领的的确是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海军舰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 06:45 , Processed in 0.13230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