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依荷听雨

[【其它】] 《书园》网刊活动——点评水湄花榭的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5 2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母女相长

  女儿童趣记录的点点滴滴,从中可见笔者的浓浓爱意,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的成长对母亲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题目为“母女相长”的确如此啊!不经意间女儿就要长大成人,甚至可能远走高飞,她留给母亲的除了思恋就是这绵绵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2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灵魂与脚步同步抵达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人除了追求物质以外,还需要寻求心灵的慰藉。当我步入中年的时候,突然间想起这句话。这也促成了我自己第一次的独自旅行。虽然时间很短,但人感到很轻松。看了笔者的这一篇,我对文中所涉的内心描述,感同身受。但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人啊人!除了寻求“心静”,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平衡。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年代,人心浮躁,人影忙碌。人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活着的意义又在哪?整天围着的就是一个“忙”。真的忙到停不下脚步了吗?不,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忙。就象我的一位朋友所言:害怕晚上一人的独处,需要的是一种喧哗、热闹,回来倒头就睡。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无须想。这是一种人生。而笔者的灵魂与脚步的一致,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我”,这也是一种生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活在当下,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充实地活着。真的很好。人生如梦啊!想起琼瑶小说中的一句:我欲向前飞奔 双手挽住匆匆 匆匆,太匆匆 我欲望空呐喊 高声留住匆匆 匆匆别,太匆匆!。人生不也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0 13: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来写一下我的感受。

    因为平时上网的时间有限,而看到水湄花榭的散文实在是让我感触很深,所以就给打印下来了,本来想早一点把感受给写出来,种种原因导致现在才能发在这里,点评不敢多说,只是因此而感触点滴留于此吧!

    《戏》

    跟着水湄MM ,浅谈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对于戏的情结,单纯归于儿时的记忆似乎太过牵强,不过儿时对于戏的记忆确实是永久的。记得小时候,每当农忙过后,村里一般都会在冬天,大家闲在的时候唱大戏。我们镇上几个村的村民,自编、自排、自演的戏曲节目就这么年复一年的唱下来了,当然他们所唱的也都是《秦香莲》、《四郎探母》、《穆桂英》、《狸猫换太子》等等的,因为这些都是记忆中的往事了,所以也就不能一一列举出来,仅此代表吧!而这些戏每年都吸引着各村的男女老幼们。不像《戏》中所写“喜欢看青衣出场,是因为喜欢她们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深情款款。”因为青衣经常会比较令人感到悲,也许这是女孩子的喜欢之处吧!我是特别喜欢看花旦的,因为不懂的戏的唱功,就是因为喜欢看唱戏的人穿的衣服,因为喜欢那些衣服,所以也就百看不厌,尽管非常讨厌那个“黑脸的包公”,那个时侯最怕他出来了,即使后来知道那是个好人,心里依旧不喜欢他!因为他让我看了害怕!《戏》中作者的文笔确实令我感动,非常细致入微,描写的特别到位,就如“她们婉转柔媚、温婉可人,就连哀怨也让人我见犹怜,一低眉,一颦一蹙,真的如菱花照水,妩媚娇羞,胜如出水清荷不胜凉意的袅娜。在百媚嫣然之外更有一种凛然不能小觑的英挺。”看到这里我真的是被深深地打动了,是因为作者的写意,还是因为我自己另外的感触,反正就是那么一种沉醉一般的感受!

    还是回到我自己的记忆中,那时候对于看戏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戏台底下的商贩了,因为每到那个时候总可以吃到一些炒货,更主要的是我喜欢吃冰糖葫芦,拿一串冰糖葫芦在手,用舌尖舔食一下那些冰糖糊糊,现在才明白当时大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吃了,并不是他们真的不喜欢,而是舍不得花那几毛钱,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多吃几次了,为了让我开心,真的是让我好感动好感动!记得父母的深情,一定要善待我们的父母,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替我们考虑,省吃俭用把我们养大,父母真的太辛苦、太伟大了!那个时候看戏或者有的时候应该是听戏吧!因为我们那个戏院是一个闲置的大院子,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作为戏院已经不是我能明白的,只是依稀记得那个院墙好高,也许是那时候年龄太小,个头太小的缘故,对于那个院墙的记忆一直是停留在儿时的,对于我是那么高不可攀。而那时候因为前面已经是黑压压的一片看戏的人,根本没有位置可以再容纳的时候,好多人都选择爬上那个高高的院墙,我想他们应该也不能看很清楚吧!因为我在底下已经是非常模糊,根本看不清台上人的面目,只能看到花红柳绿的一片七彩服饰,那个时候更多的应该是在听戏,因为有个扩音器,即使在戏院外面也能听的清楚,不过氛围不太一样了,毕竟是图个热闹乐和啊!我虽然根本听不懂,但依旧装模作样的在看,要是不老实呆着的话,就没有好吃的喽!看起来从小就挺贪吃的,相信这也是小孩子共同的嗜好吧!好东西谁不想吃,而且每年就那么几天,可以想吃就吃,而且还有好看的,不亚于对于过年的向往!

    这一段话也是道出了作者的心声,“其实,每个女孩子的内心都有青衣的情节。很多女孩子在小的时候,把家里的纱帘披在身上,趁着没人的时候,也是水袖翩跹,低眉婉转一回,实在是天性里的无师自通。”。这应该是女孩子所喜所乐所在吧!当然这些文字都是经过编辑后的了,我个人以为这个“情节”能不能变成“情结”,也许是理解有误,也许是作者的内涵寓意不同,仅是个人观点,妄言啦!

    特别喜欢这段结尾的文字,“很多时候,我的喜好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就如春日里漫步,偶一抬头,斜斜伸过来一枝开得粉艳的桃花,暗暗赞一声:“好美!”然后自己偷偷喜欢,这样,很好。”,“然后,自己偷偷喜欢”!特别喜欢这句话,就像暗恋着毕业多年的同班女孩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0 15: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谈谈《心在驿路》。

    文章中“忽然觉得很熟悉,在苍茫荒凉的地方,开始慢慢回归自己的内心。有时丰盈,有时空洞。若干年前,在另外的一片荒原上,看如血的夕阳慢慢坠落。人也被上了一层酡红的色彩,凝固成一幅红色的剪影。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重现,冥冥之中,到底有些什么际遇。真想不到,若干年后,会有如此相似的机缘重现。”

    先给这里挑个字出来,这个红色的梁字应该是染吧!(我比较较真)

      这篇文章中“喜欢漂泊的生涯,却没有漂泊的宿命。因此,当你说你是一个漂泊的游子,我的心忽然被紧紧攥住,喜欢你,喜欢你放荡不羁的游子生涯,我的灵魂也是漂泊的游子,喜欢在苍茫与无所依托中四处游荡,灵魂的驿马生涯里,漂泊出一路的古道斜阳。”!是的,漂泊的生活里蕴含着多少酸甜苦辣咸,只有身有体会的人才能写得如此贴切、现实!其实细想起来有多少人喜欢漂泊,又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漂泊?有勇气、有胆识的人才能真的把漂泊当成一种生活乐趣,而那些不得不过着漂泊生活的人们 究竟是怎样的心态在面对着这一切,承受着这一切呢?我不知道,也无从探究,只是知道生活既平凡又现实,就这么平平静静地生活着,何尝不是一种乐趣!但是其中的苦乐年华恐怕就不这么简单明了了!

    每个人都有心在驿路的时候,而能真切表达出来也需要勇气和才华的,感叹于作者的生花妙笔,感怀于作者的情真意切,不觉之中有了这么一种真切的渴望,渴望好人真的都能一生平安!

    因为有了这些许感叹,特别想起了姜育恒的《驿动的心》,就把这首歌词放到这里,也算是代表此刻我的心情吧!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
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
终于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我才发觉
哦~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
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
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
和你相依

    当我们听、唱这首歌的时候,是否也能想到是我们自己的心在驿动,是我们自己的心在驿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20:07 , Processed in 0.35286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