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4|回复: 7

[【其它】] 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3 22: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眼中的你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对这句话你怎么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3 22: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了解自己,或者你看自己,总难免文过饰非,为自己辩护,遮掩。别人也不了解你。至于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我的理解是,你对别人的看法,反映了你自己的认识,才最真实。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3 23: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4-5-23 22:40
你不了解自己,或者你看自己,总难免文过饰非,为自己辩护,遮掩。别人也不了解你。至于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

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5: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那么以后说"以人为鉴"的时候,不再仅仅是"认识自己以外事物"这一种意思,还可以有"认识自己自身"这一层意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6: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探讨自我认知与他人视角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理解。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话蕴含了几个深刻的道理:

自我认知的局限性:“你眼中的你不是你”,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有偏差的。每个人都有盲点,我们可能过于苛责自己,或者过于宽容,有时候难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社会镜像理论:“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这句话提示我们,他人的看法同样可能不完全准确反映我们的本质。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偏见和互动情境来构建对我们的印象,因此,他人眼中的我们也是经过主观滤镜加工的。

自我认同的社会建构:“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这句话较为抽象,但可以理解为我们在观察他人并尝试理解他人的过程中,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期望和心理状态。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尤其是我们所欣赏或批评的特质,往往揭示了我们内在的某些方面,即我们通过外界来镜映和构建自我认同。

综上所述,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认知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既包括自我反思,也涉及与他人的互动。它鼓励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我可能存在于自我感知、他人反馈以及我们如何解释这些反馈的复杂交织中。要达到更全面的自我了解,我们需要开放地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视角,同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不完全受制于任何一方的看法。


——————来自“通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7: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AI答复如下:

这句话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格言,表达了关于自我认知和他人视角的深刻思考。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自我认知:“你眼中的你不是你”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人们可能会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或者受到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

他人认知:“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指出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同样带有主观性,可能基于片面的信息或误解。他人的看法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我们的真实自我。

他人视角:“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这句话可能表达的是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往往能揭示出我们自己的性格和内在。

综合来看,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认知的复杂性,提醒我们要意识到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局限性,并尝试从多角度理解自己和他人。同时,它也启示我们,通过观察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本性和品质。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同时也要有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因为这些态度和行为能反映出我们自己的人格特质。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学习,我们可以更接近真实的自我,并与他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8: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5 14: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字我都认识,咋放一块就不懂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6 23:56 , Processed in 0.35489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