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513|回复: 47

[【书香茶座】] 闲谈湖南民俗,关注草根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2 22: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您好!欢迎您进入书香茶座。我是主持人——依荷听雨。首先我给您敬茶,既来之,则安之,请小坐片刻,品一盏香茶,等我介绍完,我们再一起海侃。

  

    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湖南的民俗。提到民俗,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原来我最先想到的是迷信、落后。看丧葬时的折腾,闹洞房的粗俗,还有很多迷信行为,让我听到民俗两字就头疼。有次,无意中看一个建筑方面的讲座,主持人拿出一叠城市的照片来,相似的现代建筑图,没一点特色。等他再拿出带有民族特色建筑图片讲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愈是民族的文化才愈是世界的文化,所有的文化它都会有一个独具的载体——这就是它赖以衍生的脚下的这块黄天厚土以及滋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情风俗、人事物态,离开了这个载体,就如无根的树,只会日趋一日的枯萎飘零。”。那次的讲座让我对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身边的民俗。

    下面我介绍湖南的吃茶、“鬼”话连篇话民俗、我所了解的影子戏、牛年团圆饭、婚车、地菜的记忆、舞龙。这些文章是从我的视角看到的湖南民俗,没有文才加上见识不广,不能把湖南的民俗全面介绍给大家。好在书园湖南籍的书友也多,希望我抛砖引玉能发挥作用——精彩尽在互动环节。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利请告知,我会及时删除,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山清水秀很合适茶树生长,湖南的茶文化在雅俗两方面都各具风采。最能代表湖南特色的雅文化是“潇湘八景”。下面的图片是潇湘八景之山市晴岚:
  

     今天主题是关注草根文化,我只简单提下湖南茶文化中的雅,现在转入我们关注的俗。谈茶提到俗,我们大都会想到“牛饮”。真正的牛饮常出现在湖南农村田埂边树荫下。大茶壶和大茶碗是这里不可缺的风景,做农活累了跑来喝两三碗茶又继续,回到田垅中,茶很快又变成汗。湖南盛行的姜盐芝麻豆子茶,李湘树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宾主围坐火塘,土罐中煨着水,水一开又是一款茶,直喝得肚胀鼓鼓,浑身爽透,彼此感情升腾,谈天说地兴味无穷。若是筛茶的姑娘看中了座中的某位小伙,便会在看似公平的筛茶过程中手脚麻利地把酽酽的沉底茶倒进意中人的碗中。村姑们不懂什么蓝田种玉、红叶题诗,她们只知用热辣香甜的芝麻豆子姜盐茶和那亮闪闪的秋波表达自己的爱意,成就自己美满的姻缘,长沙的百姓就是在这样一种热情、乡情、亲情和爱情中打发岁月、完成人生。”宁乡峡山茶亭李元燮抗战时所撰亭联:“峡水最清涟,邀过客煮茗谈心,莫嫌他水峡;山河多破碎,望诸君匡时努力,誓还我河山”。清代乡官张子初捐建的望城县茶亭镇“歇凉茶亭”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众生不妨坐坐;劳力苦、劳心苦、苦中生乐、大家打个哈哈”。看到这些,都让人感叹,一个“茶”字,囊括了多少时代风云百姓情感人生浩叹呢?就这个茶字,我们就可谈出多少话题,还是我来先抛砖吧:)


   

                        湖南的吃茶


    十多年后才来走亲戚的堂兄堂姐在牛年来到娄底蜗居,按家乡待客之道,这是贵客了。把他们迎进家中,请他们坐好,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套澧陵茶具,想向他们展示“潇湘八景茶艺”。堂兄堂姐看我跑来跑去地忙碌泡茶,从背包里翻出他带的一大包烟熏茶叶递给我,让我用家乡的茶叶。打开简陋的包装,熟悉的中药烟熏茶香唤醒了久违的记忆,吃惯了宁乡烟熏茶的亲人吃其他地方的茶叶都觉得味淡,外甥以前喝过我的茶后评价,闻着是香,淡淡的香,吃后味道跟白开水一样,不过瘾。家乡人从不说喝茶的,更不会说品茶。我们说吃茶,也叫呷茶,呷要连水连茶渣都要嚼烂吞进肚子里,很科学的兼收并蓄,一点也不浪费的。

    家乡的待客规矩也是挺多的,母亲常说“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很小开始,母亲就教我泡茶。接待贵客可是有一套礼仪的,摇头暗暗责怪自己,又冲堂兄堂姐吐舌一笑,收了澧陵茶具,拿出莲花图案的玻璃杯,将烟熏茶数片投进玻璃杯中,用开水冲泡。双手恭敬地递到堂兄堂姐手上。这第一道茶是为贵客接风洗尘的,用热腾腾的一杯清茶温暖贵客,寓意亲亲热热。

    忙碌了一会,我端出第二道茶——红枣甜酒鸡蛋茶。用白色的茶碗,碗边上搁着一小巧的调羹,碗内五颗枣子表示红红火火,五粒荔枝五粒桂圆表示团团圆圆,一个鸡蛋表示圆圆满满,红糖制作的甜酒水表示甜甜蜜蜜,长长久久。红色的甜汤中一个嫩白滑亮的鸡蛋,红枣、荔枝、桂圆、白色的酒酿紧密地围着鸡蛋,又寓意温馨幸福的一家子,这茶就把我美好祝福道出来了:祝尊贵的客人福禄寿喜,事事如意,四季平安,圆圆满满,合家欢乐,幸福长久。随即摆上九碟茶食,一碟油炸麻花、一碟油炸红薯片、一碟炒花生、一碟炒南瓜子、一碟炒西瓜子、一碟糖果、一碟砂仁糕、一碟刀豆花、一碟松子。四种水果是一盆沙滩柑、一盆香梨、一盆冰糖柑、一盆苹果。摆好后我们就边吃边聊,谈别后各自的生活,谈别离前的一些误会……

  

    吃完红枣甜酒鸡蛋茶,休息片刻后,我又递上一碗姜盐黄豆芝麻茶。茶是堂兄带来的烟熏茶,姜是新鲜的生姜用专用的工具擦出来的姜米,黄豆、芝麻是炒熟后密封保存的,这些都是家中常备的。不用一次性杯子是吃姜盐黄豆芝麻茶时要边晃动把芝麻豆子荡上来连茶叶一起吃掉,一次性茶杯无法做到这点。我们捧着香喷喷的姜盐黄豆芝麻茶,在那浓浓的香味中打开了儿时的记忆,争着说农场采茶赚钱的趣事采自家茶树自做茶叶的乐事,抢着说儿时最想当客人,到不同家庭做客的待遇……那有点儿苦有点儿涩有点儿辣的烟味让我们的心慢慢靠拢,把那强烈的怀乡恋乡情结牵引出来,这独特的味儿确实让湖南人易于团结,融洽相处。

    在家乡,茶和饭一样重要,询问家中有几口人就是问“家中几口人吃茶饭?”姑娘出嫁,保存茶食的瓷、玻璃容器很齐全的,也是很重要的嫁妆。如果哪家没茶招待客人,那这家主妇懒惰的名声就背定了。冬季,只要有客人来,都要先让座再送上热腾腾的姜盐茶,夏季家中常备凉茶,不管是谁,渴了就可饮用。如是稀客,那一定要姜盐黄豆芝麻茶招待。贵客就是红枣甜酒鸡蛋茶和乡土茶食了。即使家中再穷,这待客之道是不会省的,面子是万万丢不得的。我们小时候最想当客人的原因就是能吃到很多好的茶食。当客人的感觉不全都很好,也遇到过一次尴尬的事,记得有次主人把茶食摆出来后就把我母亲拉进内屋去说话,各碟中茶食就进了主人家小孩口袋,然后全跑出去,剩下我一人看着光光的碟子,担心主人家怀疑我全吃了。那一次后,我才了解到各家待客背后的秘密。以后做客时我只品尝一下茶食,赞下主人能干手巧,就不再取用那诱人的茶食,毕竟这都是主人全家从牙逢里省出来的。只要主人起身,我也跟着起来,做主人的“小尾巴”,不让自己面对尴尬局面。想到这,又想起湖南常被人讥笑“穷帮富”,不仅露出微笑。讥笑的人怎能理解在湖湘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湖南人的选择呢。

    “崇文尚武、重义轻利”让湖南的经济落后于重“商”的经济发达地区,湖南人在其它方面却是傲立于世的。有人说茶与盐不相溶,湖南人偏要把茶与盐放在一起吃。不光是茶、盐,其他食品一样可入湖南的茶,如湖南的擂茶、姜盐黄豆芝麻茶、红枣甜酒鸡蛋茶、面茶……香、甜、脆、辣、咸、苦俱全。这不就是湖南人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么。屈原、贾谊、滕子京、杜甫、王昌龄、刘禹锡、柳宗元、杨万里、姜夔、韩愈、辛弃疾都在湖南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湖南人以博大胸怀全方位的接受了他们,受他们的影响,楚蛮文化演变成为现在的湖乡文化,尤其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直到今天都在影响湖南人。

    烟熏茶是湖南的特色,烟熏茶将湖南的“辣”和“腊”融于茶中,也将某种火的特质融入湖南人的性格里。这团未经人类文明雕琢污染的野性之火,让湖南人热情、简单、直白,自然而张扬,酣畅而放肆。湖南人质朴的激情和强悍的生命赋予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是湖南人从火辣血腥中吼出的最强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兴建是湖南人从崇尚自然中唱响的最妙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2: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话连篇话民俗之一

                            赶跑鬼神篇
   
    如果你听到湖南人说“起早哒”或“碰哒亲戚”,那就是说话的人肯定做了糊涂、不合常理的事。原来,湖南人忌讳提到鬼,用“起早哒”、“碰哒亲戚”代替“碰哒鬼”。湖南人是有点怕鬼的,尽量不说鬼,怕鬼知道来找麻烦。怕鬼除了不说鬼还是不行的,要想法赶跑鬼,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一是鞭炮,估计浏阳人是湖南中最怕鬼的,才想方设法把鬼吓跑,结果浏阳鞭炮最有名。我们依习俗在除夕燃放鞭炮吓跑“年”兽。小时候,只跟着大人守岁,等着燃放鞭炮。长大了,每到零点,是最兴奋的时刻,早早的搬出鞭炮烟花,看谁家最先点燃最后放完,这个习惯后演变成财力大比拼。现在城市禁止燃放鞭炮烟花,我们也牢记大人的嘱咐,抱着烟花鞭炮到附近农村去过驱赶“年”兽。这个责任重大,不赶不行呀。正月初一燃放鞭炮的目的是逐退瘟神恶鬼,互报平安,现在的农村还是保留了这个传统的,城市用短信拜年取代了。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二是请更厉害的神,如贴门神。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门神是什么形象。我们的门神是秦叔宝、尉迟恭。大人说只要把门神贴在大门上就可,只要他们两个在,所有的恶鬼邪神都不会进门,还能保佑家人平安的。想想也是,离开农村后,家里装上防盗门,不用贴门神了。结果,防盗门被撬现象时有发生。请秦叔宝、尉迟恭守门的时候很少有小偷的。另一个驱鬼逐邪之神是钟馗,只在影子戏和传说中听到过他的故事。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三是咒骂,比如:小时候,我们若上山,大人总是嘱咐如何应付“照路子鬼”,在很熟悉的山上迷路,怎么转都转不出来时就说“咯就真的是‘碰哒鬼’啦,呸啾”。再不行就用更厉害的语句骂鬼,骂完就会清醒。要是男孩子就不用学骂,只拉尿就可,湖南的鬼还很害羞的。想来也有趣,这样的区别对待,演变到湖南戏曲里,湘妹子的骂就有名了。如:“‘碰哒你的鬼’呗,哪里有咯号路(这样的事)啰?”“你要休掉我呀,碰哒你屋里几十代的鬼哟!”。嘿嘿。一骂就是几十代,湘妹子的厉害是这样被湖南的鬼神锻炼出来的。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四是比智慧,如果不小心在晚上遇到高大的窑神鬼,大人教我们不要慌不要跑,一跑就会被窑神鬼抓住了,正确的做法是弯腰,悄悄的脱下鞋子,再用最大力气往天空抛掷鞋子。鞋子要往上直飞,这样,鞋子就会高过窑神鬼之头,窑神鬼见有比它还高的人就会吓跑了。不同的鬼有不同的方法,这里就不多说了。

    赶跑鬼神的法宝之五是借物祛鬼,端午节用菖蒲作剑插在门上和清明节折柳插在头上的目的都是驱鬼辟邪。这些习惯各地差不多,也不多说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2: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话连篇话民俗之二

                      祭祀鬼神篇
   
    我们对待鬼神最重要的不是赶跑,而是祭祀,用美食祭祀鬼神。我们这里的鬼神大都是好恰的。美食祭祀中一般都要用三牲和白酒(这里的祭祀指百姓的祭祀,普遍存在民间的,大型祭祀公共祭祀场合规矩是很多的)。三牲是整鸡、整鱼和一大块连皮的猪肉。依据祭祀的鬼神不同和季节不同,其它祭祀品会增加时令鲜果、精致点心。

    从祭灶开始说起吧,我们把十二月二十四那天叫过小年。那天我们会发动全家来一次大扫除,擦拭窗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洁净身体,大有不把灰尘消灭不罢休之势。这么折腾后,再累也要做一顿美食祭灶。传说是那天灶王爷要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家人的善恶。新一年的吉凶祸福就在这次汇报上,万万不可轻视的。祭灶的美食不在于丰富,重在主妇制作,体现勤劳能干。我们用红薯熬糖,甜甜的灶王爷肯定喜欢,汇报时也会多美言的。一般还有自己炒的西瓜子、南瓜子、花生、炸的红薯片。小年这天会第一次吃腊味合蒸,冬至后家里做的香肠、猪血丸子、挂的腊肉、腊鱼等都先给灶王爷享用,还有柑橘,新鲜蔬菜。

    最隆重的是初一年饭前的祭祀,母亲做饭菜,先把做好的全鸡、一条鲤鱼和一大碗“团年肘子”上桌,奶奶就摆好三双碗筷、三只倒满白酒的杯子,端好满满的三碗白米饭,每碗米饭插一根筷子。然后打开大门,父亲燃放鞭炮,奶奶点燃三根香,很虔诚的向外拜三拜,然后,向四方各一拜,再把香插在神龛上。香燃完后就可把白米饭倒进饭锅,上其他菜,轮到家人享受美食了。奶奶告戒我们,美食要先让天地神明和祖先享用后,我们才能吃。奶奶走后,祭灶和初一的祭祀的仪式就没有了,只存在心里,父母说心到神灵自然就知道了。

    清明祭祀是在祖坟前,先修整坟墓,除掉坟墓边的杂草,给坟头上添土,挂上长条的白纸,摆上祭奠用的三牲和白酒,再燃放鞭炮,“烧包袱”…… 七月是“鬼月”,长辈说七月初一那天“鬼门”大开,到七月三十日鬼门才关闭。这个月里,祖先的魂会回家,阴间的孤魂野鬼都会来到人间。在这个月中,身体不好阳气低的人一到晚上就不出门,怕遇到恶鬼或冤鬼找“替身”。 记得奶奶每年用各种色彩鲜艳的亮光纸做冥衣,很小巧很漂亮的工艺品,还有纸箱分类装着,包冥钱的“包封”上用毛笔写上收“包封”的祖先名字,还要写上谁烧给祖先的。家里所有成员都要给祖先“包封”。看奶奶细心的准备这些,我看到的不是迷信,是她对逝去亲人的深爱。初十开始,奶奶就将堂屋打扫干净,在神龛前置香案、置祖先牌位,每天上祭品白酒。十四日晚就准备丰盛的祭品和白酒,燃放鞭炮,将准备的冥衣冥钱在外烧掉。烧时子孙都要磕头“送老客”。 烧纸钱时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还要在四周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些纸钱,那些孤魂野鬼有钱就不会抢我们寄托给自己亡亲的钱物。现在,很多人都是买现成的,城市乡镇都有各色各样的祭品,冥钱、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很方便。
      
   
    听奶奶说六月六是灾害之神鄱官的生日,也祭官的,没看到过。不过,六月六那天的太阳特别大,常看奶奶翻晒自己预备的寿衣寿鞋和给子孙备用的孝布。还有一个节日是乞巧节,给牛郎织女的祭品是时令瓜果。另外就是观音菩萨的生日2月19日、得道日6月19日、出家日9月19日,去南岳敬香还愿,去寺庙参拜的人很多。听说南岳的庙会是湖南最热闹的集市之一,南岳有“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民谣。其他相关行业都托观音菩萨的福跟着受益,自己没看过朝拜的仪式就不写了,听说也复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话连篇话民俗之三

                      娱乐鬼神篇   

    湖南的鬼神不但好恰还好玩,我们投其所好,祭祀时用歌舞哄得鬼神高兴。从歌舞娱乐祭祀的隆重来给鬼神排名的话,龙王爷当排第一。我们这的舞龙、赛龙舟、划旱龙舟的起源都是为它。金角老龙和鬼谷子的传说流传很广,民间深信龙王爷无所不能又破坏力极强,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他又掌管兴云降雨,若来一个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那我们这一年就苦了。“有收无收在于水”,那掌管水族的龙王理所当然成了我们第一个祈求的神。

    我们遵照传说去舞龙,让龙王爷看到各家各户迎接它求他赐福人间的场面。它一高兴我们就能求得风调雨顺。从初一开始,村干部第一件事就是请龙祭神。每一个村子都有舞龙队,我们耍的是布龙。每家都要鸣放鞭炮将龙接进堂屋,用双手恭敬地递上“包封”答谢。龙大多从堂屋、粮仓、猪栏边穿过,意思就是龙会保佑主人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龙回到堂屋前的坪里才开始真正的表演,各种结花、解花的变化,七十二套路,每一种都展现龙的非凡本领。

    正月初一到十五,民间也会用歌舞娱乐各路神仙,歌舞种类也很多。除舞龙外,玩得最多的是舞狮、地花鼓、送财神、赞土地神等。舞狮分文狮、武狮和手提金毛狮子。文狮的特点在于赞狮子和“耍故事”。 武狮以表演武术为主,讲究对打,耍的是热闹,它也要赞狮和“耍故事”的。手提金毛狮子、送财神、赞土地神大都是贫穷的人借用些道具,说些吉祥话,获得主人家的赠钱打发。地花鼓只用一男一女就可表演,男扮小花脸(我们喊“三花子”)手执折扇,女穿彩衣,手拿帕子和扇子。演出多是插秧采茶等曲,伴以专门的曲调和生动的舞蹈动作。这些歌舞都有一整套固定的套路,比如舞狮的“拜五方”,地花鼓的“扯四角”,舞龙的“跑圆场”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另一个与龙相关的娱乐活动是“赛龙舟”,湖南每年在端午前后会连下暴雨,俗称发“端午水”。民间传说这又是龙王爷作怪,该祭祀龙神了,“赛龙舟”前祭祀龙神的仪式很重要的。后来,“赛龙舟”演变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没有水域可“赛龙舟”的地方就用“划旱龙舟”替代,旱龙舟是是用普通的竹子和彩布制成船状,人站在中间系在身上,一边划桨一边行走。划龙舟的人浓妆打扮,边划船边歌舞,也乐在其中。望城的千龙湖每年都举行龙舟比赛,因场面激烈,围观的人很多,常出事。小孩是不准去看的,我离开老家时十四岁,那时,只能听堂兄堂姐描述,后到娄底也只在电视上观看龙舟赛,没办法介绍“赛龙舟”的盛况了。
   
    民间请神还愿必以戏曲娱乐之,有的是不固定的,依许愿还愿的时间不同而请戏酬神。有的是固定的,如每年二月初二的土地戏,三月十五的财神戏,七月十二的辖神庙会日,祭祀很隆重,歌舞娱乐更是各尽所能,特别是庙会的唱戏,要连唱十天。湘剧、花鼓戏、影子戏、龙舞、狮舞……真正的好戏连台。本意以歌舞祭祀鬼神,最后锻炼了湖南人的体力和娱乐精神,湖南人会策和湖南娱乐在国内有名与民间娱乐活动的丰富和流传广是分不开的。

下图为望城千龙湖上的龙舟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2: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话连篇话民俗之四   

                          鬼神保佑篇   

     我们最信奉的还是自己的祖先,总觉得祖先会保佑后代。如有亲人不幸离世,丧事是不会从简的,一整套仪式,再坚强再理智的人都会被这仪式弄晕,这时晕啊糊涂啊都没关系,亲人离去,悲痛是正常的。有白喜事的人家只要准备钱,自然有人张罗。选墓地要看风水,出殡要选时辰,做道场,烧灵屋,过奈何桥,招魂,唱夜歌,唱花鼓戏,请鼓乐队……总之,是让亲人安心离开,不带着怨气走,把各路关卡打通,送上房屋冥钱,让他们在那边过得舒心。这样,亲人的魂就会保佑在世的人。有这个信念,人们总相信鬼神会通风报信给自己。如若出行听到乌鸦叫,这就是鬼神借机提醒,避免让你出意外,你最好取消这次出行。如门前有喜鹊叫,家里必有喜事,不是有贵客到就是家人有值得庆贺的事。如眼睛跳,要分清楚是哪个眼睛,左眼跳福,右眼跳祸,依据预兆自己小心求证。如晚上做了不好的梦,就请人解梦或自己翻书解梦,看如何破解梦兆避免祸事。“出门不走回头路,免得办事不成空转身。”这条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也尽量避免。特别是打结婚证、迎亲的路上,如有意外,湖南人宁可走很远的路也不回头的。

    湖南人大都相信三十六是人生一关卡,到这年,亲人大都给过三十六岁生的家人“挂红”,红短裤、红腰带等都可。一般,本命年都会用红绳结带佩玉以求保护。保护神是分男女不同的。“男戴观音女戴佛”说的就是男子保护神是观音,观音可保平安,男子在外机会多,平安第一,其次求观音保护男子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玉文化中的观音是以佛教中的观音大士与道教中的王母娘娘融合所形成的女身形态,很合适男子佩带。 女子的保护神是弥勒佛,笑嘻嘻的大肚佛,能带给女子福气、祥和之气。另一层意思也希望女子包容心强点,别事事计较,去嫉妒,笑着面对生活给予的一切。

    以前湖南先人是赶跑恶鬼邪神,用歌舞美食祭祀天地神明。现在大多数湖南人是不信鬼神的,歌舞大都只是娱乐节目,去掉了祭神仪式。我进寺庙只是观光旅游,从不参拜。总感觉不用表面文章,与人为善就可。像清明扫墓和七月半的祭祀我也只用心祭,我对奶奶、外公、外婆的怀念是经常的,并不限于那两个节日,也努力延续他们乐善好施、热情助人。人们崇敬神怪、祭祀祖先,无非是求他们保佑,求福求平安。其实,真正的幸福在每一个人的手上在每一个人心中,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做违背良心违背伦理道德之事,老老实实做人比吃斋念佛,跪拜烧香后又为自己私利去害人要好得多。如存敬畏之心而停止害人那倒另当别论,这样的敬鬼神是值得提倡的。综合来看,天、神、鬼、怪、菩萨都能在湖南和睦相处,而且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很深。我们不如去掉迷信外衣来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保留对百姓有益的民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年团圆饭

      每年的团圆饭都是家中一年内最重要的一餐饭,往年累的都是母亲。近几年,兴起到酒店吃团圆饭,我们也跟风在酒店团圆,第一年,大家感觉新鲜,觉得省心,到时就去吃饭,还能享受服务员的优质服务,吃完就走人,很好。第二年坐在酒店吃团圆饭,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只是大家都不说,就这样延续了四年。今年的小年夜,照例又是商议到哪里吃团圆饭,我忍不住第一个要求在家吃团圆饭,接着母亲支持,说到酒店一千多元一餐是有点浪费,回家还要张罗下一餐的饭,也不省心。哥哥和弟弟却担心累坏母亲,有点犹豫。我拿出早准备好的菜单,让他们传看,又趁机建议将团圆饭的时间改在中午吃。中午吃团圆饭不用清早把小孩喊起来不耽误孩子的睡眠,也不用主妇凌晨两三点起来忙碌。至于清早吃团圆饭示意越吃越亮,意喻前途的光明,日子越过越美好的吉利,我们可在菜名上补过来。

我提交的菜单是:  
主食:米饭
饮品:自制红葡萄酒
主菜:

欢聚一堂迎牛年(腊味合蒸,有香肠、猪血丸子、腊肉腊排骨、腊牛肉)

牛气冲天鸿运到(红烧牛肉)

财源滚滚聚鸿运(全家福)

发财就手好事到(泡辣凤爪)

金玉满堂人平安(腰果玉米松子)

蒸蒸日上凤朝阳(蒸全鸡)

福寿临门庆团圆(团圆肘子,内有干豆角)

前程锦绣步步高(黄金蛋卷,摆放成宝塔状)

一生富足享平安(冬笋炒肚片)

年年有余添福贵(清蒸桂鱼)

今非昔比人安康 (骨头炖萝卜)

瑞雪丰年合家欢(雪花丸子)

如意吉祥喜迎春(香芋扣肉)

甜甜蜜蜜乐其中(八宝饭)

花开富贵贺新春(炒西兰花)

清清白白做好人(白菜)


    全家福、蒸全鸡、团圆肘子、清蒸桂鱼、黄金蛋卷、八宝饭、骨头炖萝卜、香芋扣肉等八菜是家庭传统菜,后八个菜是我依据家人喜好配的,供家人选用。没想到这个菜谱得到大家的赞赏,一个也不肯减。

    定好菜单定好在家吃团圆饭,剩下的就是采购和准备工作了。蒸全鸡、团圆肘子、骨头炖萝卜、香芋扣肉是母亲的拿手好菜,也是家中团圆必备菜,代代相传下来的。肘子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必送的礼物之一,没在农村,这礼我倒没给父母送过,都是哥哥到附近农民家采购回来的新鲜肘子,母亲做这道菜是最拿手的。骨头炖萝卜是用筒子骨、龙骨炖红萝卜和白萝卜,母亲取名为“赚钱无底,萝卜团圆。”这道菜是我们最喜欢吃的,大家都信“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养生语。后来,我们看多了营养知识,知道红、白萝卜一起炖不好就给母亲建议,只用白萝卜。这道菜的味道只有母亲做出来的最好,做这菜虽简单,但时间长,慢火要炖两、三小时。小小的方块萝卜要炖得恰到好处,在什么时候下锅是最关键。香芋扣肉和蒸全鸡也是母亲的绝活,这四个菜就分给母亲准备了。鱼在团圆饭上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鱼么,家乡的习惯是一斤半左右的鲤鱼。采购不到正宗的家乡鲤鱼,就安排哥哥到酒店定一份清蒸桂鱼。红烧牛肉是弟媳的拿手菜就交给她了。泡辣凤爪是嫂嫂喜欢吃的,她又是会计,抓钱的,这个菜她做最合适。剩下的就是我的事了,我用料理机打碎花生、芝麻、芝麻饼干备用。猪肉倒没偷懒,仍坚持用刀剁碎,料理机铰碎的猪肉不好吃。准备这些材料是做雪花丸子、全家福中的油炸丸子和黄金蛋卷用的。做雪花丸子和油炸丸子跟一般菜谱操作方法差不多,就不多说了。

    黄金蛋卷这道菜可做到全家总动员,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先让父亲把剁好的猪肉加打碎的花生米、芝麻、芝麻饼干、芝麻油、白糖、盐、胡椒粉、鸡蛋、芡粉等按合适的比例揉匀。儿子拿一菜碗打鸭蛋,一次打两个,顺一个方向打好。摊蛋皮有点难度,我就上了,在铁锅内倒入一小匙油,用铁铲将油布满铁锅,这样铁铲铁锅都抹上油了,铲起蛋皮时就不会粘住,弄破蛋皮。再将打好的蛋液倒入铁锅中,缓缓转动铁锅,让蛋液成圆形,中间稍厚,上面四周稍薄。小火将蛋皮煎好,翻另一面稍煎下,倒在准备好的干砧板上。母亲接着在调好的猪肉料中拿出合适的份量放在蛋皮上摊成薄薄的正方形,轻轻将四周蛋皮往上盖,轻轻按压下,再涂上湿芡粉,然后轻轻从蛋皮的一头向中部卷起,卷至尾部后压紧,做成圆柱形的黄金蛋卷,越滚越紧,滚好后就放入侄子准备好的蒸锅。这样重复以上步骤都做完再蒸,加盖以大火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黄金蛋卷摊凉,凉后让侄女用刀斜切成块,按宝塔状在碟中摆放。吃时再蒸热并淋上甜卤即成美味可口,蛋香浓郁,鲜美无比的黄金蛋卷。母亲叫这菜的音是“滚钱”,我给它取名为黄金蛋卷。

    八宝饭的制作稍微改良了下,我将锅内放合适的菜油,把淘好的糯米倒入油锅中翻炒,糯米稍沾后倒入一饭碗开水,继续炒,加到第六碗水(时间大约是半小时)时,加合适的盐、糖,翻炒会再倒入果脯(桂园、去核红枣、莲子、葡萄干、金钱桔、蜜枣、花生米、核桃肉)。翻匀后倒入弟弟摆好花样的碗内,放入蒸锅蒸透。用一只大盘扣在碗口上翻身,扣出的八宝饭非常漂亮,弟弟用枸杞摆出了一个福字,四周的花边也鲜艳夺目,是用玫瑰花果脯、冬瓜糖和八宝饭准备的八种果品相嵌而成。受弟弟的启发,我们用沙滩桔瓣、红萝卜切成合适的花样在合适的菜碗上围边,这样菜的色香味形俱全了。

    牛年团圆饭,大家聚在一起,先是品尝家宴的头道菜——全家福,全家福寓意合家欢乐,幸福美满。然后大家在各道菜中找吉利话,如抓钱爪,意喻来年财源茂盛;红枣是红火得早;八宝饭是团圆美满的粘食;玫瑰花是甜蜜的爱情;豆角又叫四季发财豆或福豆寓意长寿……品尝后评价哪道菜的味道,团圆饭的菜是大家用心制作的,都发挥了最佳水平,自然能得到大家赞赏,说那道菜好,参与的人都争着说自己做了什么,谦虚点的就说还要如何改进,明年争取做得更好。

    这么多菜自然一餐吃不完,这是准备了初一的菜。遵家训,初一不动刀不扫地不洗衣服。团圆饭的菜要做足初一吃的荤菜,蔬菜可用手撕没关系。吃完团圆饭,大家都说今年的团圆饭最好吃。这么一桌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再加上的科学的改进,融入亲情,特别是有爱的味道,自然是最牛的团圆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了解的影子戏

    第一次接触影子戏是七八年,放学回家,奶奶笑咪咪的让我猜谜:“大人搞得细人挪,细人搞给大人呷;大人搞得细人跳,细人搞得大人叫。”猜不出来的我就耍赖,可奶奶任我怎么撒娇纠缠也不告诉我,只好乖乖听话去做作业。那天晚饭很早就吃了,大人们都很兴奋,像过节一样。没到天黑,我就背着椅子,跟着奶奶往生产队的大庙走,说是庙其实只是生产队的仓库,那里供奉的菩萨早被“破四旧”破掉了。仓库前的晒谷场上,男人们互敬自制卷烟,高谈阔论;女人们三五成堆,窃窃私语;小孩子在人堆里窜来窜去,大叫大闹;还有许多外村的面孔把一个偌大的晒谷场填得满满的,我正懊悔来晚了,村支书迎上来把奶奶请到屏幕前预留的位置上。??
??
    我也跟着在奶奶身边坐下,看到前方一张垫高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长方形的竹架子,竹架子上扯着一块雪白的细布。“咚咚锵锵,咚咚锵锵……”急密的鼓点,闹腾的锣终于一声紧似一声,将乱哄哄的声音压了下去。白色的布上出现一只香炉,几缕青烟袅袅而上,一个声音在迎接各路神灵并祈祷人口太平、六畜兴旺、财源茂盛、五谷丰登。原来那白色的布是影窗,后,影窗上出现一个神仙,“上元赐福到人间……”我没怎么留意唱词和道白,人被影窗上的影人儿迷住了,影人跟奶奶的剪纸有些像,看得出是镂空的,他们的衣服都很漂亮,比小人书上的人好看多了。影人小巧精致,关节灵活,看他们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煞是喜爱。特别是穆桂英一出场就特神气特威风,我几次跳起来叫好。奶奶摸着我的头问那条谜语,我说是影子戏。

  ??
??
    奶奶告诉我看影子戏别光顾看热闹,要注意音乐对白。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演完,影窗上走出一书生,书生甩袖念出“苦读诗书,如日四马高居。”奶奶说这是上场引子,书生坐下说道:“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奶奶说这是影子戏的坐场白。耍影子戏,人物出场的上场引和坐场白最能看出艺人的本事,又听书生唱道:“读书犹如架小舟,篙篙撑起不停留。倘若一篙力不足,流落几多人后头。”经奶奶提醒后,我发现影子戏音韵缭绕、幽美动听。对白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
    我好奇谁在唱,钻到后台去看,影窗后有一木板搭成的平台,摆放着各种道具。平台上还有两块斜木板,那上面挂满了影人儿,左边是等着出场的影人,右边是下场的影人,台子顶部两侧外沿旁各有一根竹竿,比搭台的竹竿细一点,也挂满了影人,这些影人都是侧面形象,身子、胳膊、腿用细线连接在竹竿上,站在影窗后的第一个人在操纵影人,他用竹竿指挥影人儿,他后面左边一人坐在锣鼓前,那人身边都是打击乐器,右边一人手拿京胡,身边放着唢呐等弦管乐器。声音是他们三个在不同场合不同时候发出来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那娇滴滴的女声竟出自男子之口,那时我还不知道可用假声演唱。??
??
    在后台看没有在前面看精彩,我又转到影窗前,才发现光源的作用很大,在前面看到因光投影到影窗上的影人是活的,原来奶奶口中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小人书上的人物在影子戏里是那么精彩传神。??
??
    那晚后,我就被影子戏迷住了,只要知道哪家请影子戏班,必定早早去用板凳排队。我也把有影子戏看的规律摸清了,一般是谁家还愿,谁家有红白喜事(如祭祖、祝寿、结婚生子、丧事),哪位神仙过生等。看多了,熟悉了很多人物,自己也试过用纸做影人自己演。最淘气的一次,受《刘海戏金蟾》的启发讲我村一单身汉家有一女子帮他做饭洗衣,他回来女子就不见了。没想到越传越神,引来很多人埋伏在他家周围,想看那女子是什么样。结局还算好,没人来查谁造谣,单身汉因好心人做媒结束了单身生活。??
??
    当了几年的影子戏迷,也跟一个影子戏班子混熟了,接触影人后才发现影人有的是用牛皮制作的,有的是牛皮纸做的,有的是用透明塑料薄片做的。耍影子戏的师傅说牛皮制作的影人大都是祖辈留下来的,光绪年后,经艺人改进,影人改用七层纸糊成的衬壳制作,牛皮皮影成本太高,结实,特别是关节等地方很耐用,做纸影成本低,但工序繁难,后选用透明塑料薄片就简单多了。耍影子戏的师傅还吹只有我们这的影人脸谱造型是“七分式”,即影人露出一只半眼睛,身材和盔帽也是七分式,这样的人物表演时非常逼真。还一个特色是我们的武将后脚长,操作起来,武将更显威风……??  
??
    我也了解了影子戏的演出程序,先是“打通”,告知观众演出马上要开始了,“打通”同时要“摆台”,依据剧情需要摆放一些影偶,或是敬神的香炉,或是喜庆的场景,或是能驱邪的神灵影人。一切准备就绪,班主要焚香请神,接下来是贺戏(也叫登台戏)、正戏、送神、杂戏(有时会依主人家的意思或请戏目的不同会加些程序)。贺戏常演的剧目为《天官赐福》、《全家福》、《五福临门》、《八仙庆寿》……贺戏又分各种场合有所不同,祝寿常演《满堂红》、《全家福》等;结婚生子常演《麒麟角》、《双富贵》等;而丧事常演归仙的戏,如《长生乐》、《宝莲灯》等。正戏中整本的历史传统剧目,有《封神》、《三国》、《下燕京》、《东汉》、《西汉》、《隋唐》、《飞龙传》等,散剧有《五更劝夫》、《山伯访友》、《小姑贤》、《哪吒闹海》等。杂戏多演艺人自编的故事。??
??
    印象最深的是杂戏,常出现“冒童子”,一个丑角,他一出现,就常编排生活中的趣闻逸事,有时夸某人,有时调侃某人,有时劝善,有时警示……还记得这样的唱词“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赌博赌博,越赌家越博,先输堂客的裤子,再输堂客的小脚”……??
??
    我曾试过操纵影子,结果是手忙脚乱,更别提配音了。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要经过苦练的,可能还要有一点天分。想起影子戏有名的师傅大都是自己的本家,更感惭愧,也更佩服耍影戏的师傅能“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特技。细细思量,影子戏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光”和“影”的原理,将绘画、雕塑、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融于一体,它不但娱乐百姓,传播文化,还重担着教育、教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形兼有形的文化遗产。遗憾的是影子戏正淡出我们的生活,为求证我的记忆,我走访身边的同事朋友,大都不知道影子戏,打电话回老家询问,现在请影子戏的也很少,大家都守着电视,打着麻将,谁还记得当年扶老携幼,背凳抢场的情形呢。网络搜索,湖南的影子戏大师创作了很多适合小朋友看的节目,有表现动物友情的《两朋友》,有惩戒骄傲的《龟与鹤》,有风趣可爱的《三只老鼠》……湖南的影子戏也走出国门,获得好评。更值得庆幸的是影子戏的保护已经有很多人在呼吁,也有不少爱好影子戏的朋友在收集、整理、记录着影子戏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2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挺齐全的,南方的茶文化确实发达,图中的那套茶具在广东最常见了,现在我都会弄了,保证烫不着手,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3: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婚车

    “没有?老哥,求你了,帮我想想办法。”斌斌再次听到没有婚车可租的消息,急得直打转转。
?  “真的帮不了,都排得满满的,年底了,大家都提前半月预订了。你去婚庆公司问问吧。”
?? 斌斌记不清楚自己打了多少电话,问遍了所有婚庆公司都没有婚车可租。朋友提醒他找私家车主联系。他收集到本城的私家车兼营出租业务的车主电话,一一打过去,都是这样的回答。
??与秀云谈了三年,选在牛年的第一天结婚。结婚准备工作做了大半年,装修新房,买家具电器……特别是十二月,忙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照结婚照,领结婚证,买新娘的首饰服装鞋子,送给新娘亲友的礼物,讨论确认客人名单,预订酒席,请婚礼主持人,请伴郎、伴娘,请摄像师傅,分发结婚请帖……什么都按当地习惯和女方要求做了,独这婚车的事放在后面考虑,没想到就这里不顺。记得圣诞那天,秀云就发下话了,没十辆奔驰就不要接亲。
??斌斌想起看强子接亲队伍的情景,秀云看到豪华婚礼车队时说“十辆奔驰,好气派。”
??身边一小姐妹马上说:“才十辆,到我结婚那天,没有三十辆车,我就不嫁。”
??“三十辆,那排场也太大了,浪费。”斌斌忍不住插话。
??小姐妹不屑的说到:“浪费?怕浪费就别要堂客,不就是五六千?人一辈子不就这一回?”
??“五六千用在别地方能起很大作用,何必讲这排场?。”
??“我才不管,反正就一回。别小气,你准备多少辆婚车接我们的秀云?”
??“没十辆奔驰就不要来接亲。”秀云抢过话头,耍娇地威胁着。
??“十辆奔驰,好说,一定让娘子满意。”
??
??当日爽快的承诺,回家就开始租车,联系了五天还是没搞定婚车。他怀着侥幸的心情去女友家商议。一进岳母家门就听到娘子军在海侃婚车。
??小姨细声说道:“我结婚时只有吉普车。”
??岳母爽朗地打断:“八几年,吉普车是阔气的,我那时就一辆单车接过去的。很简单。你出嫁可是风光了好一阵。现在老姐妹在一起还羡慕你有福。”
??小姨幸福地笑着:“有福的是秀娟,她出嫁可是八辆桑塔纳,婚礼也豪华。”
??“小姨,前两年的事了,现在流行的是奔驰,今年五一,云英出嫁是奥迪,颜色不同,没清一色的奔驰气派呢。”
??“强子圣诞接亲就是十辆奔驰,新娘子特神气。”秀云也附和着。
??“新姑爷来了,看你用什么车接我们家的宝贝。”小鹃冲站立一旁傻笑的斌斌笑。
??“秀云说了算,我都听她的。”斌斌傻笑着,他看到女人这么得意的显摆婚车,不忍说出租不到婚车的信息,稍微谈了下酒席宾客的事就离开了。
??出门又愁眉哭脸,唉声叹气,正被大舅子抓了个正着:“不对头啊,新郎倌怎么这样表情?”
??“唉,都怪我,没提前订婚车。现在到处都找租不到。”斌斌想到男人还是好说话,就直接对大舅子说了。
??“都找了?”
??“找了,秀云发话说没十辆奔驰就不要接亲。我能不求爹爹告奶奶得去找么。”
??“别急,我们再想想办法,走,名典去。”大舅子拍拍斌斌的肩膀,邀他一起去喝咖啡。
??
??元旦早上八点,斌斌开着大舅子帮忙装饰的婚车,带领一支接亲队伍,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开到秀云家门前,十辆婚车整齐的排列着。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抢先看婚车的小姐妹看到停放的婚车尖叫着,有的笑得腰都直不起来,有的笑得直揉眼泪。秀云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也探出头张望,只见十辆装饰一新的三轮车,九辆是粉红色玫瑰、粉红色彩带统一装饰的。斌斌开得那辆是火红色的玫瑰装扮的,车头上一直神气十足的牛头画,上书“婚车我最牛。”后座是一顶四周用鲜艳的红玫瑰包装起来的轿子,玫瑰婚轿的前面是一红色的水晶珠帘,轿内一红色的新娘宝座若隐若现,秀云激动地想跑下去,被伴娘和送亲的小姐妹拖住,关上闺房的门,她们一起等着新郎来叫门闯关。

  照例是门里门外斗智斗勇,斌斌的红包和蜜语不停得飞进门内,赢得门内女子的开心和满意后,闺门打开。等到吉时,斌斌背起秀云,带着送亲的队伍和秀云的嫁妆,一起走向婚车。秀云坐进了最环保最浪漫的婚车,和斌斌一起开始了幸福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3: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菜的记忆

      每年三月初三午时,我都会遵照奶奶的话去挖最新鲜的地菜。奶奶熟悉很多草药,她专门用草药帮家人和乡邻治病。我也没问为什么一定要在午时挖,心里早被地菜煮的鸡蛋吸引了。别笑我贪吃哟,那时的农村虽然自家喂的鸡能生蛋,但那些鸡蛋是给客人吃或买了换钱的。毕竟做客的机会不多,每年按惯律孩子生日一个煮鸡蛋,就是三月三的地菜煮鸡蛋了。

    每次我把满满一篮地菜递给奶奶都会获得奶奶的夸奖,脸上的笑容也像地菜花那样开得灿烂。我把奶奶选出来开花的那些地菜拿出去晒干备用,就跑回来帮着奶奶把鲜嫩的地菜洗干净。奶奶很细心的将地菜捆扎成一小束一小束放进锅里,丢下三五片生姜,等奶奶加水我就赶紧去烧火。这时,奶奶就跟我说地菜的好处。奶奶说午时采的地菜阳气足,吃了壮腰能防止春瘟。地菜在书上叫荠菜,可平肝、和胃、健脾、降压、解毒利尿、明目、凉血止血、祛风解热、治痢等,地菜的花与籽可以止血和胃,腹泻时将晒干的地菜煮水吃很快就好。最后奶奶总结就是一句话,地菜能治百病。等水热了,奶奶将准备好的鸡蛋放入锅中,又叮嘱我要单数放入,鸡蛋要先放在冷水里浸湿,再放进热水里煮,等鸡蛋煮熟了,奶奶把数好的红枣放入,同样是单数。红枣快熟时奶奶吩咐我把哥哥弟弟找回来。

    每次跑回来就看到桌上每人一碗地菜蛋。赏心悦目的色彩,淡绿的水,白白的鸡蛋,红红的大枣,我将鼻子凑进碗边,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从碗中跑出来。奶奶看我这样就把开得最好的地菜花插在她的头发上连说“聚财、聚财”,还说等条件好后放路边姜、当归、党参、黄芪、川芎、姜、桂圆、红枣、黑豆。我听奶奶报出有些不知道名字的东西却没有往常的好奇,整个心思全在地菜蛋的色彩上。

    走出农村,也走出了奶奶的视线,每到三月三,我仍然按照奶奶的吩咐去采地菜。每次我请假跑到乡下去采地菜都会遇到好奇或嘲笑的眼神。城市人只要花钱就可买到地菜,不过五角一元一把。可我不管也不解释。每次在田边地里看到几粒细碎的小白花我就有久违的感觉,他们不懂小白花里有我灿烂的笑容有奶奶能干的手。我猫着腰,弓着背,小心翼翼地把地菜从地里请出来,生怕弄痛了地菜。记得有次我看奶奶把地菜捆好放进锅里想起“豆在釜中泣”就问奶奶地菜会不会哭。奶奶说不会。地菜有专人掌管,管地菜的叫荠菜仙子,她最有灵气,被王母选中做为爱心使者,她的使命就是帮助天下人保护天下人的身体健康。荠菜仙子只有完成使命后才能回到仙界。当时我似懂非懂的点头,奶奶的话总是不会错的。奶奶不放心又跟我讲了一个传说。她说地菜救了一个叫王宝钏的女子让她不至饿死,她寻夫十八年最终和丈夫团聚……
   
    又是地菜飘香的时节,坐在屏幕前,思绪被隐隐的清香牵引着,心早飞到了乡间去和地菜约会,任那小小的白花摇曳着,把所有关于地菜的记忆摇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23: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湖南的布龙

    金龙值岁,舞龙接福家家喜 (古音)
    玉兔回宫,送兔迎春户户忙

    按要求写春联对联,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舞龙接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严格地说舞龙已属于各民族的表演节目了,不能再算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域的。不过,各民族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了解后还是有各自特色的。

    我这里介绍的龙叫布龙,布龙是用竹蔑扎出的龙珠、龙头、龙尾、龙身,再用布将龙头、龙身、龙珠连起来。布面上绘上鳞片,布的色彩大部分选红、黄两种。一般龙长九节。布龙和巴金笔下的火龙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盘结复杂的套路,听老人说有七十二套路。湖南有专门的龙狮运动研究所,现在的舞龙由民间一般性的表演,上升为一项融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已不再属于草根文化了。在农村,仍有舞龙队伍,出现的场合也随意,有时送葬队伍中偶有龙队出现。春节舞龙队伍拜年大都只光顾店面、厂家、商场等,这也和经济利益挂上钩了,进入百姓家庭的龙队少之又少。若想跟随龙队观赏龙舞,失望的机会多些。舞龙的人只会“S”形飞舞几下,好的也只几个简单的套路,不过是热闹下而已。更可气的是有些龙还堕落成“乞讨龙”……相比之下,记忆中的舞龙就不一样了。

    过去的农村,每村都有自己的龙,真的是“村村有龙队,乡乡争赛龙”。舞龙队伍的组建也是精挑细选,进入龙队必定是身强力壮,反应敏捷,头脑灵活的青壮年。一支舞龙队伍大约二十多个人,一个领龙队的人,一个持龙珠的人,其余的人负责举旗、举龙把、乐器伴奏等。举旗和举龙把的就是舞龙队伍的生力军,可互换的,举旗手相当于打球的后补队员。领龙队的人一定是口才好,机智幽默的文化人。一支舞龙队伍舞完本村的到外村舞时就是客龙了,这时,接龙的主家给付“红包”时可能会增加一点难度,这就是考验龙队领头人的口才。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主家把大红包用红线扎一个花结悬挂于晒衣服的竹竿上,看领龙队的人如何去取这红包。领龙队的人说完吉祥祝福话后又抓住红的特点说:“红彤彤的太阳分外娇,红彤彤的歌谣随风飘,红彤彤的光景步步高,红彤彤的丰收汗水浇,红彤彤的情爱乐陶陶,红彤彤的喜悦飞在眉梢梢,红彤彤的丝线织出富裕道,红彤彤的包封我来瞧。”说完领龙队的人就伸手取下红包。这样的斗智很多,这也是我特别爱看舞龙的原因之一。

    “龙”在村里的土地庙里,每年正月初一,领龙队的人带领旗队和锣鼓队在庙里祭祀,还唱请龙歌词:“天地开泰,日吉时良。击鼓敲锣,供果花香。诚心礼请,四海龙王。大闹新春,赐福无疆。仙凡同乐,玉帝褒扬……”。祭祀完后,将龙身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就到各家各户拜年。

    每接近一户人家,锣鼓都会及时响起,通知主家接龙。主家会把握时机燃放鞭炮,把龙接进家中。一般举龙珠的人会引着蛟龙扭着,舞着由侧屋进入,到每个房间转一圈由堂屋而出再回到屋前的坪里。这时观众大部分都聚集了,领龙队的人首先喊:“歇住锣鼓停住音,龙神来到贵府贺新春……”接下来是依据主家情况说些赐福吉祥的话,主家会笑着递上“红包”,一般是钱和烟之类的。领龙队的人会依据“红包”的轻重,把信息传递给持龙珠的人。因为时间和体力关系,大家会依据红包多少决定舞龙套路的多少。这只是一个方面,要遇到懂行的主家,在一个套路快舞完时燃放鞭炮,鞭炮不停,舞龙不止,这时舞龙队伍是不能走的,只能继续舞。时间长了,持龙珠的人会求情,当然这时的求情一般人看不出来。主家也不是故意为难,毕竟大家图的都是一个乐字,心大都在龙带来的欢乐和吉庆上。主家和龙队都是乡里乡亲,都知根知底,即使是客龙,大家也以礼相待。

    看舞龙要看得懂龙语,如团圆是龙头摇摆,龙身、龙尾跟随蜿蜒起舞,结成圆阵;步步高升是龙头绕着龙尾晃动,首尾相顾,从低向高摆动;龙欢跃地扭动于东南西北四方,再舞至堂屋门前,龙头昂首于门正中,这是祝主家“四通八达,财源广进”……最好看的还是后面那些即兴发挥,那抖动的龙珠,蜿蜒曲折的龙身,时而腾跃,时而流动,时而盘起,时而穿花,让人目不暇给,精彩之时,喝彩声可赛过锣鼓声呢。舞龙本来看的就是这热闹场面,赞的是这种气势。过去一年的烦恼不如意就在这种狂欢中被抛到九霄云外了,随之而来的喜悦,美好的意愿都在此刻印上心头。

    这样的狂欢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十五晚,全村人会集聚到河边“送龙”。送龙时也照例摆上祭品,领龙队的人会燃香祭祀,其他舞龙者会脱掉龙衣、将篾扎龙骨,龙珠堆放一起。记得领龙队的人祭祀时也唱了歌:“送龙送到大河边,九龙治水赛神仙。二十四节节节好,龙子龙孙赐福田……”唱完歌后还有一阵问答,他问谁要荣华富贵?谁要福寿健康?……村民都争着回答“我要”这类的话。这时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很兴奋,感觉此刻就在接受龙神的赐福。回答仪式后,领龙队的人点燃龙珠龙骨,送龙下水上天。龙衣仍保留在土地庙中,等来年正月初一再取用。

    现在很难见到过去那样精彩的舞龙表演了,每每想到过去追赶舞龙队伍的情景,我的心中都泛上来一阵浓烈的怀旧情绪。我说的舞龙情景,只是过去湖南中部流行的,想来其他地方,各有各的舞龙习惯和玩法,不知其他朋友留意过这方面的情况没有,有兴趣的朋友,把你记忆中的舞龙场景也来描述一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2 23: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先谈谈湘菜的问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09: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女,这么多?还没有一一看完

可能因为我是俗人,感受没有上升到象楼主那样的理论高度,也有可能是我们湖南民族比较多的缘故吧,各地可能不完全一样。

以后要多给您捧场,然后哪天回娄底了好到您家里去呷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0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荷听雨,您好

湖南算是楚国故地,我对楚国历史掌故十分敬仰和急于了解

原因:

汉朝的建国班底基本是楚国人,汉朝是继承了秦朝的先进制度,发扬光大了中华的文明

所以我特别想请您给大家聊聊楚国历史和楚国习俗对湖南的历史影响和现存习俗有哪些楚国的余风

还有就是湖南为什么能自清朝末期就被很多人认为拯救华夏文明的最好的地方

请您给大家指点,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喝完茶 听完“导游”介绍 大家可以组团去湖南啦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aaaaa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4-13 09: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西赶尸
湘西 既有誉满全球的张家界,也有神秘莫测的赶尸。早些年代,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小客店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其实,说是“赶尸匠”不如说是“领尸匠”,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一般的文学作品里和影视作品中对“湘西赶尸”的现象,往往是这样叙述的:“夜半……荒郊……小路……月亮透过乌云边缘,向地面撒出掺白的光线,一队白影在地上缓慢的移动着。仔细一看,像是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衣料浑黑、宽衣大袍的老者,只见此人,左手持一双红绳铜铃,右手挥一三角杏黄令旗,铃声一起——呤……呤,旗帜随之一挥。老者身后还默默的跟随着一队行动怪异的人,说怪异,是因为这群人的行动,异常的一致,一致到如同是同一个人,而且一个个走起来都是同手同脚!看他们走路的力道,也有异与普通人,每一步都踩得相当生硬,似乎没有我们平时行路时,那种轻快、有弹性的步伐,再看到这群人的面孔,就更叫人感到惊异!苍白……苍白的面色中发出灰黑和铁青的混合色,还带有些许暗红的斑点,双目深深的陷在眼眶之中,深得找不到眼珠,只剩下两个黑黑的空洞。双颊也深陷进去,上面帖着黄纸,好像还划着符。各个身着白袍,双手平举向前生出,从白袍中,还不时渗出一滴滴混浊的东西,向周围的空气中发出阵阵恶臭。这群绝对不是‘人’,他们是僵尸!而那个黑袍老者就是——‘赶尸人’。”
据有赶尸奇俗的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人士说:赶尸是不给人看的,赶尸是昼伏夜行的,三更半夜谁敢出去看会走的死人呢?不过,据在四县开旅店的人说:死人决不是用人背着走,确是死人自己象麻雀似的跳着走,因为赶尸的要住旅店,所以他们比较清楚,确是三五具尸体只有一个人赶。
  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
  论其实际形式,说“赶”尸不如说“领”,因为这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一面走一面敲锣,使夜行人避开,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
  夜里行走时,尸体都带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做着赶尸者生意的旅店,一年到头不关大门,白天是当然不关的,夜里也不关。其用意有二:
  那两扇大门后面就是尸体的休止之所,在黎明前到达,入夜后离去,尸体都在门后倚墙而立,天气不好不能走时,可能停留几昼夜。
  这种旅店的大门,除了过路的赶尸法师以外,是没任何人移动它的,由于对尸体的恐怖,无形中这门后面成了极神秘、恐怖的禁区,连旅店里的工作人员,也没人探头去张望一下,即使明知那里没有什么尸体,也没有人想看神秘的门后边。
  尸体来去是在入夜以后和黎明以前,其实都是夜间,为便于尸体出入,所以不必关门。关门不外防盗,这种旅店不会遭遇失窃,小偷不敢光顾,即使大胆去偷,也偷不到什么。
  据说,尸体之所以能跳动,全靠脸上的黄纸画符,所以到个地方停下来,法师立刻就把他们脸上的纸符除下来,否则他们会自己跳出来。
  抗战期间,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还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代办运尸还湘”
  听说过“赶尸”这回事的人,看了那张纸条,已知道是赶尸的了,因为他说明了“还湘”,若非赶尸,其营业范围绝不会只限于湖南,同时也不会写明“运尸”那么恐怖,“运柩”岂不较为文雅些吗?
  这位“代办运尸还湘”的人,是个六十岁的老头,据他说,赶尸的情形,确实如上所说,一点儿都不假,何时何人所创他不清楚,这一怪诞方法,跟“奇门遁甲”有密切关系。
  他还说:这件事外人难得一见,并不是他们不给人家看,而是没人敢看。
  他说:这一行业在湘西以外的地方很难行得通,第一、住宿就成问题。第二、夜行人不知闻锣趋避,反而来看热闹,非吓死人不可。第三、许多乡村,村外没有道路,势必经村中,大多数地方是不准尸体入村的,何况是跳跳蹦蹦的活尸呢?同时沿路的居民不懂这一情况,没办法要求他们合作—―听见锣声就把狗关起来,因为尸体是怕狗的,狗咬住尸体衣服一拉一扯,尸体非倒不可,一只狗还容易对付,来上一群,把尸体的衣服甚皮肉咬得乱七八糟。连赶尸的都给咬伤,事情就严重了,但在湘西没有这些困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10: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吃茶,,要吃湘菜,,,

姐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aaaaa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4-13 1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美食
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其菜肴风味是鲜辣浓香,在烹调技艺上,以炒、腊、蒸、煨、煎、烧见长。湘菜主要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地风味组成,以湘江流域菜为其代表。近现代湘菜已发展到 4000 多个品种,其中有 300 多款为闻名遐迩的名菜。   湖南湿润多雨,土壤非常适宜辣椒生长,因而湖南盛产辣椒,辣椒本身具有驱寒祛湿的功效,而且能增进食欲,所以湖南人嗜辣如命,有一句话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湘菜中最富特色的菜肴有口味蛇、腊味合蒸、红椒酿肉、罐子肚条、麻辣子鸡、剁椒鱼头、东安子鸡(最著名的是长沙曲园酒楼中做的);风味小吃有南荠草莓饼、葵花虾饼等,你如果到了湖南,可一定要大快朵颐。

长沙麻仁香酥鸭

长沙麻仁香酥鸭是长沙特一级厨师石荫祥的杰作,集松软、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此道菜选良种肥鸭,烹饪时在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麻层呈金黄色时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条状,整齐地摆放盘内,配头、翅、掌,周围拼上香菜,造型美观,焦酥鲜香。

长寿五香酱干

长寿五香酱干以黄豆为原料,佐以鸡汤、味素、香油、香料等精制而成。色泽乌亮,质地松软,味鲜可口,酱香扑鼻,回味无穷。臭豆腐

长沙的臭豆腐要数百年老店火宫殿炸得最好,进火宫殿的人没有不吃臭豆腐的。 1958 年,毛泽东到长沙视察时,还专门到火宫殿吃了一顿臭豆腐。 火宫殿的臭豆腐是用优质浏阳豆豉加冬笋、香菇、曲酒等煮制的卤水点成的,炸好的臭豆腐外脆里嫩,再浇上辣椒油、香油、酱油等调料,非常好吃。

德园包子

提到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德园包子皮薄馅大,富有弹性,糖馅由冰糖、玫瑰糖或桂花糖等拌成,香甜爽口;肉馅则用上好瘦肉拌上香菇和冻油等调料,油而不腻。每天早上在德园包点店前买包子的人都会排成长龙,成为长沙街头一景。 德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名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最初为一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后几经易手却无建树。民国初年,几位失业官厨集资入伙,盘下德园,迁店于黄兴路樊西巷口,以官府菜点招徕食客。因菜肴制作总有海味鲜货等剩余料留下,为免浪费,故将其剁碎,拌入包点馅芯,谁知这竟使他们的包点风味独特,倍受垂青。从此,德园包子大振名声,遂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茹爽鲜嫩”的民谣之赞。长沙“文夕”大火后,原班部分师傅重新集资,再度建店,取名德园茶馆,继续经营饭菜、包点,并逐步形成驰名长沙的“八大名包。”“八大名包”为:玫瑰白糖包、冬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钩鲜肉包、瑶柱鲜肉包、叉烧包。

洞庭腊野鸭条

洞庭腊野鸭条为洞庭湖地区著名风味。洞庭湖盛产野鸭,腊制为当地独特技艺。洞庭腊野鸭条以薰腊野鸭为主要原料,去骨切成条块,伴以水芹、生姜、精盐、芝麻油等佐料。菜肴柔中带韧,香味浓郁。

洞庭银鱼

洞庭银鱼不但肉质细嫩,而且含蛋白质丰富,并具有宽中健胃、滋阴补肾之功能。食时,一般将鲜银鱼取熟猪油煎炒或以瘦肉、鸡蛋烹汤,是味道鲜美的佳肴。此外,晒干后,做汤或煎炒也各具千秋。岳阳筵席上的“银鱼三鲜”,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凤凰腌罗卜

在凤凰城乡,只要有人群来往的地方,就会有卖腌酸萝卜的摊子。凤凰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醮着鲜红的辣子汁吃腌酸萝卜片、酸萝卜梗。腌萝卜泡制的方法很多,各家自有绝招拒不外传,做得好的酸中有甜,甜中带香,再加上辣椒的辣味,尝起来独具风味。

蝴蝶过海

蝴蝶过河,又名蝴蝶飘海,因鱼片经过烫涮以后形似蝴蝶,故名。岳阳地区厨师用火锅代替民间的七星炉,并先以鸡汤、鱼头、鱼骨、鱼皮制成鲜汁倒入火锅(也可用不锈钢汤锅配小酒精炉),食用时将鱼片放入沸滚的火锅中烫熟捞起,蘸调味料食用即成。成菜鱼肉细嫩,汤汁鲜美,出烫现吃,非常适口。此菜极受人们欢迎,并成为“巴陵全鱼席”中的菜肴之一。

花菇无黄蛋

花菇无黄蛋是长沙的传统名菜,早在本世纪 30 年代即闻名遐迩。其制作的关键在于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让蛋清流出,破坏造型。蔡海云制作的无黄蛋,蛋面光滑不破,质地异常鲜嫩。这种没有蛋黄的鸡蛋,往往让食者惊叹不已。

椒盐馓子

长沙制作馓子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椒盐馓子的原料是白面粉、盐和白胡椒粉,经过油炸而成的,它的特点是丝条粗细均匀,吃口香酥。

菊花心和金香柚

菊花心和金香柚颇有名气,是中国名柚,产于张家界境内。这两种弛名三湘四水的特优水果,一是永定区的菊花心柚子, 二是慈利县的金香柚子,他们都具有很久的栽培历史,其果实风味,深获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近年来,它们又双双步入旅游市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指名求食的“果中新贵”。

君山银针鸡片

君山银针鸡片,与杭州“龙井虾仁”一样,闻名全国。“君山银针”是摘自君山白鹤寺内十几株茶树上的茶叶,味道清香甜美,饮后能使人精神振奋,具有安神、健胃之功效,自唐末至清一直被当作贡茶。君山银针鸡片即用鸡肉 和 君山银针茶滑炒而成,成菜白绿相间,鸡片鲜嫩,银针清香,其味极佳,深受中外顾客的欢迎。

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又名蓑衣萝卜,是明末清初由洞庭湖区盛产的皮薄、肉嫩、光洁的鲜萝卜为原料,辅之以辣椒粉、盐创制而成。后经改进,萝卜经数刀切后,仍为一个整体,提起时形同盛开的兰花,又如过去农民的雨具蓑衣,故得名。它保存了传统的鲜辣风味,又有脆嫩郁香的余味;同时,还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一直畅销湘北市场。

柳德芳汤圆

柳德芳汤圆是长沙市的名特小吃,为柳德芳汤圆店独家经营,创始于清道光( 1821--1850 )年间。  柳德芳,别号柳三,人称长桥柳,小时家境贫寒,以卖汤圆为生。由于汤圆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因而颇有名气。 1852 年(咸丰二年),柳三在河街南货馆购面粉,不曾想,面粉中竟有 53 两的大宝银子,遂又购回 6 篓,果然又得了 6 个 53 两的大宝银锭。得此横财,柳三遂购一间铺面,专营汤圆,因其所制汤圆个大、糕糯、馅多,肉素兼备,咸、甜双全,不粘唇,不腻心,回味悠长,博得广大食客赞赏。据传,陕甘总督左宗棠曾感其汤圆鲜美香甜,遂赠“枵腹而来,君休问价;从心所欲,我亦重涎”的楹联。后柳德芳将其装裱挂入店堂,招徕众多的文人墨客,从此慕名前来、以至不吃柳德芳汤圆不算到长沙成一时之风气,声名流传享誉至今。

麻辣子鸡

麻辣子鸡是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有“有吃麻辣子鸡就有吃湘菜”之说。麻辣子鸡取料用半公斤左右的当年子母鸡,取出内脏,砍去头爪,剔掉骨头,然后切成方丁,先入油锅氽炸。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绍酒、黄醋等急炒。该菜色泽金黄,皮焦肉嫩,麻辣入味,油润鲜香。

苗家菜豆腐

苗家菜豆腐有细嫩、鲜软、香浓的特色,加之成本低廉,是凤凰苗家人日常最喜食用的主菜之一。做这道菜,首先倒适量冷水入锅,再将事先用石碓冲细的黄豆粉倒入并拿筷子搅匀,文火煮开后即倒入青菜,稍加搅拌,再文火煮至汤水变清,即可放入野葱、大蒜、辣椒粉末等佐料,焖盖一阵,便可食用。

苗家酸菜豆腐汤

苗家酸菜豆腐汤是苗家人的传统汤菜。酸菜一般采选萝卜叶、白菜已开始发黄的叶片,在阴凉处摊摆一两天,使叶片呈金黄色,然后切碎、装坛,再用滚开的米汤和酸汤曲浸泡并靠近有热火气的地方摆放,一天一夜可成,颜色金黄透亮。  做汤时,只需放水倒入部分酸菜,放入豆腐坨,再加上野葱、少量辣椒等佐料,煮开就可食用。此汤颜色嫩黄,味道清鲜,食之使人增食开胃,强身健体。

苗家酸鱼

酸鱼是凤凰苗乡独步天下的宴中名菜。苗家人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到秋收八月,主人就把田水放干捉鱼,除了拿部分到墟场上卖,大多数都洗净破肚,取出内脏,在盐、辣子粉末、五色大料为主料制成的料汤中浸泡两至三天,再用糯米粉或苞谷粉撒在上面,放入窖坛盖好,再把坛口水盘注满水,十五天左右即可拿出食用,可煎、可炒、可生吃,口味别具一格。只要常年保持坛口水盘不干涸,酸鱼可保存一至二年。

苗家酸鱼

酸鱼是凤凰苗乡独步天下的宴中名菜。苗家人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到秋收八月,主人就把田水放干捉鱼,除了拿部分到墟场上卖,大多数都洗净破肚,取出内脏,在盐、辣子粉末、五色大料为主料制成的料汤中浸泡两至三天,再用糯米粉或苞谷粉撒在上面,放入窖坛盖好,再把坛口水盘注满水,十五天左右即可拿出食用,可煎、可炒、可生吃,口味别具一格。只要常年保持坛口水盘不干涸,酸鱼可保存一至二年。

三层套鸡

三层套鸡为传统湘菜,是长沙名厨柳三和擅长的名菜之一。 20 年代末,鲁涤平主湘,其侧室 沙 夫人患头痛,医者荐方以一麻雀、一斑鸠、一乌骨母鸡,用天麻套蒸饮汤治病。柳三和根据配方调整以母鸡内放一鸽子,鸽子内放一麻雀,麻雀之内放天麻、枸杞之类,三物套蒸,制成“三层套鸡”。此菜名噪一时,颇受上层人士青睐。

三塘甜酸荞头

三塘甜酸荞头以本地产的荞头为原料精制而成,以白、圆、脆、肉紧而闻名,具有开胃、防暑、助消化之功能。

桑植盐豆腐干

桑植盐豆腐干是有名的地方特产。清咸丰年间,桑植县城豆腐行业制作的盐豆腐干,畅销长沙、武汉、广州等地 , 誉满三湘 , 且曾列为贡品 , 名噪京城。经现代科学分析证明,盐豆腐干的营养价值,不低于牛奶,且具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等功能。因此 , 爱吃盐豆腐干的人 , 皮肤一般比较嫩滑、晶莹,很少生暗疮,肠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见,盐豆腐干还是美容良品之一。

社饭

  “社饭”是土家人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节饭”。其作法是先于节日前上山扯来野葱、社菜,洗净剁碎,放于锅中焙干。煮饭时,先将肥腊肉炒香,铲出待用。煮饭时以三分糯米和一分粘米混煮,粘米半熟后方下糯米,然后将米汤滤净,放进社菜、胡葱和腊肉,搅拌均匀,阴火焖熟。揭开锅盖,香气盈室,其味妙不可言。

酸鱼肉

土家饮食加工花样颇多,吃法讲究,菜肴讲究酸、辣、香。夏天,天气炎热,不宜吃荤腥,鱼、猪肉又易腐,拌上糯米粉子,腌制成酸鱼肉,既不油腻、腥臭。又防腐、上口,是招待宾客的佳品。

团年菜

“团年菜”是“合菜”的俗称,为土家族过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传明嘉靖年间,土司出兵抗倭,为不误军机,士兵煮合菜提前过年。其制作是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椒条等合成一鼎锅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还别有深意。它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荣传统。

乌鸡天麻汤

乌鸡天麻汤极具营养价值,是民间滋补“秘方”。张家界八大公山一带的天麻,色金黄,透明发亮,是天麻中的上品,可治疗头晕目眩、中风偏瘫,又滋补,又治病,两全其美。

虾饼

虾饼是湖南岳阳风味小吃,是用洞庭湖一带出产的鲜虾拌以面粉糊炸制成的,具有味鲜香嫩、焦脆可口的特点。

血豆腐

“血豆腐”,即将豆腐合猪血、猪肉及花椒、辣椒等佐料拌成泥状,捋成卵形,以竹筛置火炕上,烟熏烤成腊黄,吃起来耐嚼味香,堪称佐酒上品,亦为土家特色菜。

血粑鸭子

血粑鸭子是凤凰最具特色的地方菜,是用上等糍糯米及鸭血制成的血粑和鸭肉煮在一起,并掺合一定的香料,煮成金黄色即可食用。血粑鸭子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起来到口香浓,让人食欲大增。吃血粑鸭的最佳配菜是素炒酸豆猪血稀饭

“猪血稀饭”,为土家人祭祀、祭祖等特定场合具有特殊用途特殊意义的特殊食品。每年三月,是“白蒂天王”的生日,届时土家人杀猪祭祀。庙祝时煮“猪血稀饭”祭于神前。凡祭祀之人,都要分吃猪血稀饭一碗。此外,过年杀年猪祭祖,也煮猪血稀饭。寨子里逢人都可舀一碗吃。有远道来客,更要请一碗“猪血稀饭”,甚至有相强之意。

杨裕兴面条

杨裕兴面条口感柔韧,煮面条时讲究宽汤、清水、滚开;汤料是用猪筒子骨加老母鸡炖成的;从大众化的肉丝面、酸辣面到高档的蟹黄、瑶柱面,一应俱全,在杨裕兴面馆里吃面的客人从早到晚都很多。

猕猴桃汁

张家界的猕猴桃可谓吸天地之灵气,用其制成的“猕猴桃汁”原汁原味,甘甜可口。  位于猕猴桃之乡(张家界市桑植县)的湖南天然饮料厂生产的猕猴桃汁,以它独特的性能和营养价值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好评,一九八八年荣获湖南省“优质产品”称号,一九八九年荣获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一九九0年获“全国旅游饮品金奖”和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最佳销售奖”,一九九一年以获“第三届国际博览会铜奖”。  湖南天然饮料厂建于一九八六年,其设备为从西德引进八十年代果汁全自动生产线和从瑞典引进利乐无菌自动包装线。年生产能力为果汁五千吨,罐头年生产能力为两千吨,其产品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自治区。

姊妹团子

20 年代初,有一对姓姜的姐妹在火宫殿的圩场卖团子,她们做的团子既好看又好吃,颜色瓷白,小巧玲珑,糖馅的甜香不腻,肉馅的鲜嫩可口,外面的皮糍糯柔软,姊妹团子从此出名,现在还能在火宫殿吃到。 一本书上看来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aaaaa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4-13 11: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湖南的客人一定得记得品一品酒鬼酒
湘西位于荆楚文明之西隅、巴蜀文明之东陲,古有“武陵蛮”地和“五溪蛮”地之称,自古就是一块神秘的土地。
  这里峰峦险峻,山川秀美,武陵山脉雄贯全境,沟壑纵横,云端飞瀑,五溪逶迤竞流洞庭;这里民族集聚,和谐交融,民风淳朴重情厚义,崇尚祭仪,尤盛巫风,祀神歌舞千年不衰。湘西早在夏《禹贡》中就被称为“荆州”之地,商为荆楚“鬼方”之域,西周至春秋属楚“黔中地”,战国至秦属“黔中郡”。因地处荒蛮僻野,且民性桀骜不驯,在大清康熙、雍正王朝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之前,无论是始于先秦盛于唐、宋的“羁縻制”或是行于元、明、清的“土司制”,均是历代封建王朝对湘西实行“以夷治夷”的羁縻牵制政策的真实写照。奇绝秀丽的自然生态,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人文环境和历代王朝推行羁縻政策的历史背景,孕育出积淀深厚、含蕴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景观。

  在湘西独特而瑰丽的民族文化景观中,酒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境内居住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儿女历来深谙酿酒之道,创造了灿烂的民族酒文化。   湘西自古素有“醉乡”之称,而横穿湘西的酉水素称“酒河”。湘西人造酒起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酒神娘娘”凄美动人的传说却在苗族巫师的《酒歌》里吟唱了千百年:一位美丽的“黛帕”(阿妹)在为家人送中饭的山途中迷恋上会唱山歌的“黛崔”(阿哥),就将饭菜用桐叶包好埋藏在开满兰花的草丛中,去与心上人对歌约会,耽搁了家人的农事,被气极的哥哥误伤致死。数天后悔愧的家人却在她埋藏中饭的兰草中,找到了制造甜酒的秘密。乡民们都说姑娘没有死,而是被天宫召去成了掌管人间酿酒的酒仙神女,当地人都尊称她为“酒娘娘”,并奉敬她为“酒神”,都说天边那闪亮的“酒旗星”就是她美丽化身,“酒娘娘”以其年轻如花的生命换来芬芳美酒,湘西的大山深处于是便有了酿酒,代代衣钵相传。   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即为酒坛的象形,在与酉相配的文字中大多与酒有关,如造酒为酝、酿,买酒为酤,敬酒为酬、酹、酌、酢,畅饮为酣,狂饮为酗,醉酒为酕、醺、酩、酊,酒之色为配,酒浓为酷、酽、醇,甜酒为醴,毒酒为酖,酒器为尊等等。这足以证明中国古代酿酒业异常发达并与酉字悠息相关。

  湘西的母亲河--酉水,因酉氏族居住而得名,据秦简《日书》等古文献记载:“酉”之为“酒”,“酒”从“氵”(水)从“酉”,酉日“渍米为酒,酒美”等。从云梦《睡简》(甲、乙种)得知古字“酉”之为“酒”,与许慎《说文》中“酒从‘氵’(水)从‘酉’”相契。《汉书·地理志》曰:“充,酉原山,酉水所出,南至沅陵入沅”;《水经注》云:“酉江,大禹治水九江之一”。可见酉水名称之古老。云梦秦简(甲种)记载:“丙丁有疾,王父为崇,得之赤肉、雄鸡、酉(酒);“毋以酉台(始)寇(冠)带剑,恐矢兵,可以渍米为酒,酒美”。可见酿酒术在战国时已在楚地广泛运用。

  酉人发明酒醴后,后人便以酉人或里人、醴人等相称以示尊贵。酉水流域分属湘、黔、川(渝)、鄂边区的武陵山地,为酉人的世居地,秦汉以来封建王朝对湘西各地的管制常以“酉”、“醴”等字置名,至今武陵山区以“酉”字命的河流山川及地名不计其数。相传大禹治水时,为苗民改善了水稻种植条件,苗民用甜酒敬奉大禹,初时大禹也深感酒美,但仍对苗民心存戒意(汉籍记为:“蠢兹有苗,昏迷(饮酒)不恭,侮慢自贤,反败道德。”),不久便下了“禁酒令”。于是,便有了《战国策·魏策》云“昔者,帝令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的说法。

  相传楚大夫屈原流逐江南时,在此写下了《离骚》、《九歌》、《九章》等千古名篇,他也曾游走于湘西美丽绝伦的山水之间和浓郁的醉乡酒风之中,他在《九歌》之《东皇太一》中写道: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在《招魂》中写道:“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屈原的《东君》是楚人祭祀太阳的颂歌,“操余觚兮及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其诗篇中多次写到饮酒、祭酒之场面,可见当时湘沅一带的民间酒俗蔚为壮观。

  酉水河畔龙山县里耶镇战国古城、古井和秦简的惊世发现,让历史上蛮僻边野的湘西文化为世人瞩目。特别是出土36000余枚秦简牍的 “中华第一井”,被专家誉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同时,在酉水流域的龙山县里耶战国古城遗址、里耶大板商代文化遗址及东汉古城遗址、魏家寨西汉古城遗址及古墓葬群,古丈县河西镇白鹤湾战国楚墓群,保靖县清水坪镇古墓及酉水河段的崖墓葬群,酒鬼酒瓶生产基地保靖县“四方城”古城遗址古墓群中,均出土了大量的商代、战国至秦汉代时期的青铜尊、彩陶壶、扁铜壶等盛酒器皿,可见湘西的饮酒酿酒史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角度综合考证说明,居住在武陵山区湘西少数民族善造美酒,自古湘西出美酒。
无酒不飞歌,无酒不起乐,无酒不摆舞,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这是湘西酒文化的生动显现。湘西有诗云:“江城杨柳绿成围,日暮渔翁换酒归,醉卧晚亭呼不起,白头启枕一蓑衣。”

  湘西人能歌善舞,知酒善饮,崇尚以酒歌倾情,以酒舞咏怀,以酒乐尽兴。湘西是歌舞之乡,那多情婉转的山歌和木叶,神秘诡异的傩戏和茅谷斯,豪迈壮观的摆手舞、鼓舞和接龙舞,欢快如雨的土家镏子和咚咚喹,高亢苍凉的高腔和阳戏,凄美动情的孝歌和哭嫁歌,无不在酒香中飘扬,无不在酒碗中激昂。酒事、酒歌、酒乐、酒舞是湘西人生礼仪中最壮丽的篇章。

  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多次在湘西采集民族民间音乐,源自神秘湘西的音乐感悟让他登上了奥斯卡音乐的领奖台,这是湘西醉乡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文化根籁的恩赐。湘西民歌唱到:“酒是绸缎棉花衣,不怕山口风凄凄,酒是大鱼大肉饭,挑起重担过高山”。“妹家门口有条河,先钓鲤鱼后钓哥,先钓鲤鱼来下酒,后钓情哥唱酒歌”。

  酒歌、酒舞、酒乐在生活中酝酿,在农耕里穿行,在祭礼中传承。酒,是湘西山民深刻的命脉和生存的意义,是劳动的赞歌和土地的颂词,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希冀,是湘西少数民族人文精神的一面心镜。

  湘西人热情好客,知情达理,崇尚以酒示尊、以酒示贵、以酒为礼。客人进门要喝“拦门酒”,进屋要喝“三杯酒”、“转转酒”或宾客围坐一起喝“咂酒”。大碗肉加上大碗酒,主客均唱“酒令歌”,或谦或谢,或敬或答,或劝或辞,或吟诵人物或论道古今,或歌唱爱情或畅咏农事,团坐高歌,酣畅痛饮,粗放而不失礼仪,狂热而不伤和气,歌声昂扬,酒兴激发。有道是:“苗山清泉流不尽,苗家美酒喝不完,喝在肚里甜透心,心心相印宾主欢”。

  拦门酒:接待外来客人或娶亲嫁女,主人事先备好的自酿的“包谷烧”酒,请来山寨德高望重的族老、歌师和最美丽的姑娘,在寨门或自家门口摆下大方桌,拦摆上一碗碗喷香的美酒。客人要进门,由把门的族老或迎宾的姑娘先唱讲贺词,再由客人中最年长声望最高的长者唱答谢词……然后主盏人以山歌向客人提问,问答嬉笑之间,让客人痛饮拦门酒。拦门酒歌唱道:苗歌一唱不停声,说话开口不停音。美酒不喝不放碗,先唱美酒再进门。

  三杯酒:家有客进屋,主人敬上三杯甜酒,俗称“进门三杯酒”,客人告辞时,再敬三杯,谓之“上马三杯洒”,并陪客人一段路程。若客人不会喝酒,客人可用右手中指尖蘸杯中酒三次,向空中弹三次,以谢领主人盛情。湘西有歌云:一张桌子四四方,包谷烧酒摆中央。主家拿来待宾客,醉饮三千香满堂。

  转转酒:酒桌上先将自己的酒杯传给右手边的人,同时左手接左边的人传来的酒杯,喝一口马上向右传。“转转酒”必须转双,即第一次由左向右传,第二次由右向左,按顺序将一杯酒边传、边接、边喝,一回合叫一次团圆杯。“堂中酒杯轮流转”寓示着大家团结一心,心心相连。

  咂酒:亦称“杂酒”,古称“打甏”,又名“钩藤酒”。旧时为土司王宴客之佳品,起源甚古。俗以酒曲和杂粮置于坛中,久之成酒,饮时开坛兑以沸汤或浸以山泉,置芦管、竹管于其中咂之,先以一人吸咂竿曰开坛,然后轮吸。因其饮法独特,古人赋诗赞叹:“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出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湘西人重生亲嗣,民风纯朴,崇尚以酒庆喜,以酒致贺,以酒祝福新生。新生命降临人世,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喝“头生酒”,三天后要喝“三朝酒”,孩子满一月要喝“竹米酒”(满月酒)、满一百天要喝“百日酒”,满一年要喝“周岁酒”。媳妇坐月生孩子时,有人刚巧上门或从她家门前经过,叫“踩生“或“压喜”。踩生人与婴儿异性为吉,谚语云:“女踩男,福寿全,男踩女,家中举”。踩生人要是与“添喜”人家孩子异性别,这家人就会喜眉笑脸地把踩生人拉进屋里,请吃甜酒蛋,还要“赏红”(即红包)以示谢意。相反,主人家会发愁不乐意,反要“踩生”人拿来酒肉到主人家赔礼道歉,以表双方都会消灾去神祸,这叫“倒门酒”。

  “三朝酒”:产妇未临盆,娘家多先酿甜酒。婴儿坠地,丈夫提公鸡或母鸡到岳家报信暗示生男生女。岳母则背鸡蛋、酒及小儿衣、帽、鞋、被等物送“鸡米”。婴儿满三朝(天)时,亲友结队前来祝贺,主家先煮“酒糟蛋”待客,继而办喜宴,一边酌酒,一边听岳母拟名,用坛子倒酒,不醉不止。

  “头生酒”:谁家媳妇生第一个孩子的当天,全寨乡亲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并在主人家喝“头生酒”,头生酒只能吃鸡蛋和美酒,贤慧的人家也煮糯米粑和甜酒,而三朝酒除吃蛋外,还需要吃鸡鱼肉,因此也叫“斋酒”、“晕酒”。

  湘西人生性炽烈,重情厚爱,崇尚以酒为媒,以酒定情,以酒论嫁。恋爱男女双方有意后,男方要自备酒肉要到女方家讨“放口酒”;订婚时要操办“定亲酒”;姑娘要出嫁了,女方家长要为她操办“戴花酒”和“开脸酒”;出嫁当晚同寨青年男女都会前来喝“姊妹酒”或“陪夜三碗酒”;男方迎娶新人时要请女方亲友喝“送亲酒”、“茅宴酒”、“上马酒”;新娘迎娶到家时双方共饮“同心酒”、“合欢酒”。举行婚礼当晚,全寨青年男女要在新郎家闹“掀酒”,婚后第三天要去新娘家喝“回门酒”;回门后要召集亲朋好友喝“谢亲酒”,请做媒人喝“谢媒酒”;男女双方亲家相会要喝“老客酒”;婚后姑娘怀孕了,家里要为她操办“收心酒”。

  “放口酒”: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后,男方象征性地请媒人到女家求婚。媒人持一把伞或公鸡进女方家门,就说:“你家有缸酒窖得好香啊!我来讨杯酒喝呢!”女主人见有伞或公鸡,笑着说:“我家的酒清淡寡味,怕没人要啊!”媒人忙说:“哪里哪里,你家的酒又香又甜,人家馋恼火了,才来讨点喝呢!”主人问:“是哪家的贵客要喝我家的酒嘛?”求亲问亲,全是以酒作隐语。女方同意后,由女方家择吉日在女方家吃“放口酒”。男方则带礼品上门认亲,与女方结下亲事,双方各邀歌师比试,凑兴祝颂。

  “戴花酒”:娶亲前一天,女方举行“戴花酒”,摆出所有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戴银手镯、戒指。

  “姊妹酒”:新娘要出嫁了,寨子里的姐妹们新娘家里伴嫁,以表姐妹情份。喝姊妹酒的晚上,父母兄弟和帮厨们要暂时回避,先由新娘敬酒祭献祖先,之后亲自为姐妹们酌酒,然后又由姐妹们回敬新娘,彼此尽情痛饮歌唱,互诉离别之情。

  “陪夜三碗酒”:新娘出嫁,全寨的小伙子都要去陪夜清坐。夜幕降临,新娘的哭嫁歌委婉动人,令人伤感动情。子时,悲凄的歌声渐渐停息,堂屋里陪夜酒开席了,小伙子们狂饮三碗酒以表对出嫁姐妹的送别之情。

  “迎亲酒”:婚前一天,男方必须给女方挑“迎亲酒”,女方亲眷邻居则将桐油拌锅烟灰涂抹在男方来人脸上,众人互相追逐为娱。晚上,女方把族人和亲朋好友请来喝酒,当晚或第三天,女方发亲,亲授青布伞叫“窝窝伞”,并唱吉祥如意祝福歌。新娘出嫁时,引亲娘与新娘兄弟在前引路,后面尾随意一行穿红着绿的陪嫁队伍前住男家。

  “茅宴酒”:新娘上花轿后,村寨同族的兄弟们都来押轿、护轿,有的则抄近路拦在渡口或坳口,不让新娘的花轿过去,意味着出嫁姑娘的“野舅爷”们要喝酒才准过去。男方一般都有准备,先派人将酒席挑到这些地方等着,当那些“野舅爷”们到来之后,就将酒宴设在茅草坪上任其吃喝。

  “上马酒”:当背新娘上轿,要举行发“嫁”仪式,摆三碗酒、三碗肉、一把伞,唱发嫁词:“今日嫁贵女,大吉大利时。虔诚三杯清酒,敬呈痛饮。一杯酒,敬上天,天宫赐福降福来。二杯酒,敬下地,地脉龙神降吉利。三杯酒,敬祖宗,子孙万代满堂红。三杯酒,全饮尽,姑娘发嫁出门去。”路上押轿、护送新娘的女家兄弟抵达男方后,男家须在堂中设酒宴招待。这些充任“舅老爷”的堂兄弟们坐在堂屋靠祖先神龛一方,属正中席中位,俗称“坐上马位”,陪客坐在左右两边。桌上酒菜盘、碗碟须按礼摆成马蹄形,若摆错位,“舅老爷”可借故不饮,其它客人酒席一律不得开席。席间,客人均向“舅老爷”敬酒敬菜,敬为“上亲客”,他们有将新娘在拜堂之前带回娘家的权利。

  “同心酒”:送嫁队伍抵达男方家,男方在大门前烧一火把迎新娘以示兴旺。新娘由侧门进后不拜堂,在预先摆好的凳子上坐下不能移动,以示在男主家位置稳定。主婚人拿来一碗“同心酒”和“连心肉”,让新郎新娘同吃共饮,此时主婚人唱同心酒歌:酒肉端在手,新人唱个够。喝上一口,香甜在口;喝上两口,吃穿都有;喝上三口,富贵长久,夫妻二人,永不分手。唱罢,再举行拜堂大礼。

  “合欢酒”:新郎新娘入洞房之后,由接亲娘主持喝合欢酒。新郎新娘右手各执酒杯,左手相互捏握,手臂交叉碰杯后双方一饮而尽。喝过合欢酒后,接亲娘检查了双方酒杯,杯底滴酒不剩,表示两心交融,情浓如酒。如按苗家古俗,新郎新娘虽然入了洞房,但暂时不能同床共枕,要等到新娘三天之后回门转来,才能共度蜜月。

  “掀酒”:婚宴结束后,新婚之夜新人暂不得合卺,全寨青年男女则闹“掀酒”。男女青年簇于新娘和送亲姑娘周围,主人请众宾客饮酒对歌,男方女方宾客互唱礼词或故意褒贬对方,搞得新娘新郎啼笑皆非,将婚礼推向高潮。最后同对新娘新郎唱美好的“祝福歌”,男起女应,常常掀闹昼夜。

  “回门酒”:苗族新郎新娘新婚之晚不能同宿共欢,新郎当陪宾客欢饮三日,然后由新郎的兄弟挑着酒陪新人去娘家,新郎当场认过岳父岳母,请女方叔伯、舅爷、老表等同饮“回门酒”,送了“娘钱票(也称奶钱),”方可引新娘回家。

  “谢亲酒”:新娘回门后与父母兄弟欢娱团聚,男方主人操办丰盛酒席,以感谢亲友们为婚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名为“谢亲酒”。吃过谢亲酒之后,亲戚朋友告别主人,各自回到村寨,新郎新娘从此同床共枕、欢度蜜月。  

  “收心酒”:初嫁怀孕后要举行“收心”仪式,男方要摆酒席,宴请岳母及女方的伯母、婶婶、嫂子等,来给嫁女“梳髻”,将姑娘婚后双髻发改为单髻发,以告知女方:姑娘时代已经结束,今后要把心收回到夫和家庭上。

  湘西人勤劳勇敢,长于耕猎,崇尚以酒咏事,以酒祈福,以酒欢庆丰收。春天插秧要喝“开秧酒”,秋收打谷要喝“打禾酒”、  “尝新酒”和“堆花酒”,盖房封瓦前要唱“上梁歌”喝“上梁酒”,新房落成要喝“热火坑酒”。在这酒的传续和寓意里,酝酿着湘西人与土地、丰收和家园厮守的执着信念,凝聚了湘西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汗水淬打的坚强性格。

  “开秧酒”:每年春天插秧第一天称“开秧门”,主人要请帮工插秧者宴饮一顿,民谚道:“多喝一碗酒,多收一担谷。”主人还会偷偷在大田中间埋一坛甜米酒,插秧者有幸发现,一定要喝干,预示着插秧者一年大吉大利。主人有时还采来油桐树叶,包裹鱼肉,给插秧人每人一包“鲜包子”,以示年年有余(鱼)。清代土家诗人田泰斗《竹枝词》:“栽秧插禾(指布谷鸟)满山啼,正是栽秧插禾时。口唱秧歌骑秧马,晚来还带鳢包归。”

  “打禾酒”:立秋后第三天,来吃打禾酒的亲戚朋友动身了,他们挑着一担担写着“丰收酒”的糯米甜酒、“包谷烧”或自编的竹篾背篓、谷席,相互祝福谷物丰收。主人收取见面礼,要留客人共享打禾酒宴,喝打禾酒的客人不能在主人家过夜,不管多晚散席必须当夜赶回自家,以免带走主人家的财喜。

  湘西人敬畏自然,与天同乐,崇尚以酒祭祖,以酒娱神,以酒舒展天性。湘西土家族、苗族山寨,每年都有盛大的民俗传统节庆与祭祀仪典,巫师们以酒敬神、求神、娱神,或叩祭先祖,或祭神求雨、或驱疫辟邪,或超度亡灵,或禳灾纳吉,或缅怀英雄,或祈福避凶。无论是巫风弥漫的傩祭、傩戏、傩仪以及椎牛、还愿、接龙、跳香等祭祀活动,还是原始热烈的社巴节、赶年节、三月三、四月八、接龙节、赶秋节、挑葱会、清明歌会、六月六歌会、边边场等民间节庆,抑或是神秘莫测的上刀梯、下油锅、踩火犁、椎牛等神功绝技,均要以酒祭拜,以酒对话,以酒通神。

  湘西山寨人家有了丧事,相识者无论亲疏,皆来吊唁,丧家设酒宴待宾。对于高寿长者逝世,抬丧者有嘻戏笑闹抬丧酒,主家发丧,灵柩出门,孝男孝女随棺前行,抬夫一路或进或退,或停或跑,在险途突然停柩,向死者孝男孝女们索酒喝“讨脚酒”,人们嬉戏笑闹享用,贺死者归山成龙,后代兴旺。

  酒,折射了湘西少数民族的民族个性和人文情结,透过种种根植于民间民俗活动中的酒文化现象,呈现了湘西人质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湘西人祟尚自然、敬畏自然、洒脱自由、纯朴无忌、勤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特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3 18:19 , Processed in 0.47945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