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ngqi

[【心情日记】] 从曹操杀华佗和《三国演义》跳过医圣看中医在中国古代的地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5 2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4-1-15 23:29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4-1-15 23:18
博大精深是乱七八糟的同义词。

比如说,有谁说过物理学博大精深吗?有谁说过数学博大精深吗?

无聊查了一下,还真有:


据外媒报道,在8岁这个年纪,绝大部分孩子还在上小学。不过,在比利时,“小神童”劳伦特•西蒙斯(Laurent Simons)领先同龄人好几步,已经取得了中学文凭,即将升入大学。

  据报道,年仅8岁的小男孩劳伦特,有着145分的高智商。他只用了18个月时间就完成了6年的中学课程,并取得文凭。休假两个月后,他将升读大学。

  劳伦特称,他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因为数学博大精深,有统计、几何、代数”。




数学中有哪些博大精深的概念,如几何中的流形、代数中的群?


数学名著译丛:博大精深的素数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博大精深  (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呵呵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23: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1-15 23:36 编辑
agent124 发表于 2024-1-15 23:26
无聊查了一下,还真有:

估计是刚写完夸中国传统文化的稿子,脑子还在糊涂,就顺手写给数学了。

《博大精深的素数》,原名The Little Book of Bigger Primes。这翻译简直和那些莫名其妙的好莱坞电影名字一样。

8岁神童那个,不知道人家孩子的原话是什么,这翻译简直就是欺负小孩不懂汉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15: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论诊侯云: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17: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1-16 17:54 编辑
hakwocbzkaq 发表于 2024-1-16 15:28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论诊侯云: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 ...

孙思邈这几句话如果能代表中医,那更证明了中医是原始思维。

上医医国这一组,不过是比喻。再有道理的比喻也是不过是比喻。比喻用来说服人很有效,但真操作的话就呵呵了。
上医听声这一组,不过是幻想,和悬线诊脉差不多。这种非科学幻想,写在武打小说里还是挺刺激的,但用来看病,令人怀疑整本书都是这样的幻想。
上医医未病之病这一组,还是幻想,和上一组的不靠谱程度差不多。这种非科学幻想,还是适合写在武打小说里,还是拖了全书真实性的大腿。

为什么说是原始思维呢?原始思维的特点是概念不清划分不明,稀里糊涂一锅粥,行话叫“渗透”。把国、人、病倒进一个糊涂锅里,就是典型的渗透。原始思维的再一个特点是无根据地幻想,上述后两组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顺便说一下,现代医学才是真能治未病的。这个分支叫功能医学。定义不抄了。总之既不是比喻也不是幻想,而是EBM,也就是都是有双盲实验支持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18: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qi 发表于 2024-1-16 17:49
孙思邈这几句话如果能代表中医,那更证明了中医是原始思维。

上医医国这一组,不过是比喻。再有道理的 ...

医国是比喻没错,但不是指治病,而是说的政治。将良相、良医统一起来。

听声诊病很稀奇吗?这是说的特异功能。古代的巫、医不分家,巫一般是有特异功能的。像扁鹊不能算现代意义上的纯中医,而是善巫术的。巫医听声是怎样的思维?肯定不是医学理论、技术加逻辑。而是简单的作意:此人得的是什么病?不加其它杂念。心一静下来,脑海(一般是前额)就出现类似电视的屏幕,类似X光、B超之类的图像。不但声音可以诊病,连病人常用物品(不能被其他人摸过)例如圆珠笔、指甲、头发丝,都可用来诊病。现代的人谁做到了?中医师兼气功师宽旧,去了美国。假如你替家人问病,无须病人到场,直接报名字也不需要说病情就能开出药方。信不信由你。博大精深得让你难以置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18: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1-16 18:45 编辑

通电话能见图像的人我知道,但她不是医生,不懂医学。无神论圈子不可能想象的事物,别说了解和相信了。在佛书里,世俗所谓异能均属雕虫小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18: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很颠覆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18: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好奇哪个更颠覆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2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1-16 18:28
医国是比喻没错,但不是指治病,而是说的政治。将良相、良医统一起来。

听声诊病很稀奇吗?这是说的特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话,第一次听说是在电视剧《围城》。是钱钟书讽刺方鸿渐他爹的。这话退下来的官僚和当不上官的医生都可以自慰。良相良医傻傻分不清楚,这就是原始思维里的渗透。

巫医不分其实不仅是古代,现代也如此,只要是真中医。1949之后的伪中医把巫去掉了,其实去掉了精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08: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1-17 08:59 编辑

我没有看过《围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话是范仲淹第一个说出来的,但绝不是他第一个想出来的。古人读书的目的是想要当官,那是作为职业理想追求的。如果当不上呢?那么生活就成问题,如唐代诗人杜甫。还有一个选择是回乡里做私塾先生,这个对解决温饱都有困难的。而改学医当医生虽不如做官,谋生应该没问题。选择当医生算不算“聊以自慰”呢?不能算。只是在服务他人上与当官有少许相近。正如你帖子所说,古代医生地位很低。而不像现代医生受人羡慕,因此没有什么可以聊以自慰的。而且当医生很辛苦。朱丹溪、喻昌、黄元御等人都是先致力于科考,老大不小了才改行学医的。现代中医缺少的就是科考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基础。没那基础,学医难精。

祝由巫术,被从太医院去掉,始自清朝隆庆皇帝当政时。保留的时候,也是各是各。虽然有中医师可能习练过祝由,但很少有人两样都精。两者治病的方法很不相同。祝由几乎没没什么理论体系。祝由巫术与中医学太好分辨了。

点评

嗯,有道理。我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可能还是不够robust。  发表于 2024-1-17 09:2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春梅 发表于 2024-1-17 08:39
我没有看过《围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话是范仲淹第一个说出来的,但绝不是他第一个想出来的。古人读书 ...

A说出来的话被B批评,可能有几种情况:1)A毫无道理;2)B毫无道理;3)A的道理有瑕疵;4)A的表达有瑕疵。这其中的3和4,都是A的思维不够robust。

不够robust不一定是道理不对,可能是表达不好。表达不好不一定是表达不清楚,可能是表达清楚了但依然留给别人可以批评的抓手。要想不留给别人批评的抓手是不可能的,但要尽量少。抓手是主观的,可能并不是抓手,但被别人看成是抓手。

尽量少到什么程度呢?抓手尽量少就要多做防抓处理,这样一来费时间,二来会增加表达的长度。长度太长了就会啰嗦,啰嗦本身就会带来抓手,因为啰嗦了人家不爱听不爱看,防抓处理就不起作用了,不是抓手也会被看成抓手。

所以,一个好的表达,在道理没问题的前提下,要在精炼和robust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以本案来说:“退下来的官僚”会留下抓手,比如您就举出来杜甫的反例。那么改成”大官僚“好不好呢?比如最早说这话的范仲淹是大官僚,良相不良相的反正是相,退下来是衣食无忧的。但想当”良相“的小官僚是不是就该被排除在外呢?其实很多小官僚家里也是很有钱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县令没十万的话一万总没问题,杜甫那样战乱时期的自己又有特殊追求的毕竟只是个案,所以似乎没必要排除小官僚。而且,一个好的表达最重要的是要有力,精炼对有力又很重要,加一个”大“字显然既不精炼也不有力。但是不是真是这样呢?

巫医关系,本来就复杂,几乎无从进行防抓处理。事实是,中医”博大精深“,祝由被从太医院去掉对民间中医影响不大,这就好比慈禧吃腻了狗不理不会影响狗不理在天津市场的销售。祝由的体系性也不一定比中医差,山医命相卜里后四术的理论基础都包括有”山“也就是狭义的巫术。但这样的事实如何做出简练robust的表达呢?比如体系性这东西就很难定义,也许简单粗暴才能又精炼又robust?

很多时候,表达比内容本身更重要。历史上流行的金句,未必比银句普句更有道理,只是表达更好而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0: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4-1-15 09:46
医生社会地位低,出乎我的意料。以为人总要生病,达官贵人也不例外,生病总要找医生,所以医生的社会地位应 ...

活在当下,死了也就死了,找医生能不死么?医生能保人不死,社会地位马上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jotis 发表于 2024-1-17 10:15
活在当下,死了也就死了,找医生能不死么?医生能保人不死,社会地位马上提升

谁都想活得久些,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除外。医生能让人活得久些。

或许,没有要快死的时候,感受不到对生的渴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jotis 发表于 2024-1-17 10:15
活在当下,死了也就死了,找医生能不死么?医生能保人不死,社会地位马上提升

如果你一直不生病,则医生毫无用处。当你得了“全家桶”(甲流、乙流+支原体肺炎)或癌肿瘤,不用医生能行吗?医生固然只医不死之病而不能真正延长寿命,但是凡事皆不能脱离因缘,生了病还是要找医生,不能因为算命先生算了说你不会立刻死就不看医生。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生了病看医生,这就是人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5: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定在三国开了天眼监控。人家华佗的事也这么清楚。钻到人家心眼中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6: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2.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

  3.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复制代码


医生排在举子后面,好歹也是中等偏上,算不得低吧?

点评

还在圣贤旁边呢  发表于 2024-1-17 20:12
楼主的重点在等级社会……  发表于 2024-1-17 16:5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jotis 发表于 2024-1-17 10:15
活在当下,死了也就死了,找医生能不死么?医生能保人不死,社会地位马上提升

这么想得开的,古来少有。


能保人不死,社会地位并一定马上提升。比如农民能保你不饿死,但农民的社会地位,即使在重农主义的古代,也不是很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01:46 , Processed in 0.651514 second(s), 2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